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佳氏认真地看着,还让丫鬟春杏用毛笔在纸上画简图:“姑娘,您慢点儿,春杏记不住,画下来好回头看。” 江兰笑着点头,把焯好水的羊肉放进紫砂锅里,加足量的温水,再放入当归、姜片和红枣:“水要一次加够,不能中途加水,不然汤会腥。先用大火烧开,烧开后转小火,慢炖一个半时辰,小火的时候,锅里的汤要保持‘冒泡却不沸腾’的状态,这样炖出来的羊肉才嫩。”
兆佳氏试着调了调火候,一开始火大了,锅里的汤 “咕嘟咕嘟” 地沸腾,江兰连忙提醒:“福晋,火再小点儿,您看,这样微微冒泡就好。” 兆佳氏赶紧调小炭火,看着锅里的汤慢慢变得清亮,脸上露出些成就感:“原来炖肉还有这么多讲究,以前我总想着‘火大熟得快’,难怪炖出来的肉不好吃。”
快到傍晚时,江兰才准备告辞。临走前,她从食盒的锦盒里拿出那个改良版的暖手宝,递给兆佳氏:“福晋,这个您收下,是我让兰馨工坊的周师傅做的,比传统的汤婆子好用。” 这个暖手宝比普通的汤婆子小一圈,用的是加厚的铜皮,边缘打磨得光滑圆润,不会划手;外面缝了层淡青色的绒布套,套子上绣着兰草纹,是江王氏和张婶一起绣的,用的是盘金绣,在灯下看,兰草的叶子像是闪着光。
“您看,这里有个小盖子,拧开就能灌热水,灌到七分满就行,别太满,不然会烫。” 江兰一边演示,一边说,“绒布套能保温,还能防止烫手,十三爷看书的时候,揣在怀里,胸口暖和了,胸痛也能少犯几次。” 兆佳氏接过暖手宝,触手温软,她试着灌了些热水,揣在怀里,瞬间觉得暖意从胸口散开,连带着冻得发僵的手指都暖和了:“江姑娘,你想得太周到了,这个比宫里的暖炉还方便,宫里的暖炉沉,还只能放在桌上,这个能揣着走,十三爷看账本的时候,就能一直暖着胸口了。”
她当即让春杏把暖手宝送到书房,还特意叮嘱:“跟十三爷说,是江姑娘送的,让他看书的时候别忘了用。” 春杏笑着答应,快步往后院去。兆佳氏拉着江兰的手,非要留她吃晚饭,江兰婉拒了:“福晋,家里还等着我回去呢,下次再来教您炖乌鸡汤。” 兆佳氏见她坚持,便不再挽留,亲自送她到王府门口,还让管家备了马车:“雪天路滑,您坐王府的马车回去,安全些。”
接下来的半个月,江兰每隔两天就会来王府一趟。有时是送些新熬的药膏 —— 药膏里加了薄荷和艾草,专门缓解肌肉僵硬,是她根据护理知识配的;有时是教兆佳氏新的食疗方子,比如天麻炖鸽子,针对胤祥偶尔头晕的毛病;有时只是陪着兆佳氏聊聊天,听她讲宗室里的趣事。
兆佳氏也渐渐放开了心防,不再只是客气地叫 “江姑娘”,而是像对待姐妹一样,拉着她逛王府的花园。花园里的梅花开了,雪落在红梅上,红白相映,格外好看。兆佳氏指着一棵老梅树说:“这棵梅树是十三爷当年亲手种的,那时他还没被圈禁,说要等梅花开了,就给我做梅花糕吃。” 江兰看着她脸上温柔的神色,心里忽然明白,兆佳氏和胤祥的感情,不是靠宗室的联姻维系,而是靠这些日常的小温暖。
“对了,江姑娘,有件事想跟你说。” 一天,兆佳氏坐在花园的亭子里,给江兰倒了杯茉莉花茶,“上次惇亲王福晋来做客,见十三爷气色好了不少,还问我用了什么法子,我跟她说了你的食疗方子,还有那个暖手宝,她听了特别感兴趣,说想找你请教请教,她家王爷也总犯头晕的毛病。”
江兰心里一动 —— 这正是她需要的。之前她虽与胤祥、苏培盛建立了政务盟友关系,却在宗室贵妇圈里没什么人脉,而这些贵妇的丈夫多是朝堂重臣,比如惇亲王是胤禛的弟弟,怡亲王掌管兵部,要是能和她们打好关系,不仅能让兰馨的产品走进宗室府邸,还能更及时地了解朝堂动向,对新政的推行也有好处。
“能帮到惇亲王福晋,是我的荣幸,只是我身份低微,怕怠慢了各位福晋。” 江兰有些顾虑,毕竟她是包衣出身,和宗室贵妇们打交道,难免会有人看不起。兆佳氏握着她的手,语气真诚:“什么低微不低微的?你有真本事,能帮大家调理家人的身子,比那些只会说空话、摆架子的官员强多了。你放心,有我在,没人敢怠慢你,我会跟她们说,你是我的朋友。”
腊月初八那天,兆佳氏果然在王府设了宴,请了惇亲王福晋、怡亲王福晋、庄亲王福晋等几位宗室贵妇。江兰特意提前一天让苏文清给她做了件新旗袍 —— 月白色的杭绸,裙角绣着细小的兰花纹,用的是暗线,不仔细看几乎看不见,既不失体面,又不张扬。她还带了些兰馨的新品:一小盒茯苓糕,是给各位福晋当茶点的;还有几个改良版的暖手宝,让她们试用。
宴会设在王府的暖阁里,暖阁的四面都挂着厚厚的棉帘,中间燃着一个大火盆,盆里放着几块银丝炭,暖得让人想脱披风。各位福晋陆续到了,惇亲王福晋穿着一身绛红色的旗袍,领口和袖口绣着金线,头上戴着东珠首饰,看着贵气十足;怡亲王福晋穿的是淡绿色的旗袍,气质温婉,手里还拿着一本字帖,说是自己写的,想送给兆佳氏;庄亲王福晋性子爽朗,一进门就笑着说:“十三福晋,你可藏着好东西不告诉我们,听说有位江姑娘能调理身子,我们可是特意来请教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