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宋致远的相助,租下那处拐角的过程顺利得出乎意料。孙老果然如宋致远所言,虽然面色冷淡,言语简短,但在验看了林微熹预付的定金后,便干脆地签下了租契,并未多加刁难。
接下来的日子,破旧的土屋和那个崭新的小摊位,成了林微熹和萧绝生活的全部重心。林微熹几乎投入了所有的积蓄和精力。她请王婶的丈夫帮忙,用最便宜的材料将那个旧棚架加固修葺,勉强能遮风挡雨。又购置了必要的灶具、一口厚实的大铁锅、几张半旧的桌椅和一批粗陶碗筷。
萧绝下学后,也会立刻赶来帮忙。他力气小,便做些清扫、摆放桌椅、清洗碗筷的活计,小小的身影在棚子里穿梭,眼神专注,仿佛这不是一个食摊,而是他们共同守护的堡垒。
林微熹决定,除了招牌的糖葫芦,食摊的主打将是肉夹馍和凉皮。这两样吃食制作相对简单,口味独特,饱腹感强,且成本可控。她反复试验肉夹馍的卤汁配方,力求在有限的调料下做出最醇厚的味道;凉皮的制作更是繁琐,洗面、沉淀、蒸制,每一步都需耐心和技巧。
开业前夜,林微熹几乎彻夜未眠,将卤肉炖得酥烂入味,将凉皮一张张蒸好切条,调料汁调配得当。萧绝也陪着她,默默地在灶前添柴看火,直到天色微亮。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亮镇子的青石板路时,拐角那个焕然一新的小食摊前,挂起了一块简陋却干净的木质招牌,上面是林微熹请宋致远题写的两个端正大字——“林记”。
崭新的灶台冒着热气,大锅里翻滚着酱色浓郁、香气四溢的卤肉;旁边案板上摆着切好的、晶莹剔透的凉皮,配着翠绿的黄瓜丝和红亮的辣油;当然,还有那个插满了各式糖葫芦的醒目草靶子。
“林记食摊开业!肉夹馍,凉皮,酸甜可口的糖葫芦喽!”林微熹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紧张,朗声吆喝起来。她的声音清脆,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萧绝则站在她身旁,像个小门神,虽然面无表情,但紧握的拳头泄露了他的紧张。
最初的冷清让人心焦。过往的行人好奇地看一眼这新开的食摊,嗅着那陌生的肉香和酸辣气息,大多只是观望。
转机发生在一个赶早集的脚夫身上。他被那实在的肉香吸引,花三文钱买了一个肉夹馍。当热乎乎、外脆内软的馍夹着剁得细碎、汁水丰盈的卤肉递到他手中,他咬下第一口时,眼睛顿时瞪大了!
“唔!好吃!这肉真入味!馍也香!”他含糊不清地赞道,三下五除二便将一个肉夹馍吞下了肚,意犹未尽地又买了一碗凉皮。
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并且反响热烈,局面瞬间打开!
“给我也来个肉夹馍!”
“这凉皮看着清爽,来一碗尝尝!”
“糖葫芦!给我家娃带两串!”
忙碌如同潮水般涌来。林微熹手脚麻利地剁肉、夹馍、调味,额上很快沁出了细密的汗珠。萧绝则负责收钱、找零,将一碗碗凉皮端给客人,动作虽显生涩,却异常认真,没有出半点差错。
宋致远在“墨香斋”听闻动静,也踱步过来,见状,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并未打扰,只是远远地看了一眼那忙碌的姐弟和逐渐围拢的客人,便悄然离去。
“林记”食摊,以其口味独特、价格实惠、干净卫生,很快便在镇上打开了名声。尤其是那肉夹馍,卤香浓郁,肥而不腻,瘦而不柴,成了许多体力劳动者的首选;凉皮则深受妇人和孩童喜爱,酸辣开胃,清爽可口。
生意,出乎意料地红火起来。
看着食摊前络绎不绝的客人,听着铜钱落入钱箱那清脆的声响,林微熹在忙碌的间隙,与萧绝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如释重负的喜悦和前所未有的干劲。
他们终于,有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可以赖以生存的“事业”。
然而,这红火的景象,也毫无意外地,落入了某些人的眼中。不远处,赵家的一个下人混在人群中,阴冷地看了片刻,随即转身,快步朝着赵府的方向跑去。
“林记”的开业,是希望的开端,也无疑是将自己更清晰地暴露在了对手的靶心之下。
喜欢锦绣农门:养个反派成忠犬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锦绣农门:养个反派成忠犬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