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整理行囊,归乡的犹豫
林未晚把行李箱平放在客厅中央时,樟木衣柜的门还敞着,露出半柜叠得整整齐齐的衣物。阳光透过纱帘落在浅驼色的羊绒大衣上,衣摆处绣着的细小常春藤纹样,在光线下泛着柔和的光泽——这是去年冬天苏晓陪她去定制的,当时苏晓还笑她,“连大衣都要绣常春藤,你这是把设计元素刻进骨子里了”。
她蹲下身拉开行李箱,金属拉杆发出轻微的“咔嗒”声,让她想起上周整理旧物时翻出的那只铁皮盒子。盒子里装着她大学时的设计草图,最底下压着一张泛黄的信纸,是妈妈写来的:“未晚,家里的腊梅开了,你爸在院子里搭了个花架,说等你回来种多肉。”信纸边缘有一圈浅浅的水痕,是她当年在异国他乡读信时,不小心掉落在纸上的眼泪。
手机在床头柜上震动,是妈妈发来的视频通话请求。林未晚按下接听键,屏幕里立刻出现熟悉的庭院场景:爸爸正踩着梯子给腊梅修剪枝条,妈妈举着手机,镜头晃了晃,落在院角的新花架上。“你看,你爸特意按照你朋友圈发的阳台花架做的,连木板的纹路都要选和你那边一样的。”妈妈的声音里带着笑意,镜头扫过花架旁的小石桌,上面摆着一只熟悉的青花瓷碗,“你小时候用的那只碗,我找出来洗干净了,等你回来吃馄饨。”
林未晚的指尖轻轻划过屏幕里的花架,忽然注意到妈妈鬓角的白发比上次视频时多了些。“妈,你们别太劳累了,花架不用特意弄成和我这边一样的。”她尽量让语气听起来轻松,目光却不由自主地落在行李箱里的常春藤盆栽上——这是她上周从花店买回来的,幼苗细细的,沿着小竹架攀爬,叶子是嫩绿色的,像极了她刚到这个城市时的样子。
挂了视频,林未晚走到阳台,看着巷口的老桂树。秋天快到了,桂树的枝叶间已经冒出了小小的花苞,墨绿的叶子在风里轻轻晃动,像在和她打招呼。她想起昨天去社区花园施工现场时的场景,工人们正在铺设青石板路,居委会主任拿着她修改后的图纸,兴奋地说:“林设计师,你加的那个石凳太实用了,张奶奶说以后要带着她的针线笸箩去那儿做活。”她当时站在一旁,看着工人们忙碌的身影,心里忽然涌起一股强烈的归属感——这个她曾经觉得陌生的城市,已经慢慢变成了她的家。
她转身回到卧室,打开衣柜最上层的抽屉,里面放着一些旧物。她拿出一个红色的绒布盒子,打开后,里面是那枚常春藤胸针和一支钢笔。钢笔的笔身已经有些磨损,但纹路依然清晰,和“晚砚面馆”招牌上的图案一模一样。她握着钢笔,忽然想起顾时砚送她钢笔时说的话:“希望你的设计里,永远有自然的呼吸。”那时她以为这句话只是对她的鼓励,直到现在她才明白,自然的呼吸不仅来自于植物,更来自于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牵挂。
手机又震动了一下,是苏晓发来的消息:“未晚,社区花园的桂花树苗到了,你要不要过来看看?张奶奶和李爷爷都在,说要亲自给树苗浇水呢!”后面跟着一张照片,照片里几位老人围着几株桂花树苗,脸上满是期待的笑容。林未晚看着照片,心里忽然变得很柔软。她想起自己刚到这个城市时,苏晓带着她走遍大街小巷,给她介绍哪家的馄饨最好吃,哪家的花店有最漂亮的多肉;想起面馆的老板总是记得她爱吃荠菜馄饨多放葱花;想起设计院的同事们在她遇到难题时,主动过来帮忙……这些细碎的温暖,像一颗颗种子,在她心里慢慢生根发芽,长成了一片茂密的森林。
她合上绒布盒子,放回抽屉里,然后走到行李箱旁,把里面的衣物一件一件拿出来,重新叠好放回衣柜。常春藤盆栽被她放在阳台的花架上,和其他的多肉摆在一起,嫩绿色的叶子在阳光里显得格外有生机。她看着重新变得整齐的卧室,心里忽然豁然开朗——归乡的念头并不是因为不爱这个城市,而是因为对家人的牵挂,但这个城市里的人和事,也同样让她难以割舍。
她拿起手机,给妈妈发了一条消息:“妈,我暂时不回去了,等社区花园建好了,我带你们来看看,这里有和家里一样的花架,还有很香的桂花树。”发送完消息,她走到阳台,看着巷口的老桂树和远处的施工现场,嘴角扬起一抹微笑。她知道,她不需要在归乡和留在这个城市之间做选择,因为家人的牵挂和这个城市的温暖,都已经成为了她生命里最珍贵的部分。而她要做的,就是带着这些温暖和牵挂,继续在这个城市里扎根,把社区花园设计成一个充满爱和回忆的地方,然后在合适的时候,带着家人来这里,感受这个城市的美好。
风从阳台吹进来,带着淡淡的桂花香,卷起桌上的设计图,落在她的脚边。图纸上的社区花园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温暖,林未晚弯腰捡起图纸,心里充满了期待。她知道,整理行囊的过程,不仅是对过去的告别,更是对未来的迎接。而她的未来,将在这个充满温暖和牵挂的城市里,慢慢展开,像常春藤一样,坚韧而充满生机。
喜欢晚风知我意,骄阳入你怀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晚风知我意,骄阳入你怀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