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阿公手持手册,教巴西的卡洛斯读 “顺时耕作”:“‘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雨林的‘时’是旱季防火,雨季补种,不能反着来,” 卡洛斯点头:“以前我们在雨季建防火带,网体被雨水泡烂,现在按‘顺时’,旱季前建,能用 3 年,” 他还现场演示防火带与雨林的距离(15 米,按 “因地”,既防烧到雨林,又不占太多农田),“这就是‘量地利’,不多占农民的地,他们才愿意配合,”
印度的拉吉则学 “农林共生”:“印度河旁种楠竹,竹下种耐盐蔬菜,按墨家‘强本’,农民既能卖碳汇,又能收蔬菜,月收入能多 180 美元,” 他还补充,“按法家‘信赏必罚’,种楠竹的农民,政府给补贴,不配合回收塑料的,取消补贴,这叫‘赏善罚恶’,” 林羽望着认真学习的传承人,突然觉得:农家思想不是 “只懂种地”,而是 “懂土地、懂时节、懂民生”,是生态治理最接地气的智慧。
巳时?国际合契,和而不同
六巷的全球非遗碳汇联盟会议室里,林羽正与淡水河谷(Vale)巴西区代表签署合作协议。代表指着协议里的 “农兵合契” 条款:“你们用农家‘顺时’和兵家‘设防’护雨林,我们用卫星监测技术提供火险预警,这是‘各展所长,和而不同’,符合儒家理念,”
“按法家‘审分定名’,淡水河谷采购巴西雨林碳汇 2.2 万吨、印度河治污碳汇 1.8 万吨,每吨 110 欧元,” 林羽补充,“资金分‘农本款’(50% 买楠竹苗和防火网)、‘民生款’(30% 建农民合作社)、‘执法款’(20% 买监测仪),每笔支出都要附‘顺时记录’(防火带建设时间)和‘执法数据’(塑料回收量),确保‘款不虚用’,”
代表还参观了六巷的竹编防火网实验室,看着 1.5mm 藤丝的耐火测试(能承受 300℃高温),感慨道:“你们用农家‘顺天’+ 兵家‘设防’+ 墨家‘节用’,把竹编网做得比防火隔离带还好用,成本却低 60%,” 他当场决定:“在巴西其他雨林区推广这种模式,还要帮印度河建塑料回收工厂,” 林羽望着协议上的 “农兵合契”,突然懂得:儒家的 “和”,是让不同领域的力量,在 “守护生态” 的共同目标下,用各自擅长的方式合作,最终实现共赢。
午时?巴西建带,顺时设防
巴西亚马逊雨林边缘,卡洛斯带着村民和小王,在旱季来临前建好首批 500 米竹编防火带。主带用 1.5mm 藤丝编密网,埋入地下 30cm(防火从地下蔓延);副带用 1.0mm 藤丝编疏网,网间种耐火楠竹,按农家 “顺时”,楠竹苗选雨季刚过的壮苗,成活率达 95%。
“《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咱们的防火带不是‘隔离’雨林和农田,而是‘共生’,” 小王边指导边说,村民们用 “火测草” 在防火带旁做标记:“草叶泛浅绿,说明当前温度安全;要是泛赤红,就要浇水,” 卡洛斯还组织 “防火队”,按法家 “明法”,每天 3 人一组巡逻,记录火测草颜色,“以前烧荒靠侥幸,现在有了规矩和工具,心里踏实多了,”
午时半,防火带全部建成,无人机航拍显示:绿色的竹编网像一条 “生态腰带”,绕在雨林边缘,楠竹苗在网间挺立。小王望着雨林,突然觉得:农家的 “顺时” 是对自然的敬畏,兵家的 “设防” 是对生命的守护,二者结合,才能让雨林和农田和平共处,这才是最好的生态治理。
未时?印度治河,法墨见效
印度河旁的回收点,拉吉带着村民投放首批 800 张竹编回收网。网体按墨家 “节用”,用 0.8mm 藤丝编,网眼 4cm,既能捞塑料,又不挡小鱼;按法家 “明法”,每个回收点挂 “回收标准牌”:“每户每天交 10 瓶,换 1kg 竹草汁肥料,” 村民们排着队交塑料,有的还帮着划小船捞网里的垃圾。
“按儒家‘仁者爱人’,我们把回收的塑料粉碎,混合竹纤维做小摆件,卖给游客,每个能卖 3 美元,” 拉吉指着加工棚,“妇女们不用去河边洗衣赚钱,在家做摆件就能养活自己,” 他还展示塑测草检测数据:“投放网一周,河水微塑料含量从 500μg/L 降至 350μg/L,草叶从深橙变浅橙,”
未时半,首批肥料兑换完成,村民科塔拿着肥料笑着说:“以前交塑料没人管,现在能换肥料,还能帮着治河,这是‘既利己,又利人’,” 林羽通过直播观看,突然觉得:法家的 “法” 是让治污有规矩,墨家的 “用” 是让治污有方法,儒家的 “仁” 是让治污有温度,三者缺一不可,才能让村民真正参与进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