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4月的清晨,东京羽田机场笼罩在薄雾中。陈遇和团队成员拖着行李走向登机口,金色的奖牌在行李箱中不时碰撞发出轻响。
等一下,一个温和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请问是中国的陈遇君吗?
众人转身,看见一位穿着得体西装的日本中年男子微笑着递来名片:我是东京材料研究所的田中宏,昨天看了你们的展示,非常精彩。
陈遇谨慎地接过名片:谢谢您的夸奖,我们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田中宏保持着礼貌的微笑:特别是碳纤维监测部分,很有创意。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兴趣来我们研究所参观?我们可以提供最新的实验设备。
莉莉立刻上前一步,用流利的日语回答:非常感谢邀请,但我们的行程已经安排满了。
田中宏的目光在陈遇身上停留片刻:那真是太遗憾了。不过...他压低声音,如果你们改变主意,我们愿意为碳纤维技术提供十倍于市场价的合作费用。
回国的航班上,团队气氛凝重。张伟已经查到了田中宏的背景:东京材料研究所实际上是三菱集团的关联机构,专门从事高端材料研究。
孙宇推着眼镜:看来我们的技术确实引起了注意。
王小虎不解地问:这不是好事吗?说明我们的研究有价值啊!
不一定,陈遇望着舷窗外的云海,有些关注未必是好事。
飞机降落在首都机场时,热烈的欢迎场面让所有人暂时忘记了忧虑。市领导亲自来接机,鲜花和掌声包围着年轻的获奖者们。
同学们辛苦了!市教育局王局长握着陈遇的手,你们为国家争光了!
但在一片喜庆中,陈遇注意到两个穿着深色西装的人静静站在人群外围,目光敏锐地观察着现场。
庆功会后,王局长特意留下陈遇:小陈啊,有个事情要提醒你们。国际获奖是好事,但有些技术涉及国家安全,今后要注意保密。
当晚,刘教授从省城打来电话,语气罕见地严肃:听说日本企业找过你们?记住,碳纤维技术是战略资源,绝不能外流!
真正的变化发生在一周后。周一清晨,当团队照常来到实验室时,发现门上贴了封条:根据有关规定,本实验室暂停使用。
怎么回事?王小虎着急地想要撕掉封条。
住手!教务处李主任快步走来,从今天起,所有涉及材料科学的研究必须经过双重审批。这是上面的规定。
莉莉敏锐地发现问题:李主任,这封条上的规定是针对涉外合作项目的,我们的研究完全是自主创新!
李主任推推眼镜:这是校党委的决定,有意见可以按程序反映。
更让人心寒的是校园里突然出现的流言蜚语。以赵明为首的几个学生开始在食堂、操场等公共场所散布言论:
听说科技社的项目都是老师代做的,学生只是挂名!
他们用的经费够我们整个年级开展活动了!
说不定拿了国际奖就要出国了呢...
这些言论像毒液般在校园中蔓延。就连平时支持科技社的同学也开始用异样的眼光看他们。
我不知道该相信谁了,一个曾经得到科技社帮助的下岗职工子女悄悄对李娟说,赵明说你们帮我们只是为了作秀...
矛盾在周三下午爆发。科技社例行活动时,赵明带着一群学生突然闯进临时活动室。
凭什么你们能独占这么好的场地?赵明一脚踢开地上的器材箱,我们航模社申请了半年都没批下来!
王小虎猛地站起来:赵明!你干什么!
干什么?赵明冷笑,讨个公道!你们靠着关系占用学校资源,做的什么破研究,还不是为了自己出名!
孙宇冷静地上前一步:我们有完整的项目记录和成果展示,如果你有兴趣...
少来这套!赵明打断他,谁不知道你爸是局里的领导?还有你,他指向陈遇,靠着当官的舅舅...
够了!莉莉大声喝道,我们每一个项目都有详细记录,帮助过的每一个人都可以作证!你有什么证据在这里胡说八道?
争吵引来了苏老师。了解情况后,她严肃地说:赵明,如果没有证据,这就是诽谤!
赵明却得意地笑了:证据?很快就会有调查组来给你们找证据了!
他的话不是空穴来风。第二天,市教育局真的派来了调查组,理由是接到群众举报,科技社存在违规使用经费和资源问题。
调查组的办公室设在行政楼,不断有学生和老师被叫去问话。校园里的气氛变得压抑而紧张。
陈遇同学,调查组王组长翻看着材料,解释一下这笔500元的材料费用途。
是购买碳纤维实验用品的票据,陈遇平静地回答,所有采购都有详细记录和实物对应。
但是根据规定,这类敏感材料采购需要特殊审批。
我们事先咨询过实验室管理老师,确认500元以下不需要特殊审批。
问话持续了两个小时,问题越来越细致。最后王组长突然问:听说有日本企业想高价购买你们的技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