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自癸未年[公元23年],止于甲申年[公元24年],共计二年。)
淮阳王更始元年(癸未,公元23年)
春季,正月,甲子朔(初一), 汉军与下江兵共同攻打甄阜、梁丘赐,斩杀二人,杀死士卒二万多人。王莽的纳言将军严尤、秩宗将军陈茂率军想占领宛城,刘演(刘伯升)率军在淯阳城下迎战,大败王莽军,于是包围了宛城。在此之前,青州、徐州的盗贼虽有数十万人,但始终没有文书、号令、旗帜、军队编制。等到汉军兴起,都自称将军,攻打城市,夺取土地,传递文书,声讨王莽。王莽听说后,开始感到恐惧。
舂陵戴侯刘敞的曾孙刘玄在平林兵中,号称更始将军。当时汉军已有十多万人,将领们商议认为军队众多却没有统一的统帅,打算拥立一位刘姓宗室,以顺应人心。南阳的豪杰以及王常等人都想拥立刘演;而新市兵、平林兵的将帅喜欢放纵,害怕刘演的威严和明察,贪图刘玄的懦弱,就先共同商定拥立刘玄,然后才召刘演来告知他们的决议。刘演说:“各位将军想尊立宗室,这很好!然而现在赤眉军在青州、徐州兴起,拥有数十万人,听说南阳拥立了宗室,恐怕赤眉军也会拥立一位宗室。王莽还没有消灭,而宗室之间互相攻击,这是使天下人疑虑而损害自身力量,不是用来打败王莽的办法。舂陵离宛城不过三百里,仓猝自行尊立,成为天下攻击的目标,让后来人有机会利用我们的弊端(来讨伐我们),这不是好计策。不如暂且称王以发号施令,王的权力也足以斩杀将领。如果赤眉军所拥立的人贤能,我们就一起前去归附他,一定不会剥夺我们的爵位。如果他们没有拥立谁,等我们消灭王莽,收降赤眉军之后,再称皇帝,也为时不晚。”将领们大多说:“好!”张卬却拔出佩剑砍击地面说:“犹豫不决就不能成功!今天的决议,不得有二话!”众人都只好服从。
二月,辛巳朔(初一), 在淯水岸边的沙滩上设立坛场,刘玄登皇帝位,面朝南站立,接受群臣朝拜。他羞愧得直流汗,举着手说不出话。于是宣布大赦,更改年号(为更始元年)。任命族父刘良为国三老,王匡为定国上公,王凤为成国上公,朱鲔为大司马,刘演为大司徒,陈牧为大司空,其余将领都封为九卿或将军。从此,豪杰们感到失望,很多人不服。
王莽想对外显示自己很安定,就染黑了胡须和头发,立杜陵人史谌的女儿为皇后。设置后宫,有相当于公、卿、大夫、元士等称号的妃嫔共一百二十人。
王莽宣布大赦天下,下诏说:“王匡、哀章等人讨伐青州、徐州的盗贼,严尤、陈茂等人讨伐前队郡(南阳郡)的丑恶敌人(指汉军),明确告诉他们投降就能活命,顽抗就死路一条(丹青之信)。如果他们仍然执迷不悟不肯解散,我将派遣大司空、隆新公(王邑)率领百万大军彻底剿灭他们!”
三月, 王凤与太常偏将军刘秀(刘文叔)等人攻占昆阳、定陵、郾城,这些地方都投降了。
王莽听说严尤、陈茂兵败,就派大司空王邑乘坐驿站快车飞驰,与大司徒王寻一起征调军队去平定崤山以东地区。同时征召通晓六十三家兵法的人担任军吏,任命巨人巨毋霸为垒尉,又驱赶虎、豹、犀牛、大象等猛兽以助军威。王邑到达洛阳,各州郡都选派精兵,由州牧、郡守亲自率领,按规定期限会合的有四十二万人,号称百万大军;其余还在路上的队伍,旌旗、物资,千里不绝。夏季,五月, 王寻、王邑南出颍川,与严尤、陈茂会合。
汉军将领们看到王寻、王邑兵势盛大,都掉头逃跑,跑回昆阳城,惊惶恐惧,担忧妻子儿女,想分散回到各自的城池去。刘秀说:“现在军粮既少,而城外敌人强大,合力抵抗,功劳或许还能建立;如果分散逃离,势必都不能保全。况且宛城尚未攻下,不能前来救援;昆阳一旦被攻破,一天之内,我们各部也就被消灭了。现在不同心协力,共取功名,反而想去守护妻子儿女和财物吗!”将领们发怒说:“刘将军怎么敢这样说话!”刘秀笑着起身走了。恰巧侦察骑兵回来,报告说:“王莽大军即将到达城北,军阵长达数百里,看不到队尾。”将领们向来轻视刘秀,等到形势危急,才互相商量说:“还是再请刘将军来商量对策吧。”刘秀再次为他们分析成败形势,将领们都说:“是。”当时昆阳城中只有八九千人,刘秀派王凤与廷尉大将军王常守卫昆阳,自己夜里同五威将军李轶等十三人骑马冲出昆阳城南门,到外面去征集部队。当时王莽军到达城下的将近十万人,刘秀等人几乎冲不出去。王寻、王邑指挥军队包围昆阳,严尤向王邑建议说:“昆阳城小而坚固,现在假冒皇帝名号的人(指刘玄)在宛城,我们急速派大军前往,他们必定逃跑。宛城方面的汉军失败,昆阳城自然就会降服。”王邑说:“我以前围攻翟义(反莽义军首领),因为没有生擒他而受到责备。如今率领百万大军,遇到城池不能攻下,这就不能显示军威了。应当先攻破这座城,屠杀全城,踏着血泊前进,前歌后舞,岂不痛快吗!”于是把昆阳包围了几十重,列营上百座,钲鼓之声传到数十里之外。有的地方挖掘地道,有的用冲车、撞车攻城;弓弩齐发,箭如雨下,城内的人为了打水,要背着门板(挡箭)才能出去。王凤等乞求投降,王邑不答应。王寻、王邑自以为成功就在片刻之间,不再担心军事问题。严尤说:“《兵法》上说:‘围城要留个缺口’,应该让守军能够逃出去,以此动摇宛城汉军的军心。”王邑又不听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