澈心工作室的深夜,只剩下苏澈办公室的灯还亮着。桌面上摊着两份文件:一份是《三国:风起乱世》实体书的销售报告,首月销量突破200万册,被教育部推荐为“中小学历史辅助读物”;另一份是阅文星平台发来的合作邀约,希望他能在平台开设专栏,连载新的文学作品。窗外,瓷坊的窑火早已熄灭,只有远处医院的灯光,还像星星一样亮着——老周昨天刚发来消息,说大病基金帮他申请到了新的靶向药,病情稳定多了。
苏澈靠在椅背上,指尖划过系统界面的“文化库”选项。之前凭借《青花瓷》打开音乐圈,用《三国》站稳影视和历史领域,靠《生命的价签》在现实题材封神,现在,他想填补蓝星古典文学的空白——蓝星的古代题材作品多是权谋爽文或仙侠套路,少有像地球《红楼梦》这样,用细腻笔触写尽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经典。“或许,该让蓝星读者看看,真正的古典文学,能有多动人。”他在心里默念。
指尖在“古典文学”分类里滑动,淡蓝色的光膜突然弹出提示:【检测到宿主累计声望值点,可消耗声望值,解锁地球古典文学经典《红楼梦》简版大纲(含人物关系、核心剧情、关键场景解析),是否确认解锁?】
“确认。”苏澈没有犹豫。10万声望值,相当于之前《生命的价签》获奖时的一半奖励,但他知道,《红楼梦》的文化价值,远不止于此——它能让蓝星读者看到“不是所有古代故事都要打打杀杀”,细腻的情感、琐碎的日常,同样能成为传世经典。
光膜瞬间刷新,金色的文字缓缓展开,《红楼梦》简版大纲清晰呈现:从“黛玉进府”的初遇,到“元妃省亲”的繁华,再到“抄家落魄”的悲凉,金陵十二钗的命运脉络、贾府的兴衰轨迹,甚至连“刘姥姥进大观园”“黛玉葬花”等关键场景的细节解析,都一一列明。系统还贴心标注了“蓝星适配建议”:可将贾府设定为蓝星“天启王朝”的世家大族,保留核心人物关系,微调礼仪细节以贴合蓝星读者认知。
苏澈立刻开始构思连载内容,书名定为《红楼:金陵十二钗》,首章就写“黛玉进府”——这是《红楼梦》的经典开篇,既能快速建立人物形象,又能通过黛玉的视角,展现贾府的气派与复杂。他没有照搬原文,而是结合系统建议,加入蓝星读者熟悉的古代礼仪细节,比如黛玉下车时“丫鬟递上的素色帕子,绣着天启朝特有的缠枝莲纹”,贾母见黛玉时“手上的赤金镶玉镯,是天启三年御赐的样式”,这些细节既保留古典韵味,又不让读者感到隔阂。
更重要的是情感描写的细腻度。他着重刻画黛玉的“小心思”:踏入贾府时“手攥着衣角,指尖泛白”,见邢夫人留饭时“婉拒的话刚到嘴边,又想起母亲生前的叮嘱,复又咽了回去”,见宝玉时“耳尖泛红,却偏要低头看着鞋尖,不敢抬眼”——这些细微的动作与心理,正是蓝星古代题材作品最缺少的,也是《红楼梦》最打动人的地方。
凌晨三点,苏澈完成首章,仔细校对后,登录阅文星账号——这个账号之前只发过《三国》的幕后花絮,粉丝不到10万。他没有预热,直接发布《红楼:金陵十二钗》首章“黛玉进府”,标题简单直白:【新文开坑:用细腻笔触,写尽世家儿女的悲欢】。
早上七点,苏澈刚到工作室,就被李薇拿着平板拦住:“苏总!您快看阅文星!《红楼》首章爆了!”
屏幕上,《红楼:金陵十二钗》的页面已经被刷爆:首章发布仅4小时,阅读量突破500万,评论数直接破10万,空降阅文星“古代言情榜”第一。评论区里,读者的惊叹几乎要溢出屏幕:
- “天!这情感描写也太细腻了吧!黛玉攥衣角的小动作,我瞬间就共情了,蓝星从没见过这么会写人的作者!”
- “之前看古代文都是打打杀杀,第一次见有人写贾府吃饭的细节——丫鬟怎么布菜,贾母怎么夹菜给黛玉,连筷子的材质都写了,太真实了!”
- “宝玉初见黛玉时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不是工业糖精,是那种宿命感的心动,太绝了!”
- “作为文学系学生,我要吹爆这段环境描写!‘台阶上的青苔沾着晨露,廊下的鹦鹉叫着“客来了”’,寥寥几笔就把贾府的气派和生活气息写出来了,比教科书里的范文还厉害!”
文学领域的博主也集体“沦陷”。知名文学博主“蓝星书话”发长文解析:“《红楼:黛玉进府》的高明之处,在于‘以小见大’——通过黛玉的一双眼睛,既写了贾府的建筑布局、礼仪规矩,又藏了人物的性格与命运伏笔。比如黛玉‘不敢多走一步路’,暗示她寄人篱下的小心;宝玉‘摔玉’的冲动,铺垫他叛逆的本性。这种写法,在蓝星古代文学中是开创性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