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侄我年纪小,虽然还不知道文章到底是什么,但把读过的书仔细品味,那些富贵奢华的生活,比起美好的名声和广泛的赞誉,真是远远不如啊。”
甄宝玉还没来得及回答。
贾宝玉听了兰儿的话,心里越发觉得不合意,心想道:
“这孩子从什么时候也学了这一套迂腐的言论。”
便说道:
“我听说世兄也很鄙视流俗,性情中另有一番独特的见解。
今日我有幸和您见面,本想向您请教一番超凡入圣的道理,好让我洗净俗念,大开眼界。
没想到您把我当成蠢人,用这些世俗的话来应付我。”
甄宝玉听了,心里明白:
“他了解我年少时的性情,所以怀疑我不是真心的。
我索性把话说明白,或许能和他成为知心朋友,那也不错。”
便说道:
“世兄的高见,确实很真切。
但我年少时也曾非常厌恶那些旧的套路和陈词滥调,只是年纪越大,父亲辞官在家,懒得应酬,让我去接待客人。
后来见了那些大人先生,都是些显亲扬名的人;
就是着书立说,也无非是讲忠讲孝,自有一番立德立言的事业,才不枉生在圣明的时代,也不辜负父亲师长的养育教诲之恩,所以把年少时那一套不切实际的想法和痴情,渐渐淘汰了一些。
如今我还想访求名师,寻觅好友,教导我这个愚昧的人,有幸遇到世兄,还望您多多指教。
我刚才所说的,并非虚情假意。”
贾宝玉越听越不耐烦,又不好表现得太冷淡,只能用言语敷衍。
幸好里头传出话来说的:“要是外头爷们吃完饭了,请甄少爷到里头去坐。”
宝玉听了,趁机邀请甄宝玉进去。
那甄宝玉按照吩咐往前走,贾宝玉等人陪着他来见王夫人。
贾宝玉见是甄太太坐在上座,便先过去请安,贾环、贾兰也见了礼。
甄宝玉也向王夫人请了安。
两母两子,互相打量。
虽然贾宝玉已经娶亲,但甄夫人年纪大了,又是老亲,见贾宝玉的相貌身材和她儿子一样,不禁亲热起来。
王夫人就更不用说了,拉着甄宝玉问长问短,觉得他比自己家的宝玉稳重成熟些。
回头看贾兰,也是清秀出众的,虽然不像两个宝玉长得那么相像,倒也还看得过去。
只有贾环粗俗笨拙,王夫人难免有偏爱的神色。
众人一见两个宝玉在这里,都来围观,说道:
“真是奇事!名字相同也就罢了,怎么相貌身材都一样。
幸亏我们宝玉穿着孝服,要是穿一样的衣服,一时还真认不出来。”
其中紫鹃一时情思涌动,就想起黛玉来,心里说道:
“可惜林姑娘死了,要是没死,把那甄宝玉配给她,只怕她也是愿意的。”
正想着,只听见甄夫人说道:
“前儿听我们老爷回来说,我们宝玉年纪也大了,求这里老爷留心一门亲事。”
王夫人正喜欢甄宝玉,顺口就说道:
“我也正想给令郎做媒呢。我家有四个姑娘,那三个都不用说了,死的死,嫁的嫁。
还有我们珍大侄儿的妹子,只是年纪小几岁,恐怕不太般配。
倒是我们大媳妇的两个堂妹子,长得很标致,二姑娘呢,已经许了人家,三姑娘正好和令郎相配。
过几天,我给令郎做媒。
不过她家现在家境差些。”
甄夫人说道:
“太太这话又客气了。
如今我们家又算什么呢?
只怕人家嫌弃我们穷罢了。”
王夫人说道:“现今府上又有了差事,将来不但能恢复旧观,肯定比先前还要兴旺发达。”
甄夫人笑着说道:“但愿能如太太所说的那样就更好了。那就求太太做个媒人。”
甄宝玉听她们说起亲事,便告辞出来。
贾宝玉等人只好陪着他来到书房。
见贾政已经在那里,又站着说了几句。
听见甄家的人来叫甄宝玉:“太太要走了,请爷回去吧。”
于是甄宝玉告辞出来。
贾政让宝玉、贾环、贾兰去送,这里暂且不提。
且说宝玉自从那天见了甄宝玉的父亲,知道甄宝玉要来京城,就日夜盼望。
今天见了面,本以为能找到一个知己,哪知道谈了半天,竟有些话不投机。
他闷闷不乐地回到自己房间,不说话,也不笑,只是发呆。
宝钗便问道:“那甄宝玉果然和你长得像吗?”
宝玉说道:“相貌倒还是一样的。
只是言谈之间感觉他也没什么真见识,不过也是个追逐功名利禄的人。”
宝钗说道:
“你又编排人家了。
怎么就看出他是个追逐功名利禄的人呢?”
宝玉说的:
“他说了半天,没一句能让人明心见性的话,不过是说些什么文章经济,又说什么为忠为孝,这样的人难道不是个追逐功名利禄的人吗?
只可惜他也长了这样一副相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