山林里的夜,漫长而煎熬。各种细微的、诡异的声响被无限放大,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像是窃窃私语,不知名的夜行动物在附近灌木丛里窸窣爬行,远处偶尔传来的狼嚎更是让人汗毛倒竖。
张西龙背靠着冰冷的岩石,怀里紧紧抱着那支水连珠步枪,几乎一夜未眠。篝火噼啪作响,跳动的火苗是他在这无边黑暗中唯一的心灵慰藉。他不敢睡得太死,耳朵始终竖着,警惕着任何可能靠近的危险。
胳膊上的伤口隐隐作痛,寒冷和疲惫不断侵袭着他的身体,但内心的渴望和兴奋却像一团火,支撑着他熬过这漫漫长夜。
当天边终于泛起一丝鱼肚白,林间的鸟儿开始发出清晨的第一声啼鸣时,张西龙几乎是立刻睁开了布满血丝的眼睛。他迅速熄灭了篝火余烬,用泥土仔细掩盖痕迹,然后啃了几口冰硬的饼子,灌了几口凉水,便迫不及待地走向那片巨大的黑色岩壁。
晨光熹微,勉强能看清岩壁的全貌。它比昨晚看起来更加陡峭险峻,如同刀劈斧凿般直上直下,表面覆盖着滑腻的苔藓和少量顽强生长的灌木。左侧那条隐约的裂缝,在白天看来更加狭窄,几乎是贴着岩壁的一道阴影。
没有退路,必须上去!
张西龙将步枪用绳子捆好背在身后,深吸一口气,开始徒手攀爬。手指抠进冰冷的石缝,脚尖寻找着微不足道的着力点,身体紧紧贴着岩壁,一点点向上挪动。
苔藓很滑,好几次他差点失手滑落,惊出一身冷汗。有几次不得不借助生长在岩缝里的灌木借力,但那些灌木是否结实可靠,全凭运气。汗水很快浸湿了他的衣服,混合着岩壁上的湿气,又冷又黏。受伤的胳膊每一次用力都带来撕裂般的疼痛,但他咬紧牙关,死死坚持着。
这短短十几米高的岩壁,他爬得异常艰难缓慢,仿佛过了一个世纪那么漫长。当他的手指终于扒住岩壁顶端边缘时,双臂已经酸软得几乎失去知觉。
他用尽最后一点力气,猛地一个引体向上,翻滚上了平台!
瘫在平台上,他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胸膛剧烈起伏,感觉肺都要炸了。休息了好几分钟,才缓过劲来。
他坐起身,迫不及待地环顾四周。
这平台面积不大,约莫半个篮球场大小,地面是坚实的岩石和薄薄的土层。出乎意料的是,这里阳光充足,因为周围没有更高的树木遮挡。平台上散落着几块巨石,缝隙里生长着一些低矮的灌木和杂草。
他的心脏开始不受控制地加速跳动,目光像探照灯一样,急切地扫过平台的每一寸土地,搜寻着那抹记忆中鲜红的色彩!
没有…没有…还是没有…
难道找错了?难道老邢头真是吹牛的?一股失望的情绪渐渐涌上心头。
他不甘心,站起身,更加仔细地搜寻,不放过任何角落。当他拨开一丛茂密的、带着尖刺的灌木时,目光猛地定格了!
只见在那灌木后的岩石缝隙里,紧贴着地面,几株形态奇特的植物悄然生长着。它们的茎秆纤细却挺拔,顶端,赫然顶着一簇簇如同红宝石般鲜艳夺目、攒聚在一起的球形果实!
红榔头!真的是人参的红榔头!
张西龙的心脏瞬间提到了嗓子眼!他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靠近,生怕惊扰了这些大自然的精灵。
一株、两株、三株…他仔细地数着每一株人参的复叶。
“一、二、三、四、五…五品叶!”第一株就让他呼吸急促!五品叶,已经是相当罕见的老参了!
他的目光迫不及待地移向旁边另一株稍微高一些的。
“一、二、三、四、五…六!六品叶!”当数清楚那六轮掌状复叶时,张西龙感觉自己的血液轰的一下全都冲上了头顶,激动得浑身都在发抖!六品叶!传说中的六品叶!这得长了多少年?!价值简直无法估量!
还有!旁边还有!一株四品叶,两株三品叶!虽然比不上那两棵大的,但也是难得的宝贝!
找到了!真的找到了!老邢头没有骗人!这险峻的陡坡平台之上,真的藏着一个惊人的人参窝子!
巨大的狂喜如同海啸般席卷了他,冲垮了所有的疲惫、伤痛和恐惧!他恨不得仰天长啸,来发泄内心的激动!
但他死死捂住了自己的嘴巴,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不能喊!不能激动!宝贝就在眼前,但采挖才是最关键、最考验技术的环节!任何鲁莽都可能损伤这些价值连城的宝贝,甚至导致其价值大跌!
他缓缓蹲下身,几乎是匍匐在地上,用颤抖的手,小心翼翼地拨开人参周围的杂草和落叶,仔细观察着每一株参的形态、芦头(根茎)、须根的走向。
尤其是那棵六品叶,主根粗壮如小儿臂,芦碗(茎痕)密布,显然年份极久。其须根蜿蜒盘绕,深深扎入石缝之中,采挖难度极大。
阳光洒在这些珍贵的植物上,那红艳艳的榔头果如同玛瑙般晶莹剔透,散发着诱人的光泽。淡淡的、独特的参香萦绕在鼻尖。
张西龙深吸一口气,压下沸腾的心潮,眼神变得无比专注和虔诚。
他从背包里取出准备好的鹿骨钎子(或用其他硬木削制代替)、小铲子、还有红绳和铜钱——这是赶山人的规矩,发现大人参,要系红绳“锁住”,防止它“跑掉”,虽然迷信,但代表了敬畏之心。
他首先小心翼翼地,用红绳系在那棵六品叶和五品叶的茎秆上,轻轻扣上一枚铜钱。
然后,他选择从那株四品叶开始动手。先练练手,熟悉一下,再对付那两棵极品。
采挖野山参是个极其精细的功夫活,讲究的是慢、稳、准,要完整地取出所有须根,不能有丝毫损伤。需要用钎子一点点地剔除泥土,顺着须根的走向慢慢清理,就像考古学家发掘文物一样。
张西龙屏息凝神,整个人都沉浸了进去,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疲惫,眼睛里只剩下那株人参和手中的工具。
这一刻,他不是渔民,不是那个曾经的街溜子,而是一个虔诚的、与自然对话的赶山人。
平台之上,寂静无声,只有微风吹过,和偶尔响起的、极其细微的泥土松动声。
宝藏,已然在手。而如何完整地取下这份天地馈赠,考验才刚刚开始。
喜欢重生1981:渔火照蛟龙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重生1981:渔火照蛟龙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