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连忙说:
“这很公平,就这么办。”
赖大的母亲赶忙站起来笑着说:
“这可不对啦!
我替二位太太生气。
在那边是儿子媳妇,在这边是内侄女儿,倒不向着婆婆、姑娘,反倒向着别人。
这儿子媳妇倒成了外人,内侄女儿倒成了外侄女儿了。”
说得贾母和众人都大笑起来。
赖大的母亲接着又问道:
“少奶奶们出十二两,我们自然也该低一等吧。”
贾母听了说:
“这可不行。
你们虽然身份该低一等,但我知道你们几个都是有钱人,虽然分位低些,可钱比她们多。
你们和她们出一样多的才合适。”
那些嬷嬷们听了,连忙答应。
贾母又说:
“姑娘们不过是应个景儿,每人就照一个月的月例出吧。”
又回头叫鸳鸯:
“鸳鸯,来,你们也凑几个人,商量着凑份子钱。”
鸳鸯答应着,没过多久,带着平儿、袭人、彩霞等,还有几个小丫鬟来了。
她们出的钱有二两的,也有一两的。
贾母就问平儿:
“你难道不替你主子过生日,还凑到这里面来?”
平儿笑着说:
“我私下另外有给主子过生日的钱,这是官中的份子,我也该出一份。”
贾母笑着说:
“这才是好孩子。”
凤姐又笑着说:
“上下都全了。
还有二位姨奶奶,她们出不出份子,也得问一声。
做到礼数上,不然她们还以为咱们小看她们了呢。”
贾母听了,赶忙说:
“对啊,怎么倒把她们忘了!
只怕她们不得空,叫个丫头去问问。”
说着,早有丫头去了,过了好一会儿,回来说:
“每位也出二两。”
贾母高兴地说:
“拿笔砚来,算清楚,一共凑了多少?”
尤氏悄悄骂凤姐说:
“我看你这个贪心不足的小蹄子!
这么多婆婆婶子凑银子给你过生日,你还不满足,又拉上两个苦命的人干什么?”
凤姐也悄悄笑着说:
“你少胡说,等一会儿离开了这里,我再和你算账。
她们两个怎么就苦了?
有了钱也是白给别人,不如拉过来咱们一起乐呵。”
说着,早就合计好了,一共凑了一百五十多两银子。
贾母说:
“办一天的戏和酒席用不了这么多。”
尤氏说:
“既然不请客,酒席也不多,两三日的用度都够了。
而且请戏班子不用花钱,这上头就能省下一笔。”
贾母说:
“凤丫头说请哪一班戏好,就请哪一班。”
凤姐说:
“咱们自家的戏班子都听熟了,倒不如花点钱请外面的班子来听听。”
贾母说:
“这件事我交给珍哥媳妇办了。
干脆让凤丫头一点心都别操,好好享受一天才是。”
尤氏答应着。
又说了一会儿话,大家看贾母累了,才渐渐散去。
尤氏等人送邢夫人、王夫人走后,就到凤姐房里来,商量怎么给凤姐过生日的事儿。
凤姐说:
“你不用问我,你就看老太太的眼色行事就行了。”
尤氏笑着说:
“你这个东西,可真是走大运了。
我还以为叫我们来有什么大事呢,原来是为了这个。
出了钱不说,还要我来操心,你打算怎么谢我?”
凤姐笑着说:
“你别瞎说了,又不是我叫你来的,谢你什么!
你怕操心?
那你这会儿就回去跟老太太说,再派别人来就是了。”
尤氏笑着说:
“你瞧你得意的那样儿!
我劝你收敛点好。
太满了可就会溢出来的。”
二人又说了一会儿才分开。
第二天,银子送到宁国府来,尤氏刚起来梳洗,就问:
“是谁送过来的?”
丫鬟们回说:
“是林大娘。”
尤氏就吩咐把她叫来。
丫鬟走到下房,把林之孝家的叫了过来。
尤氏让她在脚踏上坐下,一边忙着梳洗,一边问她:
“这一包银子一共多少?”
林之孝家的回说:
“这是我们底下人的银子,先凑了送过来。
老太太和太太们的还没送来呢。”
正说着,丫鬟们回来说:
“那边府里的太太和姨太太派人送份子钱来了。”
尤氏笑骂道:
“小蹄子们,专会记这些没要紧的话。
昨天不过是老太太一时高兴,故意学那小户人家凑份子,你们就记着,还当成正经事说。
还不快去接进来,好好招待着,再打发他们走。”
丫鬟答应着,急忙接了进来,一共两封银子,连宝钗、黛玉那份都有了。
尤氏问:
“还少谁的?”
林之孝家的道:
“还少老太太、太太、姑娘们的和底下姑娘们的。”
尤氏说:
“还有你们大奶奶的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