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野的靴底碾过第三块嵌在沥青里的颅骨时,辐射检测仪的蜂鸣终于从断续的“嘀嗒”变成了急促的“长鸣”。他立刻按住领口的过滤阀,鼻腔里仍钻进来一丝带着铁锈味的甜腥——这是辐射浓度突破0.3Sv/h的信号,也是他在这片被称为“旧都坟场”的废墟里,连续搜寻第七天的第13次危险警报。
“野哥,南坡的铁皮屋搜完了,除了半罐过期的压缩饼干,连块能当武器的废铁都没有。”通讯器里传来阿凯的声音,带着明显的气喘,“这鬼地方真能有‘方舟’的线索?别是老陈当初在避难所里编的故事吧?”
林野没有立刻回话,他蹲下身,用战术刀撬开那块颅骨旁的混凝土碎块。底下不是预想中的枯骨或废金属,而是一块巴掌大的金属板,表面覆盖着厚厚的暗红色锈迹,却在边缘处隐约露出一点银白。他用刀背轻轻刮去锈层,三枚交错的圆环图案慢慢浮现——这是老陈临终前反复画在他掌心的标记,也是“方舟”唯一的视觉符号。
“阿凯,定位我的坐标,带两瓶除锈剂过来。”林野的声音比平时沉了几分,指尖触到金属板的瞬间,他忽然想起老陈最后那句话:“方舟不在天上,在旧都最深的‘伤口’里,只有能看懂‘星图’的人,才能找到它的门。”
十分钟后,阿凯抱着装备包跌跌撞撞跑过来,看到金属板上的圆环时,眼睛瞬间亮了:“这就是……真的有方舟?”他刚要伸手去碰,被林野一把拦住——金属板边缘还残留着微弱的电流,在阳光下能看到细密的蓝色火花,显然不是普通的废铁。
林野打开除锈剂,小心翼翼地喷洒在金属板表面。随着锈迹一点点剥落,更多图案显露出来:圆环下方是六条放射状的线条,每条线条末端都刻着一个奇怪的符号,既不是旧时代的字母,也不是避难所通用的数字代码。最下方还有一行浅浅的凹槽,像是被某种工具刻上去的文字,却因为锈蚀严重,只能看清“72小时”和“潮汐”两个词。
“潮汐?这里离海岸线至少有八十公里,哪来的潮汐?”阿凯皱着眉,用辐射检测仪扫过金属板,仪器的蜂鸣反而减弱了,“奇怪,这东西居然能屏蔽辐射?”
林野没接话,他从背包里掏出一张泛黄的旧地图——这是他从旧都图书馆废墟里抢出来的最后一件东西,上面用红笔标注着十几个被划掉的地点,如今又多了一个新的标记:铁皮屋废墟。他将金属板放在地图上方,忽然发现六条放射状线条的角度,正好与地图上六条废弃地铁线路的走向重合,而线条末端的符号,恰好对应着六个地铁站点的缩写。
“不是潮汐,是‘地铁潮汐’。”林野猛地抬头,旧都没沦陷前,他曾听父亲说过,为了应对早晚高峰,地铁系统会调整发车频率,内部人员称之为“潮汐调度”,“老陈说的‘星图’,可能就是地铁线路图!”
他立刻在地图上找到对应的六个站点:和平门、建国路、西站、东郊工厂、儿童医院、滨江站。其中五个站点的标记都被红笔划掉,只剩下“滨江站”还留着完整的圆圈——那是旧都最靠海的站点,也是唯一可能与“潮汐”有关的地方。
“滨江站在旧都沦陷时被淹了,现在全是积水,辐射浓度至少0.8Sv/h,我们的防护服撑不了半小时。”阿凯看着地图,语气里满是犹豫,“而且那里全是变异的水栖生物,上次有个拾荒队进去,就没一个出来的。”
林野沉默着将金属板收进防水袋,他的目光落在地图边缘的一行小字上——那是他父亲的笔迹:“滨江站有应急通道,钥匙在……”后面的字迹被烧得模糊不清,只剩下一个“钟”字。他忽然想起铁皮屋旁边那座倾斜的钟楼,钟面上的指针早已停摆,却在钟体侧面有一个不起眼的锁孔。
“去钟楼。”林野站起身,靴底再次碾过沥青路面,这次他的脚步比之前更坚定。辐射检测仪的蜂鸣渐渐平缓,阳光透过废墟的缝隙照下来,在地面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极了老陈说的“星图”。
阿凯虽然疑惑,但还是跟了上去。两人穿过堆满废弃汽车的街道,很快来到钟楼脚下。钟楼的墙体已经裂开了一道巨大的缝隙,里面黑漆漆的,能听到风吹过管道的呜咽声。林野掏出战术手电,光柱扫过钟体侧面,果然看到一个与金属板大小吻合的凹槽,凹槽中央是一个铜制的锁孔,形状像极了金属板上的圆环图案。
他将金属板对准凹槽按下去,只听“咔嗒”一声轻响,锁孔里传来齿轮转动的声音。紧接着,钟楼的墙体缓缓向一侧移动,露出一条仅容一人通过的通道,通道里弥漫着潮湿的霉味,却没有丝毫辐射的气息——通道壁上贴着一层银白色的金属膜,正是用来屏蔽辐射的特殊材料。
“这……这是应急通道?”阿凯瞪大了眼睛,手电的光柱照向通道深处,能看到台阶一直延伸到地下,“老陈说的‘方舟’,真的在这下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