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自癸巳年(公元273年),止于己亥年(公元279年),共七年。
晋武帝泰始九年(癸巳,公元273年)
春季,正月,辛酉日: 密陵元侯郑袤去世。
二月,癸巳日: 乐陵武公石苞去世。
三月: 晋武帝立皇子司马祗为东海王。
吴国任命陆抗为大司马、荆州牧。
夏季,四月,戊辰日(初一): 发生日食。
当初,邓艾被杀: 人们都认为他冤枉,但朝廷没有为他申辩。等到晋武帝即位,议郎敦煌人段灼上疏说:“邓艾心怀至忠,却蒙受叛逆的罪名;他平定了巴蜀,却惨遭灭三族的刑罚。邓艾性格刚强急躁,夸耀自己的功劳和长处,不能和同僚们和谐相处,所以没有人肯为他申理。我私下认为邓艾本是屯田的掌犊人(低级军官),地位宠幸已到极点,功名已经成就,七十岁的老翁,还能有什么奢求!正因为刘禅刚刚投降,边远郡县尚未归附,他才假托朝廷旨意(承制),权且安定国家。钟会怀有叛逆之心,害怕邓艾的威名,利用邓艾处事方式中的疑点,罗织成他的罪名。邓艾接到诏书,立即遣散强兵,束手接受捆绑,不敢稍有犹豫观望,他实在是明白只要见到先帝(司马昭),必定没有该死的道理啊!钟会被杀之后,邓艾的属将官吏,愚昧无知聚在一起,自作主张去追邓艾,破坏囚车,解开绳索。当时邓艾处境困窘,狼狈不堪,走投无路,从未与心腹之人有过预先的谋划,却独自承受着腹背受敌的诛杀,岂不悲哀!陛下登基,弘扬大度,我认为可以允许邓艾归葬祖坟,归还他的田地房产,按照平定蜀汉的功劳封赐他的后代,让邓艾能在盖棺后获得应有的谥号,死而无憾。那么天下追求名声的士人,想要建立功业的臣子,必定会赴汤蹈火,乐意为陛下效死了!”晋武帝认为他说得对,但未能采纳。适逢晋武帝问给事中樊建诸葛亮如何治理蜀汉,说:“我偏偏得不到像诸葛亮那样的人做臣子吗?”樊建叩头说:“陛下知道邓艾的冤屈却不能为他平反,即使得到诸葛亮,恐怕也会像冯唐(劝谏汉文帝)所说的那样(虽有能人也不能用)啊!”晋武帝笑道:“你的话提醒了我。”于是任命邓艾的孙子邓朗为郎中。
吴国有很多人谈论祥瑞征兆: 吴主孙皓询问侍中韦昭,韦昭说:“这不过是老百姓家筐子箱子里的东西(指普通物件,不足为奇)罢了!”韦昭兼任左国史,吴主想让他为自己的父亲孙和作本纪(帝王传记称“纪”),韦昭说:“文皇帝(孙和)没有登上帝位,应当作传,不应作纪。”吴主不高兴,渐渐对他责难发怒。韦昭忧虑恐惧,自己陈述年老体衰,请求免去侍中和左国史二职,吴主不准。当时韦昭正生病,吴主派医生和监护人员去看管他,催逼更紧。吴主宴请群臣喝酒,不管酒量大小,一律以七升为最低限度。轮到韦昭时,唯独允许他用茶代替,后来吴主更加强迫他喝酒。吴主又常在酒后让侍臣嘲弄公卿大臣,揭发他们的隐私短处来取乐;如果谁稍有失误,就被拘捕捆绑,甚至处死。韦昭认为这样做表面上是嘲弄伤害大臣,实际上会助长君臣间的怨恨,使群臣不和,不是好事,所以他只是提出一些经书义理的问题来问。吴主认为韦昭不奉行诏命,心意不诚不尽,累积了前后的嫌隙怨恨,于是拘捕韦昭,交付监狱。韦昭通过狱吏上书陈述,并献上自己所写的书,希望以此求得赦免。但吴主怪他的书又脏又旧,更加责问,最终杀了韦昭,把他的家属流放到零陵。
五月: 任命何曾兼任司徒。
六月,乙未日: 东海王司马祗去世。
秋季,七月,丁酉日(初一): 发生日食。
晋武帝下诏: 挑选公卿以下官员的女儿以备充实后宫,有隐匿不报的按“不敬”论处。在挑选未结束之前,暂时禁止全国嫁娶。晋武帝让杨皇后(杨艳)主持挑选,杨皇后只选取皮肤白皙、身材高大的女子,舍弃了容貌美丽的。晋武帝喜欢卞氏的女儿,想留下她。杨皇后说:“卞氏是三代皇后(曹操妻卞皇后、曹髦妻卞皇后、曹奂妻卞皇后)的家族,不能委屈她做地位低下的嫔妃。”晋武帝发怒,就自己来挑选,中选的女子用深红色纱巾系在手臂上。公卿的女儿封为三夫人、九嫔,俸禄二千石的官员以及将校的女儿,则补充为良人(妃嫔等级)以下。
九月: 吴主孙皓把他的子弟全部封为十一王,每个王给兵三千人。大赦天下。
这一年: 郑冲以寿光公的身份退休。
吴主宠爱的姬妾: 派人到集市上抢夺百姓财物,司市中郎将陈声一向受吴主宠信,他依法处置了那个姬妾的使者。姬妾向吴主哭诉,吴主大怒,借其他事由用烧红的锯子锯断陈声的头颅,将他的尸体扔到四望山下。
晋武帝泰始十年(甲午,公元274年)
春季,正月,乙未日: 发生日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