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十七分,市档案馆地下二层的应急灯在头顶嗡嗡作响,投下惨白的光晕。林涛蹲在标着"1975-1985医疗档案"的铁柜前,手指掠过积满灰尘的文件夹脊背。霉味和纸张腐朽的气息钻进鼻腔,让他想起圣心疗养院地下实验室的气味。
"B区27排应该在这里。"他低声自语,指尖突然触到一个异常干净的文件夹——标签上"圣心疗养院特殊项目"几个字像是被人反复摩挲过。他刚想抽出文件,身后传来金属拐杖敲击地面的声响。
"那个区域需要三级权限。"档案管理员老周站在两排铁柜间的过道尽头,浑浊的眼球在镜片后微微反光,"林队长,就算是你也不行。"
林涛保持着半蹲姿势,右手自然地搭在膝盖上,离腰间的配枪只有十公分。"周叔,张薇死前来过这里,对吧?"
老周的喉结滚动了一下,拐杖在地面划出半圆。"上周三下午,查的就是你手里那份。"他瞥了眼天花板角落的监控摄像头,"系统记录显示她只看了五分钟就离开了。"
"但实际呢?"
"她在复印室待了四十分钟。"老周的声音突然压低,"用的是老式胶片复印机,没连数据库的那种。"
林涛眯起眼睛。档案馆东侧的旧复印区早在三年前就该淘汰,但因为经费问题一直没拆。那里没有数字记录,是完美的信息黑箱。
"她复印了什么?"
老周突然剧烈咳嗽起来,枯瘦的手抓住胸前的工牌。"我该换班了。"他转身时,一张纸条从口袋里飘落,"摄像头每两分半钟转一次向。"
等老人的脚步声消失在楼梯间,林涛捡起纸条,上面用铅笔写着"X-7配方1979.3"。他迅速翻开文件夹,里面大部分页面都被整齐地裁掉了,只剩下装订线处的纸茬。但在最后几页,他发现了一张被故意对折藏起来的实验记录残页。
【...X-7组认知偏差值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受试者报告看到"另一个自己"在镜中活动。7号受体出现持续72小时的记忆嫁接现象...】签名栏是龙飞凤舞的"陆文渊"三个字,日期1979年3月15日。
林涛用手机拍下文件,耳中又响起那种尖锐的蜂鸣。照片里年轻的陆文渊和审讯室里的陆铭重叠在一起,他们都用同样的角度歪头,左眉上有一道几乎相同的疤痕。他想起秦越说过的话——"耳廓比对匹配度82%"。
"镜面计划..."他喃喃自语,突然注意到残页边缘有个模糊的指纹。凑近看时,发现是有人用沾了咖啡的指尖按上去的,指纹纹路间还粘着一点暗红色物质。
他将残页小心折好塞进证物袋,这时手机震动起来。秦越的名字在屏幕上闪烁,背景是凌晨三点半的夜色。
"你最好来实验室一趟。"她的声音带着电子设备特有的失真,"袖扣上的物质分析出来了,不是血。"
"是什么?"
"某种复合生物碱,分子结构与LSD类似但多了个苯环结构。"秦越停顿了一下,仪器运转的嗡嗡声透过话筒传来,"最奇怪的是,我在数据库里找到了近似匹配——1978年陆军医学研究院的一份机密报告,代号X-7。"
林涛的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证物袋。"致幻剂?"
"不止。"秦越的声音突然压低,"这种物质能特异性激活镜像神经元,理论上可以让大脑'误认'他人的记忆为自己的。报告上写着'受试者产生强烈人格替代妄想'..."
通话突然中断。林涛抬头,发现应急灯熄灭了,只有安全出口的绿光勉强照亮走廊。拐杖声再次响起,这次是从三个不同方向传来的。他悄无声息地拔出手枪,后背贴住铁柜。
"周叔?"没有回应。
黑暗中,一股混合着薄荷与腐烂水果的气味飘来。林涛的太阳穴突突跳动,视野边缘开始出现彩色光斑——和圣心疗养院地下室里一样的先兆。他咬破舌尖,用疼痛保持清醒。
"我知道你在找什么。"老周的声音突然从头顶的通风管道传来,"张薇死前把胶片藏在了《城市规划年鉴》第79卷的封皮里。"
林涛猛地转身,枪口指向声源,但那里只有摇晃的通风管盖。等他再回头,一个牛皮纸信封静静躺在刚才站过的位置。信封里是一张泛黄的胶片,对着灯光能看到上面拍摄的实验日志:
【1980.1.7 7号受体完成第三阶段注射后,开始用杨振的笔迹书写。MRI显示其海马体与目标记忆图谱重合度达89%。警告:X-7代谢物在脑脊液残留超过预期,可能造成受体人格周期性复苏...】
胶片边缘有半个血指印,大小与张薇尸检报告记录的完全一致。
法医实验室的紫外线灯下,秦越的颧骨投下深深的阴影。她将袖扣放在光谱仪前,屏幕上立即跳出复杂的分子结构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