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北京,一场寒潮刚刚掠过,天空呈现出一种被用力擦洗过的、清冽的湛蓝。阳光透过高大的落地窗,斜斜地打在铺着厚重绒毯的地板上,光柱里细小的尘埃无声飞舞。外交部大楼里的一间小型会议室,气氛却与窗外澄澈的天空迥异,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李玄策坐在椭圆会议桌的主位旁侧,他穿着剪裁合体的深灰色毛呢西装,里面是熨帖的白色衬衫,没有打领带,领口随意地松开了第一粒纽扣,这让他严肃的气质里透出一丝松弛。他面前的桌面上,放着一份翻开的简报,旁边是一杯冒着袅袅热气的清茶,白瓷杯沿氤氲着水汽。他微微垂着眼睑,修长的手指无意识地轻叩着桌面,发出几乎微不可闻的“笃笃”声,仿佛在叩击着遥远南半球那片土地的心跳。
“……综上所述,”外交部负责大洋洲事务的司长王明远声音沉稳,但字句清晰,“袋鼠国新总理斯科特·莫里森上任后,在多个非正式场合释放了明确信号:希望改善因前任政府强硬立场而陷入低谷的对华经贸关系。其新任贸易部长近期在媒体专访中,甚至使用了‘互补性极强’、‘潜力巨大’这样的词汇。他们的矿业、农业、教育产业界对恢复和扩大对华合作,期待值很高。”
会议室里很安静,只有王司长的声音和空调低沉的送风声。几位与会的高级官员都凝神听着,有人微微点头,有人眉头轻蹙。
“但是,”王明远话锋一转,语气里的温度降了几分,“在安全领域,尤其是涉及南海问题以及与我们‘印太战略’相关的事务上,新政府的态度并未发生根本性转变。其国防白皮书草案泄露出的内容显示,他们依然将我们视为‘系统性挑战’,并强调加强与传统盟友(他在这里巧妙地略过了具体国家名)在军事和安全领域的协调。就在上周,他们还宣布将参与一项在南海争议海域附近举行的多国联合演习。”
“经济上递橄榄枝,安全上竖尖刺。”一位戴着金丝眼镜的副部长轻声总结,话语里带着一丝冷峭的讥诮,“老套路了。又想拿我们的市场,又对我们的发展心怀戒备,还要跟着别人摇旗呐喊。”
李玄策终于抬起了眼。他的眼神深邃平静,像冬日里不起波澜的深潭,却有着洞察一切的穿透力。他没有立刻回应副部长的评论,而是将目光投向王明远:“明远,他们的新内阁组成,特别是核心幕僚的背景,分析报告出来了吗?”
“是的,顾问。”王明远立刻调出另一份文件,“新总理莫里森本人出身财长,其核心经济团队,包括财长、贸易部长、资源部长,都是务实派,与工商界联系紧密,对华合作持积极态度。但安全团队,尤其是国防部长、外交部长以及国家安全顾问,背景多来自传统安全智库和军方,深受盎格鲁-撒克逊安全观影响,对华疑虑根深蒂固。可以说,新政府内部,‘经济派’与‘安全派’的博弈非常激烈,目前看势均力敌。”
李玄策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抿了一口。温润的茶汤滑入喉中,带来一丝清苦后的回甘。他放下杯子,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势均力敌,意味着有空间,也意味着有风险。袋鼠国是资源宝库,市场广阔,也是南太地区的重要支点。它的摇摆,对我们‘带路’倡议向南太延伸,对稳定周边环境,意义不小。”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座的众人,仿佛在梳理着脑海中那幅无形的国际关系经纬图。
“对于这种递来橄榄枝却又暗藏荆棘的局面,硬碰硬,只会让荆棘越长越密,扎伤递橄榄枝的手,也刺伤我们。全面退缩,又会寒了期待合作者的心,自缚手脚。”他的手指在桌面上虚划着,“我们需要的是‘以柔化刚’,‘以经促信’,最终达到‘以民化疑’。”
“以经促信?以民化疑?”王明远轻声重复,眼中露出思索的光芒。
“对。”李玄策微微颔首,身体微微前倾,语气带着一种循循善诱的笃定,“经济是最大的粘合剂,民心是最终的压舱石。他们不是有‘经济派’吗?我们就给他们实实在在的合作项目,让合作的红利看得见、摸得着,让袋鼠国的普通民众、商界精英真切感受到与中国交好的好处。这份‘利’,就是‘经济派’在内部博弈中最有力的筹码。”
“具体方向呢?”有人问道。
“清洁能源。”李玄策毫不犹豫地说,“袋鼠国光照充足,风能资源丰富,发展可再生能源潜力巨大。而我们在光伏、风电、储能技术上有领先优势,成本控制能力强。可以推动大型风光储一体化项目合作,尤其是在他们广袤的内陆和偏远地区,既能解决他们的能源转型需求,又能创造当地就业。想想看,当阳光照耀在由我们技术建造的、绵延数公里的太阳能板上,为他们的城镇提供清洁电力时,当地居民会怎么想?这比一万句外交辞令都有说服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