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贵乡公甘露元年至景元二年(公元256-261年)
魏高贵乡公甘露元年(丙子年,公元256年)
春季,正月: 蜀汉姜维晋升为大将军。
二月,丙辰日: 魏帝曹髦在太极殿东堂宴请群臣,并与儒生们讨论夏朝少康和汉高祖刘邦的优劣,认为少康更优秀。
夏季,四月,庚戌日: 魏帝赐予大将军司马昭衮冕礼服和配套的赤色鞋子。
丙辰日: 魏帝曹髦亲临太学,与儒生们讨论《尚书》、《易经》和《礼记》,儒生们无人能及他的见解。魏帝常与中护军司马望、侍中王沈、散骑常侍裴秀、黄门侍郎钟会等人在东堂讲学宴饮,并撰写文章评论时政,对他们特别礼遇,称裴秀为“儒林丈人”,王沈为“文籍先生”。魏帝性格急躁,召见臣下希望他们迅速赶到。因司马望的官职在宫外,特别赐给他追锋车(一种轻便快车)和五名虎贲卫士,每当有集会,司马望总是奔驰而至。裴秀是裴潜的儿子。
六月,丙午日: 魏国改年号为甘露。
姜维驻扎在钟提: 魏国朝中议论大多认为姜维兵力衰竭,难以再次出兵。安西将军邓艾说:“洮西之败(指姜维上次战败),不是小损失,士兵伤残,仓库空虚,百姓流离失所。现在从战略上分析,他们有乘胜进攻的势头,我们却有虚弱的实情,这是其一。他们上下配合熟练,兵器精良锋利,我方将领更换,士兵新征,武器装备尚未恢复,这是其二。他们可以乘船(指吴蜀若联合,吴可水运支援),我们只能靠陆军,劳逸不同,这是其三。狄道、陇西、南安、祁山各处都需要分兵把守,他们可以集中兵力攻一点,我们却要分散在四点,这是其四。他们如果从南安、陇西出发,可就地取食羌人的粮食;如果直趋祁山,那里有上千顷成熟的麦子,就像外设的粮仓,这是其五。敌人狡猾,必定会再来。”
秋季,七月: 姜维果然再次率军出兵祁山,听说邓艾已有防备,便回军,从董亭(今甘肃武山南)直扑南安(今甘肃陇西东南);邓艾占据武城山(今甘肃武山西南)来阻击他。姜维与邓艾争夺险要未能成功,当夜,渡过渭水向东行进,沿着山路直趋上邽(今甘肃天水)。邓艾在段谷(今甘肃天水西南)与姜维交战,大败姜维。朝廷任命邓艾为镇西将军,都督陇右诸军事。姜维与他的镇西大将军胡济约定在上邽会师,胡济失约未到,因此姜维战败,士兵四散溃逃,战死者众多,蜀人从此怨恨姜维。姜维上书谢罪,请求贬黜自己;于是被降为卫将军,代理大将军职务。
八月,庚午日: 魏帝下诏,加封司马昭为大都督,上奏事时可不报姓名(表示极度尊崇),并授予他代表皇帝征伐权力的黄钺。
癸酉日: 任命太尉司马孚为太傅。
九月: 任命司徒高柔为太尉。
文钦向吴国人游说讨伐魏国的好处: 吴国权臣孙峻派文钦与骠骑将军吕据(扰,应为据之误)、车骑将军刘纂、镇南将军朱异、前将军唐咨等人从江都(今江苏扬州)进入淮河、泗水流域,企图攻取青州、徐州。孙峻在石头城(建业要塞)为他们饯行时,突然得了急病,将后事托付给堂弟偏将军孙綝(纟林)。丁亥日,孙峻去世。吴国任命孙綝为侍中、武卫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并召回吕据等人。
己丑日: 吴国大司马吕岱去世,享年九十六岁。起初,吕岱亲近吴郡人徐原(字德渊),徐原慷慨有才志,吕岱知道他可成大器,赐给他头巾和单衣,与他共同讨论问题,后来举荐提拔他,官至侍御史。徐原性情忠直刚烈,喜欢直言。吕岱如有过失,徐原总是直言规劝,甚至公开议论。有人告诉吕岱,吕岱感叹道:“这正是我器重德渊的原因啊!”等到徐原去世,吕岱哭得非常哀痛,说:“徐德渊,是我吕岱的益友,如今不幸去世,我还能从哪里听到自己的过失呢!”谈论此事的人都赞美吕岱。
吕据听说孙綝接替孙峻辅政: 勃然大怒,与各督将联名上表推荐滕胤为丞相;孙綝却改任滕胤为大司马,代替吕岱驻守武昌。吕据率军返回(欲对付孙綝),派人通知滕胤,打算共同废黜孙綝。
冬季,十月,丁未日: 孙綝派堂兄孙宪(人名,非指官职)带兵到江都拦截吕据,并派宫中使者命令文钦、刘纂、唐咨等人共同进攻吕据。又派侍中左将军华融、中书丞丁晏去告知滕胤,暗示他应尽快离开(避祸)。滕胤自知灾祸临头,便扣留了华融、丁晏,部署军队自卫,召见典军杨崇、将军孙咨,告诉他们孙綝作乱,并逼迫华融等人写信斥责孙綝。孙綝不听,上表说滕胤谋反,许诺给将军刘丞封爵,让他率步骑兵围攻滕胤。滕胤又劫持华融等人,让他们假传诏书发兵,华融等人不从,都被杀害。有人劝滕胤领兵到皇宫的苍龙门,说:“将士们看见您出来,必定会抛弃孙綝投奔您。”当时已过半夜,滕胤仗着与吕据有约,又觉得难以发兵攻打皇宫,于是命令部下,宣称吕侯(吕据)的军队已在近途,因此部下都愿为滕胤拼死效力,无人离散。滕胤神色不变,谈笑如常。当时刮大风,等到拂晓,吕据仍未到。孙綝的军队大举会合,于是杀了滕胤及其将士数十人,诛灭滕胤三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