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体验官的行动并未停止。在初步“震动”了讲法堂、任务堂和传功阁之后,沈问将目光投向了以炼丹术闻名的丹霞峰。这里不仅是宗门丹药的主要来源地,也是他与苏芷师姐结下“投资”缘分的起点。
此次前来,除了例行“体验”,沈问还存了一份私心——兑现对苏芷的承诺,提交关于“丹霞小队”战术的“用户体验报告与优化建议”。
丹霞峰与其他山峰景致迥异,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药香,随处可见规整的药田和冒着袅袅青烟的炼丹房。负责接待他们的,是一位名叫赵明(并非之前大比中的赵炎)的丹霞峰内门弟子,态度客气中带着丹修特有的矜持与审视。
“沈体验官,久仰大名。”赵明拱手道,“不知此次来我丹霞峰,欲‘体验’何事?是观摩炼丹过程,还是检验丹药品质?”他语气平静,但眼神深处藏着一丝不服气。毕竟,沈问在决赛中击败了他们丹霞峰的外门小队,用的还是那种“上不得台面”的手段。
沈问微微一笑,道:“赵师兄客气。丹药炼制,博大精深,弟子不敢妄加评议。此次前来,主要是想了解丹霞峰对外门弟子提供的‘丹药支持体系’,以及……应苏芷师姐之邀,提交一份关于贵峰外门小队战斗方式的报告。”
听到苏芷的名字,赵明神色稍正:“苏师姐已有吩咐,沈体验官请随我来。”
赵明先是带着沈问三人参观了外门弟子常用的“丹房”和“领丹处”。与任务堂类似,这里也存在排队、丹药种类信息不透明、丹药功效与适用场景说明不清等问题。尤其是一种名为“轻身丹”的常用丹药,不少弟子反映效果持续时间不稳定,时长短得令人失望。
沈问一边记录这些“用户反馈”,一边在心中与之前大比中对战“丹霞小队”的感受相互印证。
参观完毕后,赵明将三人引至一间静室,苏芷已在此等候。她依旧是一身淡紫衣裙,气质清冷,见到沈问,只是微微颔首。
“沈师弟,你的报告?”苏芷开门见山。
沈问从储物袋中取出一枚早已准备好的玉简,双手递上:“苏师姐,这便是弟子对贵峰‘丹霞小队’战术体系的‘用户体验报告’与‘优化建议’。”
苏芷接过玉简,神念沉入。
报告中,沈问没有纠结于具体胜负,而是从“产品经理”角度,系统分析了“丹霞小队”的战术体系:
一、核心优势(产品亮点):
资源驱动(氪金能力强): 丹药储备丰富,能提供持续的增益(Buff)、削弱(Debuff)、治疗和攻击支持。
状态管理(系统辅助多): 通过丹药实现多种状态的叠加与维持,理论上能形成强大的综合战力场。
团队分工明确(角色定位清晰): 队长(增益/指挥)、辅助(治疗/净化)、攻击(削弱/输出),架构合理。
二、关键短板(用户体验痛点与系统漏洞):
过度依赖外部资源(产品核心竞争力不突出): 战术体系过于依赖丹药消耗,一旦丹药供给受限或被针对(如沈问发现的“丹韵”弱点),体系容易崩溃。缺乏不依赖丹药的核心战斗技能或爆发点。
“状态”与“操作”的负反馈循环(系统负载问题): 维持多种丹药效果需要持续消耗心神(灵力与注意力),导致操作精度和反应速度下降。尤其在面对高强度、高频率干扰时(如沈问的“真言干扰”和“认知轰炸”),容易因“系统负载过高”而失误。
战术灵活性不足(应对复杂场景能力弱): 战术套路相对固定,擅长打“资源消耗战”和“阵地战”,但对于突发状况、高速突袭、信息干扰等“非对称”或“混沌”战局,适应性和应变能力较差。
信息透明度低(用户学习成本高): 队友之间对彼此丹药效果、持续时间、冷却、弱点等信息未必完全同步,容易配合失误。对手更无法了解其丹药体系的“运行机制”,但一旦被洞察(如沈问的“规则日志解析”),则极易被针对性破解。
三、优化建议(产品迭代方向):
强化核心能力,降低外部依赖: 建议队员(尤其是攻击手和辅助)修炼至少一门不依赖丹药、能够瞬间改变战局或稳定局面的核心术法或剑技,作为“压箱底”的手段,避免被“断药”即废。
优化“状态管理”,引入“负载均衡”: 训练队员在复杂环境下维持多重药效的心神分配技巧。考虑设计更智能的丹药搭配方案,减少同时维持的增益种类,提升核心增益的质量和持续时间,降低整体“心神负载”。
开发多元化战术库: 针对不同对手类型,设计多套战术预案,包括快速爆发、游走消耗、防御反击等,增加战术的不可预测性和适应性。
建立内部“信息同步机制”: 通过特定心法或法器,实现小队成员间丹药状态、灵力消耗等关键信息的实时共享,提升配合默契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