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遇心中一凛:确实有日本代表提出过合作意向,但我们当场拒绝了。
为什么拒绝?200万美元不是小数目。
因为刘教授教导我们,有些技术关系到国家利益,不能只看经济利益。
调查暂时告一段落,但实验室依然被封着。更糟糕的是,初中部的碳纤维实验被全面叫停,理由是存在安全隐患。
深夜,团队聚在仓库改造成的临时工作室里,气氛前所未有的凝重。
要不...我们暂时转向其他项目?有社员提议,等风头过了再说。
不行!陈遇斩钉截铁,还记得我们为什么开始研究碳纤维吗?
莉莉接话:因为不想在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
对!陈遇目光扫过每个人,现在遇到点压力就放弃,对不起刘教授他们的期望,更对不起国家的培养!
张伟突然抬起头:我有个想法。既然明的不行,我们就暗地里继续。可以用别的项目做掩护...
于是,一场地下科研开始了。表面上,团队全力投入校园环保项目--改进垃圾分类系统;暗地里,碳纤维研究以更隐蔽的方式继续。
材料采购通过多个渠道分散进行,实验记录用密码书写,关键数据存储在张伟设计的加密系统中。就连实验时间都改到了深夜。
但困难远超想象。由于无法获得国外最新文献,他们只能依靠刘教授偶尔寄来的国内期刊和自身摸索。
温度控制还是不稳定,孙宇看着实验数据皱眉,波动幅度超过标准值三倍。
张伟尝试各种算法:传统的PID控制已经到极限了。
凌晨三点的仓库里,陈遇突然想起前世偶然看到的一篇论文:也许...我们可以试试模糊控制理论?
模糊控制?众人都愣住,那是什么?
陈遇努力回忆:是一种不依赖精确数学模型的控制方法,特别适合复杂系统...
新的研究方向确定后,进展反而更慢了。一次又一次失败,让团队士气低落。
最艰难的时候,陈遇在父亲的书房里发现了一本发黄的工作笔记。上面详细记录着红星机械厂早年攻关精密机床的经历,那些土办法虽然简陋,却蕴含着老一代工人的智慧。
看这里!他激动地指着一页笔记,当年厂里没有数控系统,老师傅们用机械补偿的方式解决温度变形问题!
这个发现启发了团队。他们结合传统机械智慧和现代控制理论,终于设计出全新的智能补偿系统。
第一次测试那天,连刘教授都特意从省城赶来。当监测屏幕显示温度波动控制在±0.5℃以内时,仓库里爆发出压抑的欢呼声!
成功了!王小虎跳起来拥抱每个人。
刘教授热泪盈眶:孩子们,你们做到了我们这代人没做到的事!
然而喜悦是短暂的。一周后,团队接到正式通知:所有碳纤维相关研究必须立即停止,已取得的成果要封存报备。
面对这样的压力,陈遇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他带着所有研究资料,直接找到市委主要领导办公室。
首长,他平静地展示研究成果,我们不是在泄密,而是在为国家打造盾牌。
他调出国际技术封锁的数据:日本东丽公司最新型的T1000碳纤维,对我国完全禁运。而我们的技术路线完全不同,是完全自主的创新!
领导沉思良久,最终说:给你们三个月时间。如果能证明这项技术的价值和安全性,我可以特批继续研究。
回校的路上,莉莉轻声问:万一失败了呢?
陈遇望着车窗外飞速后退的街景:那就从头再来。重要的是我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那个夜晚,陈遇在日记本上写道:
1997年春天,我们站在了十字路口。前世的我只知沉迷钓具,今生的我终于明白:真正的钓者,不仅要能钓起水中的鱼,更要能钓起时代的机遇。碳纤维不只是材料,更是中国突破技术封锁的钓竿。
仓库的灯光彻夜未熄。团队成员们都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场技术攻关,更是一场信念的较量。而他们手中的,不仅是实验器材,更是中国新一代科技创新的火种。
窗外,一颗流星划过夜空。就像这些年轻人的梦想,虽然历经波折,却始终向着目标坚定前行。
喜欢重钓人生路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重钓人生路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