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一年至十三年
汉献帝建安十一年(丙戌年,公元206年)
春季,正月: 有彗星出现在北斗星区域。
曹操讨伐高干: 曹操亲自率军攻打并州的割据势力高干,留下长子曹丕镇守邺城,并派别驾从事(副官)崔琰辅佐他。曹操包围了壶关(高干据点)。三月,壶关守军投降。高干亲自逃入匈奴求援,但匈奴单于拒绝帮助。高干只得带着几名骑兵逃亡,想南下投奔荆州牧刘表,途中被上洛都尉王琰抓获并斩首。至此,并州全部平定。
梁习治理并州: 曹操任命陈郡人梁习以别部司马的身份兼任并州刺史。当时并州历经战乱,胡人、狄人势力强盛,官吏百姓纷纷逃入他们的部落避难,地方武装拥兵自重,各自为寇,危害地方。梁习到任后,采取怀柔政策,招降纳叛,对豪强以礼相待,逐步推荐他们到幕府任职;待豪强势力被调离后,再征发青壮年编入军队;又趁大军出征之机,命令各将领挑选精兵强将。在官吏士兵被调走后,又逐渐把他们的家属迁往邺城,前后送走的有几万人。对于不服从命令的,就派兵讨伐,斩首数千,投降归附的以万计。于是匈奴单于态度恭顺,各部首领(名王)叩头臣服,承担赋役,如同普通编户。边境得以肃清,百姓安心耕种。梁习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当地长老都称赞他,认为自有记忆以来,没有哪个刺史能比得上梁习。梁习又举荐了避乱在并州境内的名士,如河内人常林、杨俊、王象、荀纬以及太原人王凌等人,曹操都任命他们为县长,这些人后来都闻名于世。
仲长统论高干: 当初,山阳人仲长统游学到并州,拜访过高干。高干对他很优待,向他请教天下大事。仲长统对高干说:“您有雄心壮志却缺乏雄才大略,喜欢招揽士人却不会鉴别人才,这是您需要深深警惕的。”高干一向自负,听了很不高兴,仲长统就离开了。高干死后,荀彧推荐仲长统为尚书郎。仲长统着有《昌言》一书,论述国家治乱之道,大意是:“那些应运而生的豪杰,最初并没有统一天下的名分,正因如此,争夺天下的战争才竞相而起。结果,斗智的智尽计穷,斗力的力竭而败,形势上无法再对抗,力量上不足以再较量,这才俯首称臣,接受统治。等到继位的君主掌权时,豪杰们争雄之心已经消失,士民百姓的归属也已确定,尊贵有固定的家族,至尊仅在一人。这时,即使让最愚蠢的人当君主,也能使恩德广如天地,威势可比鬼神。即使有几千个周公、孔子也无法再施展他们的圣德,有百万个孟贲、夏育也无法再发挥他们的勇力了。那些后继的昏庸君主,见天下无人敢违背他,就自以为像天地一样不可灭亡。于是放纵私欲,君臣淫乱,上下同恶,荒废政务,抛弃人才。他们所信任亲近的,全是些阿谀奉承之徒;所宠信尊贵的,都是后妃姬妾的家族。以至于耗尽天下的财富,敲骨吸髓地剥削百姓,百姓怨愤痛苦,灾祸战乱并起,中原动荡,四方外族入侵背叛,政权土崩瓦解,顷刻覆灭。昔日受我哺育的子孙,如今都成了饮我鲜血的仇敌。至于大势已去还不觉悟的,难道不是富贵使人不仁,沉溺导致愚昧吗?存亡因此更迭,治乱由此循环,这是天道运行的必然规律。”
秋季,七月: 武威太守张猛杀死雍州刺史邯郸商;州兵讨伐并杀死了张猛。张猛是张奂的儿子。
八月: 曹操向东讨伐海贼管承,到达淳于县,派部将乐进、李典将其击败,管承逃入海岛。
昌豨再叛: 昌豨(原为泰山寇)再次反叛,曹操派于禁讨伐并斩杀了他。
本年: 朝廷立已故琅邪王刘容的儿子刘熙为琅邪王。同时撤销了齐、北海、阜陵、下邳、常山、甘陵、济阴、平原等八个封国。
乌桓势力: 乌桓趁天下大乱,掳掠了汉朝百姓十余万户。袁绍曾把各部落首领都封为单于,并收买人心,将本家族人的女儿认作自己的女儿,嫁给那些单于做妻子。其中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势力最强,深受袁绍厚待,所以袁尚、袁熙兄弟(袁绍之子)投奔了他。蹋顿多次率兵侵入边塞抢掠,想帮助袁尚恢复旧有地盘。曹操准备出兵征讨乌桓,为此开凿了平虏渠和泉州渠,以便运输粮草。
孙权平山贼: 孙权率军进攻山贼盘踞的麻屯和保屯,将其平定。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丁亥年,公元207年)
春季,二月: 曹操从淳于返回邺城。丁酉日(二月二十一日),曹操上表朝廷,请求封赏二十多位大功臣,都封为列侯。又上表特别陈述万岁亭侯荀彧的功劳;三月,朝廷给荀彧增加封邑一千户。曹操还想任命荀彧为三公,荀彧让荀攸(其侄)多次向曹操表达谦让之意,前后达十几次,曹操才作罢。
北征乌桓之议: 曹操准备出兵征讨乌桓。将领们都说:“袁尚不过是个逃亡的俘虏,乌桓人贪婪且不讲情义,怎会为袁尚效力?如今大军深入塞外征讨,刘备必定会劝说刘表乘机袭击许都。万一发生变故,后悔就来不及了。”谋士郭嘉说:“主公虽然威震天下,但乌桓仗着地处偏远,必然不会防备。趁他们没有防备,突然袭击,可以一举击破。况且袁绍对乌桓有恩,而袁尚兄弟还活着。现在冀、青、幽、并四州的百姓,只是迫于威势归附,并未施加恩德。如果我们放弃北伐而南征,袁尚就会借助乌桓的资助,招集为他效死的旧部,乌桓人一旦行动,胡汉百姓都会响应,这会助长蹋顿的野心,形成觊觎中原的计划,恐怕青州、冀州就不再属于我们了。刘表不过是个空谈家,他自知才能不足以驾驭刘备,如果重用刘备则担心控制不住,轻用则刘备不会真心效力。因此,即使我们倾国远征,主公也不必担忧后方。”曹操采纳了郭嘉的意见。大军行进到易县时,郭嘉又说:“用兵贵在神速。如今我们千里奔袭敌人,携带辎重太多,难以快速推进抓住战机,而且敌人得到消息,必定会加强防备。不如留下辎重,轻装前进,昼夜兼程,出其不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