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秋风帖
一 立秋
北平一立秋,暑气就虚了。凌晨四点,阜成门外稻田浮起淡雾,像一张刚洇开的宣纸。忍冬把自行车靠在土墙根,车把挂着一只粗布口袋——里头三十斤玉米面、十斤红薯干,还有两罐保定军区托人捎来的烟。她抬眼望城墙,砖缝里钻出几茎狗尾草,在风里摇,像无数细小的旗。
二 纸鹞
城墙上有人放纸鹞,白尾长雁,翅膀写着字。那是暗号:伪社会局今晚在六国饭店开清查会,名单已拟好,雁翅上的即,意为风头紧。忍冬把玉米面口袋系紧,翻身上车,沿阜内大街一路向南。她穿男式青布褂,头发塞进军帽,远看像哪家铺子的小伙计。
三 风铃
西四牌楼梅雪扇庄门口,老铜锤正给乌木门上板。门楣下吊着一只铜风铃,铃舌系红绳,铃罩刻缠枝莲。忍冬捏住铃舌,三短一长,里屋立刻传出脚步。老铜锤引她进后院,石榴树已结青果,石桌上铺一张北平城防草图,用五色小石压着四角:黑为伪警,白为日军,红为军统,黄为咱们交通线。
昨夜耿大娘派人送来消息,老铜锤压低嗓子,雄县苇塘据点增一个机枪中队,卡住了。军区让咱们另辟——走西郊八大处,经模式口,翻妙峰山,把药品送到平西根据地。
忍冬皱眉:八大口有伪军检查站,日特白玫瑰最近也在那一带晃悠。
老铜锤从怀里摸出一张空白折扇,展开,扇骨上刻着极细的等高线:路在扇里。今夜子时,模式口旧煤窑集合,人货一起出发。
四 雁声
傍晚,忍冬回到师大宿舍。娜塔莎正把最后两瓶盘尼西林装进铝壳医疗箱,箱盖贴一枚小小红星。她肩膀的伤已收口,却留下一道粉红瘢痕,像弯曲的小河。
我跟你去。娜塔莎用生硬的汉语说,盘尼西林怕震,我比马驮稳。
忍冬摇头:你得留下,顾燕笙在查协和医院药品库,少了三支吗啡,他第一个怀疑你。
娜塔莎沉默,忽从兜里掏出一张小相纸——上面是她与一名中国男孩的合影,背景是莫斯科大学门楼。我弟弟在延安抗大,她轻声说,我也想走,去晋察冀。
忍冬握住她的手:风线以后常开,你先保住租界这条,一样是给前线供氧。
窗外传来一声雁唳,高亢而短促,像刀划破绸。两人对视,都明白:那是白玫瑰在试枪,带消音器的毛瑟,枪声被雁叫掩住。
五 煤窑
子时,西郊模式口。废煤窑口堆满锈轨,野蒿没人膝。忍冬背一只空干粮袋,里头装着忍冬毒配方油纸、军区《秋季政治攻势提纲》,还有一只德国造掌心雷小手枪。老铜锤、麻小六、林闯、小梅子陆续到齐,另有两条精瘦汉子,是交通队老队员,外号。
众人把药品、油墨、电池、火柴密码本分别装进十二只驴驮鞍屉,外覆山货——核桃、黑枣、柿饼,以掩人耳目。老铜锤举马灯,灯罩贴红纸,朝山梁晃三圈,对面暗哨回一盏绿灯,表示无异常。
队伍启程。驴蹄包棉布,踏在碎石上只发出闷闷的。秋虫被惊,一声窜开。月亮细如银钩,照着山脊,像谁用指甲轻轻划开夜皮。
六 风口
凌晨三点,抵风口检查站。这是妙峰山第一道隘,原有伪军一个小队,昨夜突然增派日军一个班,设双岗双哨,机枪架在水泥堡里,射孔正对山道。老铜锤示意队伍停,藏在刺槐丛后。林闯带山狸匍匐前出,用匕首割断电话线,回来报告:堡里十人,六伪四日,半小时换一次岗。
忍冬展开折扇,借月光看等高线:右侧十丈,有山洪冲出的石沟,可攀到堡后,但驴上不去。她抬头望天,再过一个时辰起雾,雾起时,人攀石沟,驴走正面,用。
所谓,是交通队老法子:把几只活公鸡绑在驴背,鸡脖系铜铃,雾起时放鸡,铜铃跑,吸引哨兵注意力,队伍趁机突过。众人依计准备。
七 雾起
四点半,山谷果然涌雾,白茫茫像米汤。老铜锤一声低哨,山狸、石鳅抱公鸡潜至坡底,割绳放鸡。铜铃骤响,雾里只见鸡扑翅乱飞,铃声清脆。伪军哨兵惊喝:机枪扫射,子弹追着鸡声去。林闯率三人攀石沟,摸至堡后,扔出三颗手榴弹,轰——火光撕开雾皮。正面老铜锤趁乱牵驴,十二驮队伍贴山根疾走,五分钟通过隘口,消失在雾深处。
八 雁折
天微明,队伍抵妙峰山腰的玫瑰谷。谷里种野玫瑰,夏花已谢,只剩红果缀枝。雾散,山脊被初日照成淡金色。众人正欲歇脚,忽闻一声脆响,像瓦片碎——山狸胸口绽出血花,人晃了晃,栽倒。
狙击枪!林闯扑倒忍冬,滚至石后。雾里,一条白影一闪而逝,速度之快,像鹰扑兔。老铜锤低吼:白玫瑰他扬手,驳壳枪回射,枝叶纷飞,白影已不见。
山狸牺牲,队伍被迫改道。老铜锤用匕首在石上刻字,表示此地危险,后续交通队见字绕行。众人抬着山狸遗体,钻进密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