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范围]汉成帝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到汉哀帝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
汉成帝绥和二年(甲寅年,公元前7年)
春季,正月,汉成帝前往甘泉宫,在泰畤举行祭天仪式。
二月,壬子日(十三日),丞相翟方进去世。当时火星停留在心宿区域(荧惑守心,古人认为是大凶之兆)。丞相府议曹、平陵人李寻上书给翟方进说:“天象灾变急迫,巨大的责罚一天天加重,怎么能只靠贬斥驱逐小官来应付?整个丞相府三百多人,请君侯您从中选择一些人,与他们一起尽忠职守,设法转变凶兆。”翟方进非常忧虑,不知如何是好。正好有个叫贲丽的郎官擅长星象,说大臣应当承担天谴。于是成帝召见翟方进。翟方进从宫中回来,还没来得及自杀,成帝就下达诏书责备他,指责他治理政事不善,灾害频发,百姓穷困,并说:“我想罢免你的相位,但又不忍心。特派尚书令赐你上等美酒十石,养牛一头,你好自为之吧!”翟方进当天就自杀了。成帝对此事秘而不宣,派遣九卿捧着皇帝的策书,赠予翟方进丞相、高陵侯的印信和绶带,赐给皇帝专用的棺木、少府(掌管皇室事务的机构)提供的丧葬用具,连房柱和栏杆都用白布包裹。天子数次亲临吊唁,礼仪赏赐都不同于其他丞相。
司马光评论说: 晏婴曾说过:“天命不可怀疑,也无法改变它。”祸福的到来,怎么可以转移呢!从前楚昭王、宋景公不忍心将灾祸转嫁给大臣,说:“把心腹的疾病移到四肢,有什么好处呢!”假如灾祸可以转移,仁慈的君主尚且不肯这样做,更何况根本不能转移呢!假如翟方进的罪不至死却被处死(指迫其自杀以应天谴),来应付天象大变,这是欺骗上天;翟方进有罪应当惩罚,却隐瞒其被逼自杀的事实而厚葬他,这是欺骗世人;汉成帝想欺骗上天、欺骗世人,但最终毫无益处,可以说是不懂得天命了。
三月,成帝前往河东郡,祭祀后土神。
丙戌日(三月十九日),成帝在未央宫驾崩。
成帝一向身体强壮,没有疾病。当时,楚思王刘衍、梁王刘立来京朝见,第二天早晨就要辞行离京,成帝晚上安排他们在白虎殿住宿;又打算任命左将军孔光为丞相,已经刻好了侯爵的印信,写好了封爵的赞辞。深夜,成帝还很平安,快到清晨时,他想穿衣起床,却突然衣服滑落,不能说话,在昼漏十刻时(约早上5点)驾崩。民间议论纷纷,都归罪于赵昭仪(赵飞燕的妹妹赵合德)。皇太后(王政君)下诏命大司马王莽会同御史、丞相、廷尉共同审理,查问皇帝起居和发病的情况;赵昭仪(赵合德)自杀。
班彪(班固之父)评论说: 我的姑母(班婕妤)曾在后宫充任婕妤,我的父亲和兄弟都在宫中侍奉皇帝,他们多次对我说:“成帝很注重仪表,乘车时端正站立,不向内回顾,不急促说话,不用手指点别人。临朝时深沉静默,神态尊严如同神明,真可谓有庄重威严的天子仪容。他博览古今典籍,能容纳接受直率的谏言,公卿大臣的奏议有值得称道的。他生逢太平盛世,上下和睦。然而他沉溺于酒色,使赵氏(赵飞燕姐妹)在宫内作乱,外戚(王氏)在朝廷专权,说起来真令人叹息!”自建始年间(成帝年号)以来,王氏开始掌握国家大权,哀帝、平帝在位时间短促,王莽最终篡位,大概王莽作威作福的权力基础,是逐渐形成的啊!
当日(成帝驾崩日),孔光在先帝(成帝)灵柩前拜受丞相、博山侯印绶。
富平侯张放听到成帝驾崩的消息,思念哀痛,哭泣而死。
荀悦评论说: 张放并非不爱皇帝,但他的心中没有忠君之念。所以,只有爱君之心而没有忠心,是仁德的祸害!
皇太后下诏: 长安南郊、北郊的祭祀照旧进行。
夏季,四月,丙午日(初九),太子刘欣即皇帝位(即汉哀帝),拜谒高祖庙;尊皇太后(王政君)为太皇太后,皇后(赵飞燕)为皇太后。大赦天下。
哀帝刚即位,亲自厉行节俭,减少各项开支,政事都由自己决定,朝廷上下一致期望国家能得到很好的治理。
己卯日(四月十二日),将孝成皇帝安葬于延陵。
太皇太后(王政君)下令傅太后(哀帝祖母)、丁姬(哀帝生母)每十天一次到未央宫(哀帝居所)。
哀帝下诏询问丞相、大司空: “定陶共王太后(傅太后)应该住在哪里?”丞相孔光一向听说傅太后为人刚强暴烈,工于心计,哀帝还在襁褓中时,她就亲自抚养教导直至成人,哀帝得以继位她也出了大力;孔光担心傅太后干预政事,不想让她早晚与皇帝接近,就建议说:“定陶太后应另建宫殿居住。”大司空何武说:“可以住在北宫。”哀帝采纳了何武的建议。北宫有紫房复道(有顶盖的通道)通往未央宫,傅太后果然从复道早晚到哀帝住处,要求给她上尊号,使她尊贵,并封赏她的亲属,使哀帝无法按正直的原则行事。高昌侯董宏迎合哀帝和傅太后的心意,上书说:“秦庄襄王的生母本是夏氏,后来被华阳夫人收为养子,庄襄王即位后,两位母亲都尊称为太后。应该尊立定陶共王后(傅太后)为帝太后。”哀帝把奏章交给有关部门讨论。大司马王莽、左将军、关内侯、兼管尚书事的师丹上奏弹劾董宏:“明知皇太后是极为尊贵的称号,现在天下一统,他却引用已被灭亡的秦朝作为比喻,误导圣朝,这不是他应该说的话,犯了大不敬之罪!”哀帝刚刚即位,态度谦让,采纳了王莽、师丹的意见,将董宏免官,贬为平民。傅太后大怒,要挟哀帝,一定要称尊号。哀帝于是转告太皇太后(王政君),太皇太后下诏尊称定陶恭王(刘康,哀帝之父)为恭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