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火在灶膛里噼啪燃烧起来。方清墨严格把控着火候,不疾不徐,如同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渐渐地,浓郁诱人的糯米和粽叶清香弥漫开来,白色的蒸汽开始从锅盖缝隙袅袅升腾。这蒸汽与普通水汽不同,它带着糯米淀粉受热分解产生的独特微甜气息,在空气中凝而不散。
“念墨,”方清墨看向女儿,“《楚辞·九章》有云,‘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屈子所求正则之道,亦是科学精微之根基。龙舟鼓点,可有律动?”
“明白!”李念墨立刻会意。她迅速打开随身携带的超薄笔记本,指尖如飞。屏幕上,复杂的声波模拟软件启动。她调取了当地即将开始的龙舟赛鼓点录音——那是最原始、最富有生命力的节奏,咚!咚!咚咚!强劲、均匀、充满力量。
李念墨十指翻飞,将鼓声的节奏、频率、振幅进行精密的数学解析,转换成一组组独特的控制指令。她远程接入了一个小巧的声波发射装置,将其对准了铁锅上方那片氤氲的、富含淀粉微粒的蒸汽区域。
咚!咚!咚咚!
无形的、被精确调控的声波,如同无形的鼓槌,精准地敲打在蒸腾的糯米蒸汽上。奇妙的变化发生了!原本弥散的水雾,在特定频率声波的震荡下,开始有序地凝聚、沉降!它们像被赋予了生命的精灵,精准地附着在那些被当作“馅料”包裹在粽子里的劣质镜片表面。
嗤——嗤——细微的声响几乎被柴火的噼啪声掩盖。在声波的引导和蒸汽中特殊成分的作用下,一层肉眼几乎无法察觉的、极其均匀致密的透明薄膜,如同最精密的纳米涂层,在劣质镜片粗糙的表面悄然形成!这层膜完美地填补了气泡和划痕,修正了曲率的偏差。
蒸煮结束。方清墨小心地打开锅盖,热气扑面。她戴上隔热手套,取出那几个包裹着镜片的粽子。剥开滚烫的苇叶,取出里面的镜片。原本模糊不堪的劣质物镜,此刻表面光洁如新,在晨光下流转着温润内敛的光泽。
“来,孩子们,再试试。”李玄策将其中一枚升级后的镜片递给刚才那个羊角辫女孩。
女孩好奇地接过去,学着李天枢的样子,对着阳光看地上的光斑。“哇——!”她惊喜地叫出声,“好清楚!小蚂蚁!小蚂蚁的腿像小树枝!还有…还有它扛着的小饭粒,是透明的!”其他孩子也纷纷拿起升级后的镜片,校园里顿时响起一片稚嫩而充满惊喜的发现之声:
“我看见花瓣上的小水珠了!里面有彩虹!”
“小草叶子边上有小锯齿!像小锯子!”
“石头…石头上有地图!好多弯弯的线!”
孩子们纯真的惊叹如同最动人的天籁。李念墨看着这一幕,眼眶微热,她轻声对着电脑屏幕,仿佛在与两千年前的先贤对话:
“正则之道,至微至显。屈子,您看见了吗?”
李长庚捻着胡须,欣慰地看着孩子们沉浸在微观世界的奇妙中。他的目光落在那些被剥下、散落一地的翠绿苇叶上。他弯腰拾起一片,对着阳光仔细端详叶背那清晰复杂的脉络网络。一个大胆的念头如电光火石般闪过他的脑海。
“玄策,念墨,”他指着叶脉,“你们看这天然纹路,其精密排布、分形结构,是否与最前沿的光刻掩膜技术所需的核心图案…有异曲同工之妙?自然造化,早已留下答案!”
李念墨眼睛一亮,立刻用便携式高倍放大镜观察叶脉的微观结构,并迅速将图像扫描输入电脑进行拓扑分析。屏幕上,苇叶叶脉的天然网络被数字化、放大,其精妙的几何构成、分叉角度和疏密排布,竟与顶级芯片设计软件模拟出的最优光刻线路图有着惊人的相似度!
“爷爷!您是对的!”李念墨的声音带着兴奋的颤抖,“这简直是…天然的、最优化的光路模板!如果…如果能把这种天然叶脉结构复刻到硅晶圆上…”
李玄策的目光深邃地扫过女儿屏幕上那神奇的叶脉图,又掠过孩子们手中那枚曾照亮月亮的咸蛋黄,最后落在石板上——那里,一枚被李天枢随手放下的咸蛋黄透镜,正安静地躺在那里。清晨的露水在蛋黄表面凝成了一颗晶莹剔透的水珠,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的光芒。水珠的倒影里,清晰地映照出一片苇叶叶脉的局部放大图,与李念墨电脑屏幕上的结构图交相辉映。
他蹲下身,指尖轻轻拂过那片承载着古老智慧和未来可能的翠绿苇叶。露水微凉,叶脉坚韧。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在充满生机的校园里回荡:
“路漫漫其修远兮…屈子求索之精神,从未断绝。这苇叶上的脉络,这蛋黄里的光,还有孩子们眼中对世界的好奇…就是吾辈上下求索,永不枯竭的源泉。”
山风吹过,带着艾草的辛香和粽子的甜糯,卷起几片翠绿的苇叶,在空中打着旋儿,像一只只承载着希望的小舟,飞向层峦叠嶂之外,更广阔的天地。而那枚小小的咸蛋黄透镜,静静地躺在晨光里,中心的水珠折射着七彩的光,仿佛凝固了一整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金兰厌胜劫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