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范围]王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至天凤元年(公元14年)
起自己巳年(屠维大荒落,公元9年),止于甲戌年(阏逢阉茂,公元14年),共六年时间。
王莽始建国元年(己巳年,公元9年)
春天,正月,初一,王莽率领公侯、卿士等官员,奉上太皇太后王政君先前授予的汉朝玺印绶带(表示归还汉朝权力),以顺应符命(天意征兆),正式废除汉朝国号。
当初,王莽娶了已故丞相王?的孙子宜春侯王咸的女儿为妻,此时立她为皇后;王莽有四个儿子:王宇、王获此前已被处死,王安精神有些恍惚,于是立王临为皇太子,封王安为新嘉辟(爵位名)。封王宇的六个儿子都为公爵。大赦天下。
王莽颁布策书,封孺子刘婴为定安公,封给食邑一万户,封地方圆百里;在封国内建立汉朝宗庙,允许他继续使用汉朝历法和车马服饰颜色;封孝平皇后(王莽女)为定安太后。宣读策书完毕,王莽亲自拉着孺子刘婴的手,流泪抽泣说:“从前周公代理王位,最终能归还政权给成王;如今我却被皇天的威严命令所迫,不能按自己的心意行事!”哀叹了很久。中傅(辅导官)领着孺子刘婴走下殿阶,面向北面称臣。百官陪位,无不感动。
王莽又按照金柜(哀章所献)中的名单封赏辅佐大臣:任命太傅、左辅王舜为太师,封安新公;大司徒平晏为太傅,封就新公;少阿、羲和刘秀(刘歆)为国师,封嘉新公;广汉郡梓潼县人哀章为国将,封美新公;以上四人合称“四辅”,位居上公。任命太保、后承甄邯为大司马,封承新公;丕进侯王寻为大司徒,封章新公;步兵将军王邑为大司空,封隆新公;以上三人合称“三公”。任命太阿、右拂、大司空甄丰为更始将军,封广新公;京兆人王兴为卫将军,封奉新公;轻车将军孙建为立国将军,封成新公;京兆人王盛为前将军,封崇新公;以上四人合称“四将”。总共十一公。王兴原是城门令史(守门小吏);王盛原是卖烧饼的;王莽根据符命找到十多个叫王兴、王盛的人,选中这两个容貌符合占卜相面要求的,直接从平民提拔任用,以显示这是神灵的旨意。当天,封赏卿大夫、侍中、尚书等官职共数百人,凡担任郡守的刘氏宗室成员都被调任谏大夫。
改明光宫为定安馆,让定安太后(王莽女)居住;把大鸿胪官署改为定安公府第;都设置门卫使者监管。命令乳母不准和婴孩(定安公刘婴)说话,把他常年关在四壁之中,以至于长大成人后,连六畜的名字都叫不出来;后来王莽把孙女(王宇的女儿)嫁给了他。
王莽按照《尚书》中典诰的文体格式,颁布策书任命各部门官员,明确其职责。设置大司马司允、大司徒司直、大司空司若,职位都相当于孤卿(高级官员)。更改官名:大司农改叫羲和(后改为纳言),大理改叫作士,太常改叫秩宗,大鸿胪改叫典乐,少府改叫共工,水衡都尉改叫予虞,这些官职与三公下属的三司卿(司允、司直、司若)分别隶属于三公。设置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分管京城各官署的职务。又更改光禄勋等官名为六监,都位列上卿。改郡太守叫大尹,都尉叫大尉,县令、长叫宰。改长乐宫叫常乐室,长安叫常安。其余百官、宫室、郡县的名称全都更改,多得无法记录。封王氏家族中服齐衰(zī cuī,较重丧服)亲属的为侯,服大功(较轻丧服)的为伯,服小功(更轻丧服)的为子,服缌麻(最轻丧服)的为男;他们的女儿都封为“任”。男子称号用“睦”,女子称号用“隆”。王莽又说:“汉朝有的诸侯称王,甚至四方蛮夷也这样称呼,不符合古代典制,背离了大一统的原则。现规定所有诸侯王都改称公,四方蛮夷僭号称王的都改称侯。”于是原汉朝的二十二个诸侯王都降为公爵,一百八十一个王子侯都降为子爵,后来都被剥夺了爵位。
王莽又封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夏、商、周以及皋陶、伊尹的后代为公、侯,让他们各自奉祀自己的祖先。
王莽凭借汉朝承平基业,拥有富足的府库和百官,四方蛮夷归顺,天下太平,他一旦全部占有,内心还不满足,认为汉朝制度狭小,想做得更宏大。于是自称是黄帝、虞舜的后代,直到齐王田建的孙子济北王田安失去封国,齐国人称他们为“王家”,因此以王为姓;所以尊黄帝为初祖,虞帝为始祖。追尊陈胡公为陈胡王,田敬仲(田完)为齐敬王,济北王田安为济北愍王。建立五座祖庙、四座亲庙。天下姚、妫、陈、田、王五姓都是宗室,世世代代免除赋役,不得参与。封陈崇、田丰为侯,让他们奉祀陈胡王、齐敬王的后代。
天下州牧、郡守因为此前有翟义、赵明等人作乱,能统领州郡,心怀忠孝,封州牧为男爵,郡守为附城(爵位名)。把汉高祖庙改为文祖庙。汉朝在京城地区的陵园寝庙,不予废除,祭祀供奉照旧。各位刘姓宗室成员免除赋役的特权不予取消,每人终身享有;州牧要经常去慰问,不要让他们受到侵害和冤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