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景初二年到正始六年
魏明帝景初二年(戊午年,公元238年)
春季,正月: 魏明帝曹叡将司马懿从长安召回,命令他率领四万军队征讨辽东(公孙渊)。参与讨论的大臣中有人认为四万兵力太多,劳役和军费难以供应。明帝说:“四千里的远征,虽说要用奇谋取胜,但也必须凭借实力,不应该斤斤计较军费开支。”明帝问司马懿:“公孙渊会用什么计策来对付你?”司马懿回答说:“公孙渊放弃城池预先逃走,是上策;占据辽东抵抗大军,是中策;坐守襄平城,那就会被我们擒获。”明帝问:“那么这三种计策,他会采用哪一种?”司马懿说:“只有明智的人才能审时度势,权衡敌我力量,才会预先有所割舍。这既不是公孙渊的见识所能达到的,他又会认为我军孤军远征不能持久,必定先在辽水据守,然后退守襄平。”明帝问:“往返需要多少天?”司马懿说:“进军一百天,作战一百天,返回一百天,加上六十天休整时间,这样,一年足够了。”
公孙渊听说魏国出兵,又派使者向东吴称臣求救。吴国有人想杀掉来使,羊衜说:“不行,这是发泄匹夫之怒而损害国家大计。不如趁机厚待他们,派一支奇兵暗中前往,伺机行动。如果魏国攻打不成功,而我军远道赴援,是施恩于远夷,仁义显于万里;如果双方陷入持久战,首尾不能相顾,那么我们就可趁机掳掠他们邻近的郡县,驱赶掠夺百姓财物而回,也足以替天惩罚他们,洗雪我们过去的耻辱了。”吴主孙权说:“好!”于是大规模集结部队,对公孙渊的使者说:“请回去等候消息,我们会遵照盟书行事,一定与公孙兄弟同甘共苦。”又说:“司马懿所向无敌,我深深为老弟担忧啊!”明帝问护军将军蒋济:“孙权会救援辽东吗?”蒋济说:“孙权知道我们戒备森严,无利可图,深入救援则力量不够,浅入则劳而无功;即使是儿子兄弟在危难中,他尚且不会动兵,何况是异域他邦的人,再加上他过去曾被羞辱过!如今他对外扬言要救援,不过是欺骗他的使者和迷惑我们罢了。如果我们不能攻克辽东,他就希望公孙渊向他屈服。然而沓渚(今旅顺附近)离公孙渊还很远,如果我军与公孙渊相持,战事不能速决,那么孙权可能会乘机派轻兵袭击,这就难以预料了。”
明帝问吏部尚书卢毓:“谁可以担任司徒?”卢毓推荐了隐士管宁。明帝没有任用,又问还有谁,卢毓回答说:“忠厚有德行的,有太中大夫韩暨;正直清廉的,有司隶校尉崔林;坚贞纯正的,有太常常林。”二月,癸卯(十一日),任命韩暨为司徒。
蜀汉: 汉主刘禅册立张皇后(张飞之女),她是已故张皇后的妹妹。立王贵人所生的儿子刘璿为皇太子,刘瑶为安定王。大司农孟光向秘书郎郤正询问太子读书情况及性情爱好,郤正说:“太子侍奉双亲恭敬虔诚,日夜不怠,有古代世子的风范;接待群臣,举动都出于仁爱宽恕之心。”孟光说:“如您所说,都是普通人家子弟的优点罢了。我现在问的,是想知道他的权变谋略和智慧如何。”郤正说:“做世子的原则,在于继承父志,竭尽孝道使父母欢心,既不能妄加行动,智慧谋略也深藏心中,权变谋略根据时机而发,这些才能的有无,怎能预先知道呢!”孟光知道郤正说话谨慎得体,不随便发表议论,就说:“我喜欢直言,无所回避。如今天下未定,智慧谋略最为重要,智慧谋略是自然生成的,不是勉强能学到的。太子读书,难道要像我们一样竭力博闻强识以备咨询访问吗?像博士那样通过考试策问以求爵位吗?应当做最紧要的事。”郤正认为孟光的话很对。郤正是郤俭的孙子。
吴国: 吴国铸造面值当一千钱的大钱。
夏季,四月,庚子(初九): 南乡恭侯韩暨去世。
庚戌(十九日): 魏国大赦天下。
六月: 司马懿大军到达辽东,公孙渊派大将军卑衍、杨祚率领步骑兵数万人驻扎在辽隧(今辽宁海城西北),构筑围墙壕沟二十多里。魏军将领想立即进攻,司马懿说:“敌人之所以构筑坚固壁垒,是想拖垮我军,现在进攻,正中其计。况且敌人大军集中在这里,他们的老巢必定空虚。我军直指襄平,一定能攻破。”于是打出许多旗帜,做出要向南进攻的样子,卑衍等人率领全部精锐部队向南追击。司马懿却暗中渡过辽河,向北挺进,直扑襄平;卑衍等人大为惊恐,连夜撤军。魏军各路部队进抵首山(今辽宁辽阳西南),公孙渊又命卑衍等迎战。司马懿发动攻击,大败敌军,于是进军包围襄平。
秋季,七月: 天降大雨,辽河暴涨,运粮船队从辽河口直抵襄平城下。大雨下了一个多月不停,平地水深数尺。魏国三军将士恐惧,想转移营地,司马懿下令军中:“有敢说移营者斩!”都督令史张静违犯命令,被斩首,军队才安定下来。敌人依仗大水,砍柴放牧照常进行。将领们想俘获他们,司马懿都不允许。司马陈圭说:“过去攻打上庸,八支部队同时进攻,日夜不停,所以能用十六天时间攻下坚城,斩杀孟达。这次我们远道而来,反而行动缓慢,我私下感到困惑。”司马懿说:“孟达兵少而粮食可支持一年,我军将士四倍于孟达而粮食不够一个月;用一个月对付一年,怎么能不速战速决!以四倍兵力攻击敌人,即使损失一半而能攻克,也应当去做,所以不计伤亡,是与粮食竞赛。如今敌众我寡,敌饥我饱,雨水又这样大,攻城器械无法施展,虽然应当尽快行动,又能做什么呢!自从京师出发,我就不担心敌人进攻,只担心敌人逃走。现在敌人粮食将尽,而我军包围圈尚未合拢,如果抢夺他们的牛马,拦截他们的砍柴人,那就是故意逼他们逃走。用兵之道在于诡诈,要善于随机应变。敌人仗着人多势众和雨天,所以虽然饥饿困乏,仍不肯投降,我们应当显出无能为力的样子来稳住他们。贪图小利去惊动他们,不是好计策。”朝廷听说大军遇雨,都想撤军。明帝说:“司马懿能临危控制局面,擒获公孙渊指日可待。”雨停后,司马懿才完成合围,堆起土山,挖掘地道,用盾牌、楼车、钩梯、冲车,昼夜攻城,箭石如雨。公孙渊窘迫危急,粮食吃尽,甚至发生人吃人的情况,死者极多,其将领杨祚等人投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