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暖阳,慵懒地照耀着邺城。大将军府邸深处的暖阁内,炭火正旺,驱散了北地的寒意。袁绍并未安坐享受这难得的闲暇,而是站在那幅巨大的天下舆图前,目光沉静,仿佛要将这山川河流、州郡城池都刻入心中。
过去的一年多,如同奔涌的漳河水,冲刷并重塑了河北大地的面貌。北疆的烽烟、官学的书声、工坊的锤音、商路的驼铃、田间的禾浪……无数画面在他脑海中交织、沉淀。此刻,他需要将这一切成果,转化为清晰的战略布局和坚实的人才架构,为下一步雷霆万钧的行动,奠定最后的基石。
他轻轻敲击着地图上河北四州的位置,对侍立在侧的监军沮授、别驾田丰、军师中郎将荀攸、长史荀谌等核心谋士缓声道:“公与、元皓、公达、友若,我等呕心沥血,北驱胡虏,内修政理,时至今日,河北气象如何?”
沮授手持一份厚厚的汇总文书,神情肃穆而振奋:“主公,四州根基,已然坚如磐石!是时候,让天下重新认识我河北之力了。”
一场决定未来天下格局的最高军议,就在这看似平静的冬日,悄然拉开了序幕。
袁绍并未急于宣布战略,而是首先与谋臣们系统梳理了内部成果,并据此对四方疆土与文武重臣进行了周密安排,如同一位高明的棋手,在落子前先将自己的棋形加固得无懈可击。
1. 成果总览:煌煌霸业之基
沮授展开文书,声音沉稳有力,逐条陈述:
“民生根基:度田括户,得新增编户三十万,良田百万顷。去岁四州粮秣总收,逾八百万斛!漳水、鸬鹚陂等水利工程惠及三郡,曲辕犁、代田法推广,今岁丰收可期。府库钱帛,仅商税一项,去岁便增收五倍有余。”
“甲兵武备:邺城、晋阳、蓟城三大匠作监,月产铁甲五千领,强弓硬弩无算,箭簇堆积如山。‘玄甲营’、‘破军弩’已成建制。去岁北征,缴获及诸胡进献良驹逾万,我军骑兵战力,已非昔日可比。”
“人才文教:招贤馆选拔才俊四百余人,已充实州县。邺城州学及各郡县官学,学子数千,郑公坐镇,文风鼎盛,士心归附。”
每一项数据,都代表着雄厚无比的国力。田丰补充道:“吏治经过去岁整肃,贪腐怠政之风大为收敛,政令通达,无人敢违。”
袁绍微微颔首,目光扫过地图上已彻底平定的四州,开始了关键的人事与军事布局。
2. 四方镇守,固若金汤
“并州!”袁绍手指点向西北,“经儁乂(张合)浴血奋战,北胡臣服,黑山势蹙。擢升张合为镇北将军,假节,总督幽、并二州北疆军事,镇守晋阳。以其本部‘并州狼骑’为核心,整合新附胡骑,专司对塞外诸胡的威慑与怀柔,并监视黑山残部。高览擢为扬武将军,朱灵为奋威将军,辅佐张合,确保并州北线无虞。” 此安排既酬张合大功,亦将最复杂的北疆防务委于最能征善战之将。
“幽州!”手指东移,“北疆已靖,然辽东公孙度,不可不防。审配在蓟城,维稳有功,擢为幽州都督,领镇远将军,总揽幽州军政,继续安抚乌桓、鲜卑归附部落,开发辽东,积储粮草,为未来可能之东向用兵做准备。以田豫为骑都尉,韩猛为建武将军,为其臂助。” 审配之能,在于稳重守成,用于相对平稳的幽州,正得其宜。
“青州!”手指转向东南,“青州黄巾已平,通道已开。麴义征战有功,擢为青州都督,领横野将军,驻守临淄。其部‘先登营’扩编,专司对徐州方向的战略威慑与试探性进攻。徐晃擢为鹰扬将军,郭图仍为参军,招抚地方,积蓄力量。青州,将是我军未来南下的东路先锋!” 麴义之悍勇,正适合作为开拓的尖刀。
“冀州!”最后,手指重重落在核心之地,“此乃根本,由我自领。颜良为前将军,文丑为后将军,分统中军最精锐之步骑,驻于邺城周边,随时策应四方。赵云之翊军将军,统领精骑,仍为全军战略预备,直属中军。”
3. 中枢擢升,蛟龙困锁
对于中枢及特殊人员,袁绍亦有明确安排:
“沮授仍为监军,总揽全局战略,协调四州兵马粮草,位同副帅。”
“田丰仍为别驾,主持邺城日常政务,律法监察,官员考功,权力依旧。”
“荀谌仍为长史,专司外交、联络及内部各派系协调,地位超然。”
“荀攸仍为军师中郎将,随我参赞军机,主要负责战术策划、情报分析及临阵应对。”
“马钧之大匠作,地位尊崇,继续总管所有匠作监,一应研发,优先满足军需。”
最后,他提到了刘备:“左将军刘备,安置流民有功,声望更着。加封为宜城亭侯,增其俸禄。然其部众仍驻元城,由魏郡太守直辖。调其回邺城大将军府,‘参赞军机’,无具体职司。关羽、张飞,赐金帛宅邸,荣养于邺。” 此番安排,明升暗降,将刘备这条“蛟龙”彻底调离基层,置于眼皮底下严加看管,其爪牙(关张)与部众分离,再无掀起风浪之可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