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罗人靠上的是大唐皇帝陛下,这个自不必提,新罗女王都给大唐皇帝生孩子了,那还有什么好说的?
对于新罗人来说,百济人的麻烦之处在于,他们靠上了吴王李伏威一系。
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吴王李伏威率军登陆朝鲜,先征服的就是百济,又在百济驻守了一年这才离开。
吴王李伏威走是走了,可他的部下们还在,尤其是水军将领们大多都是吴王旧部,如此一来,百济各部因为受过吴王统辖,只要有意攀附,那么自然而然的便与吴王一系亲近一些。
至于说战争期间所产生的那些仇恨,在新罗人压迫之下,谁还会去计较?
所以这几年百济各部和大唐来往不比新罗人少,尤其是百济的商队,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随着大唐的船队行事,一些贵族都慢慢变成了海商。
底层的百济人则更愿意做水手,如果能加入唐军的水军编制,那肯定是被佛祖保佑过才能得到的结果。
不过现在情形又不一样了,新罗人跟着大唐朝鲜都护府在辽东跟突厥人交战,伤亡惨重,被俘的就有数万人之众,连两万唐军也只回来了不到一万人。
去年冬天,唐军增兵朝鲜,来的是大唐皇帝的妹夫,正经的皇亲国戚,而其一到朝鲜,朝鲜都护府立即传令,再次征召新罗,百济出兵。
新罗人叫苦不迭,百济人却从中看到了机会,各部首领稍微商量了一下,便踊跃出人出力。
到了今年年初的时候,百济人聚集在都护府帐下的已超过五万人,连粮草都不用都护府出,百济各部拿出了家底,只求将来都护府能能对百济人多加照顾。
本来有那么几个首领想借此向都护府提出战后让百济复国的请求,却被其他人阻止,他们怕要求太过分,惹得唐人翻脸。
唐人的凶名早已传遍东海,别说海盗了,就算是海盗的大本营倭国也被唐人所灭,把倭国人都变成了奴隶。
然后就是北边的高句丽,唐人和他们仇恨最深,做的也最绝。
高句丽的贵族大多被唐人砍了脑袋,剩下的人被一拨拨的运去了大唐,连躲在山林里的高句丽人都不能幸免。
几十万上百万的人经半岛西边的渡口被押上海船,那一眼望不到头的队伍,响彻天地的哭声,百济人和新罗人见了都会产生兔死狐悲的情绪。
这个年月最惨的事情莫过于妻离子散,背井离乡。
高句丽人在辽东和半岛北部生活了几百年,隋人来了,几十万人死在了辽东和半岛之上,然后更凶更狠的唐人又来了,杀了不知多少高句丽人,活下来的都被让人捉走了。
百济人不想步高句丽人的后尘,又反抗不得,那就只能加入,这是自古以来颠扑不破的道理。
百济人的身段其实比新罗人更为灵活,也更喜欢跟外来人交往,不然也不可能联合倭国矮子打新罗。
…………
朝鲜都护府后堂。
徐世绩和李年坐在塌上,一边饮酒一边说着话。
“此次动兵北上还是得瞧辽东城那边怎么行事,该说的该做的咱们这里都已说了,做了,贤弟做事确实周全,比为兄我强。”
李年说着话,跟徐世绩碰了一杯,神色郁郁,显然心情不好。
一个冬天下来,两人已经相熟,说话没什么顾忌。
他们两个算是亲戚,徐世绩要管李年叫上一声大兄,这是从李破这边论的,因为李年是李靖是侄儿,李碧的堂兄。
去年李年败回朝鲜半岛,在床上躺了一个多月,听说是左武候卫大将军徐世绩率兵来援,就知道自己的兵权悬了。
徐世绩出身汉王亲军,本就是皇帝的心腹之人,后来更娶了长公主,摇身一变成为了驸马。
以前李年和徐世绩见过几面,知道此人很有领兵之能,可这厮身份变幻很快,再加上是河南降将,难免给人以善于钻营,反复无常的印象。
要不然一个河南降将,怎么能娶到皇帝最宠爱的妹子?肯定没用什么好路数,羡慕嫉妒恨之下,自然是谣言纷纷。
若非如此,徐世绩当年也不会那么拼命,孤身入洛阳说人来降,不就是因为憋着一口气呢吗?要不他一个上过瓦岗的人,怎么可能冒那么大的风险?
李年其实已经做好了面对一个春风得意,甚至出口就冷嘲热讽,挟诏让他交出兵权的小人的准备。
可事实上李年想多了,和徐世绩相处过的人都知道,徐驸马比长公主要好说话的多,不论做人还是做事都滴水不漏,更不可能仗着身份随意的得罪一位开国功臣。
再说了,他们两人都是皇亲国戚,天然就属于一个阵营派系,再加上徐世绩还是李靖的弟子,两人之间的牵系比李年想象的还要紧密一些。
徐世绩来到这里之后,就住在了李年的都护府中,兵权肯定是要移交给徐世绩的,这个在诏书中说的很明确。
另外徐世绩还去金城见了新罗女王金德曼,新罗人的近况不太好,但金德曼的王位却是稳固无比,没有人敢于为难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