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的草原已染上几分金辉,一望无际的牧草随风起伏,像翻滚的金色浪涛。迎草驿站外,沈砚秋与顾长风正牵着马匹,与帖木儿首领作别。此次他们要带领一支小型探索队,深入草原深处——那里是帖木儿首领提过的“青湖绿洲”,据说不仅有丰沛的水源与肥沃的草地,还生活着几个与世隔绝的小部落,只是通往绿洲的路途被大片沼泽与密林阻隔,从未有商队抵达过。
“沈公子,顾先生,青湖绿洲一带的沼泽凶险得很,春夏季积水难行,如今入秋虽水位下降,却依旧暗藏泥潭,稍有不慎就会陷进去。”帖木儿递给沈砚秋一卷兽皮地图,上面用炭笔勾勒着大致的地形,“我让巴图带着五名熟悉草原地形的牧民随行,他们知道哪些地方能落脚,还能辨认沼泽旁的毒草。”
巴图立刻牵着五匹备有行囊的骆驼走上前,兴奋地抱拳道:“沈公子,顾先生,我从小在草原长大,就算是密林里的小路也能找到!咱们还带了草原的‘踏浪草’,把草铺在沼泽边缘,就能防止陷下去。”他说着,指了指骆驼背上捆着的干草捆——那便是踏浪草,草茎粗壮,铺在湿地能承受人的重量,是草原牧民过沼泽的秘宝。
顾长风检查着药箱,补充道:“除了沼泽,密林里恐怕还有毒虫与未知的疫病,我备足了防蛇虫的药粉、治疗外伤的药膏,还有帖木儿首灵提供的草原草药,若遇紧急情况也能应对。”他还特意将几株晒干的“醒心草”分给众人,“这草嚼在嘴里能提神,若是在密林里迷路犯困,嚼一口就能清醒。”
沈砚秋接过兽皮地图,指尖按在标记的“密林入口”处:“咱们此次探索,一是要找到青湖绿洲,确认那里是否适合建立商队中转站;二是要接触当地部落,了解他们的习俗与需求,看看能否将他们纳入草原联盟,拓宽商道的辐射范围;三是要记录下沿途的地形与水源,为后续商队开辟支线打下基础。”
一切准备就绪,探索队一行十二人(沈砚秋、顾长风、巴图、五名牧民、两名护卫、两名商队伙计)牵着马匹与骆驼,朝着草原深处出发。起初的路途平坦开阔,金色的牧草没过马蹄,偶尔能看到成群的黄羊在远处奔跑,牧民们时不时吹响牧笛,引得鸟儿在头顶盘旋,一派祥和景象。
“顾先生,你看那是‘草原针茅’,牧民们会用它的穗子编草鞋,又结实又耐磨。”巴图指着路边的野草,热情地介绍着,“前面不远就是‘风弯谷’,谷里的风特别大,咱们要把骆驼的缰绳绑紧,免得被风吹散。”
果然,行至风弯谷入口,狂风突然席卷而来,卷起的牧草与尘土打在人脸上生疼。沈砚秋立刻让众人停下,将骆驼与马匹的缰绳互相绑定,又让护卫用长刀砍来几株粗韧的牧草,编成绳索系在众人腰间,连成一串。“大家紧跟队伍,别掉队,谷里视线差,容易走散!”沈砚秋高声喊道,率先牵着马匹走进谷中。
谷内两侧的岩壁陡峭,风穿过岩壁的缝隙,发出“呜呜”的声响,像是猛兽的咆哮。巴图走在最前面,时不时用牧鞭拨开挡路的杂草,提醒道:“这里的石头松动,大家靠内侧走!”话音刚落,一名护卫脚下的石块突然滚落,整个人踉跄着险些摔下斜坡,顾长风眼疾手快,伸手拉住他的衣袖,沈砚秋立刻递过一根木棍:“拄着木棍稳当些,脚下踩实了再走。”
好不容易走出风弯谷,眼前的景象渐渐变了——平坦的草原被分割成小块,低洼处积着水,长出了茂密的芦苇,远处隐约能看到雾气缭绕的密林。“前面就是沼泽区了!”巴图指着雾气弥漫的区域,让众人停下,“咱们先把踏浪草铺在沼泽边缘,再牵着骆驼慢慢走,千万不能乱跑。”
牧民们立刻跳下骆驼,将踏浪草铺开,形成一条狭窄的“草路”。沈砚秋牵着马匹率先踏上草路,脚下的草茎虽有些晃动,却果然没有下陷。顾长风紧随其后,时不时提醒身后的人:“脚步放慢,重心放低,别踩在草路外的泥地上!”
走到沼泽中央时,意外突然发生——商队伙计牵着的一匹骆驼突然受惊,猛地挣脱缰绳,朝着沼泽深处跑去,脚下的草路瞬间被踩散,骆驼的前腿陷入了泥潭,发出阵阵嘶鸣。“不好!”巴图立刻拿起牧鞭,想要套住骆驼的脖颈,却被沈砚秋拦住:“别急,泥潭越挣扎陷得越深,咱们先铺更多踏浪草,再慢慢拉它出来。”
众人立刻分散开来,将剩余的踏浪草铺向骆驼陷身的地方,形成一个更大的平台。阿罗憾留下的两名护卫力气大,他们拿着粗麻绳,小心翼翼地靠近骆驼,将绳子套在它的腹部;沈砚秋与巴图则指挥众人一起发力,喊着号子将骆驼往上拉。顾长风则在一旁准备着伤药,担心骆驼挣扎时受伤。
经过半个时辰的努力,骆驼终于被拉出泥潭,只是前腿被磨破了皮,渗出鲜血。顾长风立刻上前,用清水冲洗伤口,再涂上止血药膏,用麻布包扎好:“幸好伤得不重,休息片刻就能继续前行。”众人都松了口气,巴图看着受惊的骆驼,苦笑一声:“这沼泽里的‘瘴气雾’能迷动物的心智,以后咱们要把骆驼的眼睛蒙住一部分,免得再受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