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球各大视频平台的时钟指向晚间八点,《唐诗风云》首支片花《李白斗酒诗百篇》准时上线。一瞬间,纽约时代广场的巨幕、伦敦地铁的电子屏、东京涩谷的十字路口、巴黎的华人街区,无数屏幕同时亮起——朱红宫墙下的朱雀大街车水马龙,酒肆幌子在晚风里猎猎作响,李白身着素色襕衫,腰悬酒葫芦,醉倚栏边,举杯邀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吟诵声裹挟着激昂的国风配乐,穿透屏幕,瞬间点燃了全球观众的热情。
澈心文娱的全球运营中心里,灯火通明如白昼。巨大的电子屏被分割成无数个小窗口,实时播放着不同地区的用户反馈,播放量数据以毫秒为单位疯狂跳动。张岚站在屏幕前,指尖快速滑动平板,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苏总!上线半小时,全球播放量破5000万!#唐诗风云片花# #李白斗酒诗百篇# 两个话题同时冲上微博、抖音、TikTok全球热搜,现在已经有28个国家的热搜榜被我们霸占了!”
苏澈站在电子屏中央,目光紧紧锁定着片花的实时回放。画面里,李白在“醉长安”酒肆里豪饮,酒液入喉的瞬间,水墨风格的诗句光影从杯中溢出,“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字样化作奔腾的黄河虚影,与酒肆外的长安街景交融;当他醉卧案头,挥毫泼墨时,笔尖落下的墨迹化作漫天星河,将整个长安城映照得如梦似幻。“张导的镜头语言太绝了。”苏澈轻声赞叹,“既拍出了李白的豪放不羁,又用国风特效把诗句的意境具象化,让观众既能看到盛唐的繁华,又能感受到唐诗的力量。”
身旁的张导嘴角带着欣慰的笑容,他身着简单的深色夹克,眼中满是对作品的珍视:“这多亏了1:1还原的长安城实景和系统的‘历史场景渲染’功能。片花里的酒肆,从桌椅的形制、酒具的样式,到墙上的书画、伙计的服饰,都严格参考了《唐六典》和法门寺出土文物;李白的襕衫是非遗传承人用唐代蜀锦手工缝制的,连衣料上的暗纹都和《簪花仕女图》里的一致。”他顿了顿,补充道,“特效方面,我们没有用夸张的西方奇幻风格,而是坚持‘水墨国风’,让诗句光影、黄河虚影都带着水墨画的晕染质感,和实景融合得恰到好处,这才是盛唐该有的美学。”
技术总监赵凯快步走来,手里拿着特效制作报告:“苏总、张导,片花里的‘诗句具象化’特效,是我们联合国内顶尖特效团队研发的‘水墨粒子技术’。比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片段,我们提取了庐山瀑布的实景素材,再用水墨粒子还原诗句的写意感,既真实又有艺术感染力;李白挥毫泼墨的场景,墨迹的流动轨迹参考了怀素的草书笔法,每一笔都有章法,不是随意的特效堆砌。”
片花的爆火,离不开对李白形象的精准塑造。饰演李白的演员将诗仙的豪放与洒脱演绎得淋漓尽致:醉时邀月共饮,眼神里满是“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桀骜;吟诗作对时,眉宇间透着“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挥毫泼墨时,动作行云流水,尽显文人风骨。“为了演好李白,演员提前三个月泡在历史经典全库里,研究李白的诗作、生平,还专门学习了唐代的饮酒礼仪、书法笔法。”张导介绍道,“片花里李白举杯的姿势、醉后的步态,都是参考了唐代壁画和史料记载,力求还原最真实的诗仙形象。”
上线两小时,全球播放量突破1亿,网友的评论如同潮水般涌来。国内网友纷纷留言:“这才是盛唐该有的样子!长安城的实景太震撼了,酒肆、街道、服饰,每一个细节都透着考据的严谨”“李白的形象太绝了,豪放又洒脱,完全符合我对诗仙的想象”“国风特效太惊艳了,诗句化作光影的瞬间,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已经开始期待正片了”;海外网友的热情同样高涨,“虽然听不懂全部诗句,但能感受到那种磅礴的气势,李白太有魅力了”“长安城看起来像童话里的城堡,看完片花,我想去中国看看真正的唐代古迹”“特效和音乐都太赞了,已经开始学‘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中文发音了”。
更让人惊喜的是,片花带动了“盛唐文化”的搜索热潮。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的数据显示,“唐代服饰”“长安古城”“李白诗作”“盛唐美食”等关键词的搜索量24小时内暴涨800%,其中海外搜索量占比达45%。不少海外旅游平台的数据显示,咨询中国西安、洛阳等唐代文化遗址旅游线路的用户量暴增300%,有旅游平台甚至紧急推出了“盛唐文化研学之旅”,上线即售罄。
“苏总,预售票房数据出来了!”张岚拿着最新的报告,语气激动得有些颤抖,“片花上线12小时,电影预售票房破1亿,创国产历史题材电影预售纪录!其中,海外预售票房占比达35%,北美、欧洲、亚洲的影院都传来了追加排片的请求,华纳兄弟刚才发来消息,希望能增加《唐诗风云》在北美的上映院线数量,从原本的2000家增加到3000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