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时?巴西谋防,农兵合一
巴西亚马逊雨林边缘的夜,潮湿的风裹着草木气息掠过林间空地。六巷技术员小王正通过卫星遥感图,与当地传承人卡洛斯规划竹编防火带布局 —— 屏幕上,红色区域标注着 “旱季高火险区”,卡洛斯指着雨林与农田的交界线:“每年 6-10 月旱季,农民烧荒容易引发山火,去年一把火烧了 200 亩雨林,连楠竹苗都没保住。”
小王翻出《泛胜之书》(农家经典):“‘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咱们的防火带要按农家‘顺时’理念,在旱季前(5 月)建好;再按兵家‘防患未然’,分‘主带’和‘副带’—— 主带宽 10 米,用 1.5mm 藤丝编密网(防明火),副带宽 5 米,编疏网(阻火星),像兵家‘设险以守’,” 他还补充,“防火带里种‘耐火楠竹’(六巷培育),根系能固土,叶片含防火成分,按墨家‘节用’,不用额外买防火材料,”
林羽在六巷远程协调物资:“碳汇众筹的 60 万美元,买了 1200 张竹编防火网、5 万株耐火楠竹苗、‘火测草’(六巷培育,遇高温泛赤红),” 他特意强调,“按法家‘明法审令’,要给当地农民培训‘防火带维护标准’,每月检查一次网体,火测草泛赤红就要加固,”
子时末,首批 300 张防火网运抵雨林边缘,卡洛斯带着村民在交界线插标记桩:“以前烧荒靠运气,现在有了防火带,既护雨林又保农田,这是‘顺天利地’啊,” 他望着月光下的网体,突然懂得:农家的 “顺时” 不是被动等待,而是主动顺应规律;兵家的 “设防” 也不是固守,而是用最环保的方式守护,二者合一,才能守住雨林。
丑时?印度测污,法墨共治
印度河旁的贫民窟外,子夜的河水泛着浑浊的灰色,塑料垃圾在水面漂浮。当地传承人拉吉正通过视频,向赵阿公展示水质检测结果 —— 他手持 “塑测草”,插入河水后叶片泛深橙:“水里微塑料含量达 500μg/L,还有重金属,村民们用河水浇菜,吃了都拉肚子。”
赵阿公念着《商君书》(法家经典):“‘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咱们先按法家‘明法’,定‘印度河塑料回收标准’:每户每天交 10 个塑料瓶,可换 1 包竹草汁肥料(儒家‘惠民’);再按墨家‘节用’,用 0.8mm 藤丝编回收网,网眼 4cm,既能捞塑料,又能让小鱼通过,” 他还指着设计方案,“回收的塑料按墨家‘变废为宝’,粉碎后混合竹纤维,做竹编工艺品的底座,”
李大叔补充技术细节:“按兵家‘分兵把守’,在印度河设 5 个回收点,每个点配‘水质监测仪’(法家‘执法’工具),每天测塑测草颜色,深橙就加投 20 张网,浅橙就减投,” 他还画了 “塑料回收流程图”,“村民交塑料→换肥料→网捞塑料→做工艺品,形成‘治污 - 惠民 - 生产’的闭环,”
丑时末,拉吉带着村民在河边搭起回收棚,棚上挂着 “法家回收标准” 牌:“以前没人管塑料,现在有了规矩,还能换肥料,大家都愿意交,” 赵阿公望着视频里的贫民窟,突然觉得:法家的 “法” 是规矩,墨家的 “用” 是方法,儒家的 “惠” 是动力,三者结合,才能让治污落地生根。
寅时?研学深化,百家践学
六巷小学的非遗工坊里,小雨团队正与全球 35 国的少年传承人线上筹备 “诸子思想深度研学营”。屏幕上,巴西少年卢卡斯举着《孙子兵法》:“我们去雨林要学‘防患未然’,帮卡洛斯检查防火带,用火烧草测温度,” 印度少年米娅则翻《墨子》:“我们去印度河要学‘节用’,编回收网时省藤丝,还要教村民变废为宝,”
小雨指着研学任务表:“巴西组:用农家‘顺时’记录雨林旱季湿度,用兵家‘设防’检查防火带网体;印度组:用法家‘明法’统计塑料回收量,用墨家‘节用’改良回收网;中国组:用道家‘自然’观察楠竹与雨林共生,” 小明还补充,“要做‘思想实践日记’,比如在雨林看到防火带护着楠竹,就写‘农兵合一,守土有方’,”
寅时半,筹备完毕,少年们约定带对应的诸子经典 —— 卢卡斯带《泛胜之书》,米娅带《商君书》,中国少年带《庄子》(道家)。小雨摸着桌上的研学手册,突然懂得:农家的 “农”、兵家的 “兵”、法家的 “法”,从来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实践里相互支撑,就像雨林需要防火带,印度河需要回收网,都离不开多思想的合力。
辰时?手册增篇,农家传世
六巷的全球非遗碳汇培训中心里,《碳汇手册?农家篇》全球首发,来自 60 国的 90 名传承人围坐在一起。手册新增 “顺时耕作”“因地种植”“农林共生” 三节,每节附案例:“顺时耕作” 讲巴西雨林旱季前建防火带;“因地种植” 讲印度河旁种耐盐楠竹;“农林共生” 讲雨林下套种药用植物(墨家 “强本”,增加农民收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