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始七年至嘉平四年
魏邵陵厉公(曹芳)正始七年(丙寅年,公元246年)
春季,二月: 吴国车骑将军朱然侵犯魏国柤中地区(今湖北南漳蛮河流域),掳掠数千人后离去。
魏国幽州刺史毋丘俭因为高句骊国王位宫屡次侵犯叛乱,于是督率各路军队讨伐他。位宫战败逃走,毋丘俭便攻陷并屠戮了高句骊的都城丸都(今吉林集安),斩杀俘虏数以千计。高句骊的大臣得来多次劝谏位宫,位宫不听。得来叹息道:“眼看此地就要变成荒草丛生的废墟了!”于是绝食而死。毋丘俭命令各军不得毁坏得来的坟墓,不砍伐墓旁的树木,俘获了位宫的妻子儿女也都释放遣返。位宫独自带着妻子儿女逃走躲藏。毋丘俭率军返回。不久,毋丘俭再次率军进击位宫,位宫于是逃奔到买沟(今朝鲜咸镜北道会宁)。毋丘俭派遣玄菟太守王颀追击位宫,越过沃沮(今朝鲜半岛东北部)一千多里,到达肃慎氏(古代东北民族)的南部边界,刻石纪功后返回,此役斩杀、收降共八千余人。论功行赏,封侯者一百多人。
秋季,九月: 吴主孙权任命骠骑将军步骘为丞相,车骑将军朱然为左大司马,卫将军全琮为右大司马。将荆州划分为两部分:任命镇南将军吕岱为上大将军,督率右部,管辖武昌以西至蒲圻(今湖北赤壁)地区;任命威北将军诸葛恪为大将军,督率左部,接替陆逊镇守武昌。
蜀汉: 蜀汉大赦天下。大司农孟光在众人中责备大将军费祎说:“赦免罪犯,是政治衰败的表现,不是清明盛世所应有的。只有到了社会衰败困顿到了极点,万不得已的时候,才可以权宜施行。如今主上仁慈贤明,百官称职,哪里有什么燃眉之急,而要屡次施行这种非常的恩典,去惠及那些为非作歹的奸恶之徒呢!”费祎只是回头道歉,局促不安而已。
当初,诸葛亮担任丞相时,有人说他吝惜赦免,诸葛亮回答说:“治理天下要依靠大德,不能靠小恩小惠,所以匡衡、吴汉都不愿实行赦免。先帝(刘备)也曾说过:‘我在陈元方(陈纪)、郑康成(郑玄)之间周旋时,每次听他们讲起治乱之道,讲得非常详尽,却从未谈到赦免。像刘景升(刘表)、刘季玉(刘璋)父子那样,年年赦免宽宥,对治理国家有什么益处呢!’”因此蜀地人士都称赞诸葛亮的贤明,知道费祎是比不上的。
史家陈寿评论道: 诸葛亮治理国政,多次兴兵征战却从不轻易发布赦免令,不也是很高明吗?
吴国: 吴国人觉得使用大钱不方便,于是废止了大钱。
蜀汉: 汉主刘禅任命凉州刺史姜维为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祎一同录尚书事。汶山郡平康地区的夷人反叛,姜维率军讨伐平定了他们。
汉主刘禅多次外出游玩观赏,增加乐舞艺人。太子家令谯周上书劝谏说:“从前王莽败亡时,豪杰群起争夺天下,才智之士所期望投靠的,未必是根据他势力的强弱,而只看他德行的厚薄。当时更始皇帝(刘玄)、公孙述等人的势力大多已经非常强盛,但他们无不纵情享乐,不愿行善政。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刚进入河北时,冯异等人劝他说:‘应当做别人所不能做的事。’于是致力于平反冤狱,崇尚节俭,北方州郡的百姓歌颂赞叹,声名远播四方。于是邓禹从南阳赶来追随他,吴汉、寇恂与他素不相识,也发兵帮助他,其余的人望风仰慕他的德行的,邳肜、耿纯、刘植等人,甚至带着病体、抬着棺材,背着孩子前来投奔,数不胜数,所以他才能由弱变强,成就帝王大业。等到在洛阳时,他曾想微服出行,铫期进谏劝阻,他立即就掉转车头返回。后来颍川盗贼作乱,寇恂请求世祖亲自前往平叛,他听到建议立即动身。所以,不是紧急事务,想随便出去他也不敢;遇到紧急事务,想安坐不动他也不会;帝王想要行善就是这样的啊!所以古书上说:‘百姓不会无缘无故地归附’,确实是因为德行先行的缘故。如今汉朝遭遇厄运,天下三分,正是英雄豪杰思慕盼望明主之时。我希望陛下能再做些别人所不能做的事,以符合百姓的期望。再说,侍奉宗庙,是为了率领百姓尊崇君主,如今四季的祭祀陛下有时不亲自参加,而到池苑园林游玩观赏却时有发生,臣下愚钝固执,私下深感不安。身负忧患责任的人,没有闲暇尽情享乐,先帝的遗志,宏图大业尚未完成,实在不是享乐的时候。希望陛下能减省乐官、后宫的开支,凡是增造扩建的工程,只奉行和修缮先帝所兴建的,为子孙树立节俭的榜样。”汉主不听。
正始八年(丁卯年,公元247年)
春季,正月: 吴国全琮去世。
二月: 发生日食。
当时魏国尚书何晏等人结党依附曹爽,喜欢更改法令制度。太尉蒋济上书说:“从前大舜辅佐尧治理天下,最警戒的就是结党营私;周公辅佐成王执政,也谨慎对待同僚关系。国家的法度,只有命世大才才能制定其纲要原则留传后世,哪里是中下级官吏所能随意更改的呢!这样做终究对治国无益,反而足以伤害百姓。应该让文武大臣,各守其职,遵循清平之道,那么祥和之气与祥瑞征兆就可以感应而来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