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能源能调节新能源的出力,火电龙头加速向风光煤火一体化转型是很被看好的。2021年2月,国家发改委发文明确规定,大型风光基地项目得基于正在运营、正在建设或者已经核准的外送通道,而且要配套煤电灵活性改造。2022年5月30日,国院发布了《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方案提出要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加快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还鼓励煤电企业和新能源企业开展实质性联营。在我国采用风光大基地开发模式的情况下,风光煤火储一体化是最被认可的发展模式。对于火电企业自身来说,凭借现有的火电布局优势和现金流能力,挖掘火储潜力,积极参与绿电建设,这也是未来发展的最大空间。
在时间的煤硅加速推进下,电力各个板块都能受益。火电燃煤标杆价上浮比例一直持续,这给其他电源奠定了较好的价格基础,跨省水电、绿电、核电都能参照上浮;硅料价格下跌时,纯绿电公司、水风光一体化等都会从绿电建设提速中获益。
水电方面:跨省水电的落地电价提高了,江苏、广东提供了新的定价模式。江苏省发改委按照“基准落地电价+浮动电价”的方式确定雅砻江锦官电源组和白鹤滩送苏的落地电价,其中浮动电价参照江苏省年度交易成交均价,2023年这个均价较基准价上浮19.35%,锦官电源组和白鹤滩送苏的电价接近顶格定价。广东省针对外送电量给出三种定价方式,长江电力溪洛渡右岸机组和华能水电澜上电站送广东的电量都据此定价,分别是保量保价、保量竞价、市场化交易,除了保量保价之外,保量竞价和市场化交易都参照广东各月月度市场化交易结果确定,2023年广东省年度交易均价较基准价上浮19.63%,而2022年仅上浮7.3%,所以2023年送往广东参与市场化交易的水电电价还有所提升。
水电巨头布局新能源,水风光一体化带来新增长。长江电力在金沙江下游构建水风光一体化基地,此基地的风光装机规划达15GW,它还和集团子公司一起出资设立三峡陆上新能源,长江电力占股33%;雅砻江水电于雅砻江流域打造水风光基地,2022年已经开始建设坷垃光伏和腊巴山风电项目,这两个项目加起来有1.19GW,预计2023年就能投产;华能水电在澜沧江流域规划了10GW的光伏项目,2022年就有4个项目已经投产;桂冠电力打算在红水河流域和其他地方投资建设20多个新能源项目。
水风光一体化成了水电企业的第二个增长点,2022年的时候硅料价格特别高,这影响了风光项目的建设速度,等硅料价格降下来后,风光项目的建设速度有望加快。
2022年年底的时候,我国核电装机量是55.53GW。《“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又提到要积极发展核电,到“十四五”末期,核电装机容量得达到70GW。2022年总共核准了10台核电机组,这是2009年之后核准数量最多的一年,审批重新启动又让核电有了成长空间。市场化电价上浮让核电受益了,核电折价没了,盈利就不断往上修正。
2023年全国市场化交易电价跟基准价相比,顶格上浮的情况还在持续,再加上核电市场化交易的比例一直在上升,这会让核电盈利预期不断往上修正。现在核电的估值明显比水电、绿电低,截至2023年3月6日,中国核电、中国广核的PB估值分别是1.50倍、1.35倍,比其他电力龙头低得多,在中特估值这个背景下,核电估值有望重新塑造。
从大的产业端背景来看,电力体制改革的政策催化、海外需求周期的上行、稳健风格类长线资金的流入,共同推动了电力板块今年的亮眼表现,今年上半年,电力出现多只妖股,只不过米云持仓的几只电力票没有跟上节奏,米云持仓的是电力老龙头,今年上半年出彩的都是电力新龙头,米云持仓的电力老龙头还是前几年有过大的表现,然后就沉静下来了。
电力作为传统周期行业,随着智能化、新质生产力因素的加持,其新兴成长的属性也越发明显。这也将衍生出来更多的机会。不过,在电力板块中,可能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领域,就是电力设备。
从产业链来看,电力设备的主要作用主要包括输变电、电力生产和能源转换等,是电力行业的核心设备。此外,连带着电力设备的相关材料领域,也常被称为“卖铲子”的领域,各种电气设备今年表现也不弱,好几只牛股出现在电力设备中。
电力市场经营主体包括发电企业、售电企业、电力用户,以及储能企业、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等新型经营主体。其中,“发电企业、售电企业”是指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发电厂、电网等企业。在电力体制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发电厂、配电网等电力主导企业和配套基建企业或将直接受益于现货市场建设,有望扩大市场份额,实现进一步盈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