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44年(秦始皇三年),发生了大饥荒。秦国的蒙骜攻打韩国,夺取了十二座城池。赵王任命李牧为将领,攻打燕国,夺取了武遂和方城。李牧是赵国北部边境的优秀将领,曾经驻守在代郡、雁门郡防备匈奴,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置官吏,城市的税收都送到将军幕府,作为士兵的费用,每天宰杀几头牛犒劳士兵;让士兵练习骑马射箭,谨慎地看守烽火台,多派间谍打探消息,还规定:“匈奴如果入侵,立刻进入营垒坚守。有敢擅自捕捉俘虏的斩首!”匈奴每次入侵,烽火台都会谨慎地发出警报,赵军就立刻进入营垒坚守,不与匈奴作战。这样过了几年,也没有什么损失。匈奴都认为李牧胆小,就连赵国边境的士兵也认为自己的将领胆小。赵王责备李牧,李牧还是像以前一样。赵王大怒,派别人代替了他。过了一年多,赵军多次出战,都不顺利,损失了很多人和财物,边境地区也不能正常耕种和放牧了。赵王又请李牧出任将领,李牧闭门不出,称病推辞。赵王强行起用他,李牧说:“如果一定要用我,我还是像以前那样做,才敢接受命令。”赵王答应了他。
李牧到了边境,还是按照以前的规定行事。匈奴几年都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始终认为李牧胆小。边境的士兵每天都能得到赏赐却没有作战的机会,都希望能打一仗。于是李牧精心挑选了一千三百辆战车,一万三千匹战马,能冲锋陷阵的勇士五万人,善射的士兵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进行军事训练;又大肆放牧,让人民布满田野。匈奴小股部队入侵时,李牧假装失败,把几十个人丢给匈奴。单于听说后,率领大批人马前来入侵。李牧布下许多奇特的战阵,张开左右两翼攻击匈奴,大败匈奴,杀死匈奴十多万骑兵,灭掉了襜褴,打败了东胡,使林胡投降。单于逃跑,十多年都不敢靠近赵国边境。
在这之前,天下文明的国家有七个,其中有三个国家和戎狄接壤:秦国在陇山以西有绵诸、绲戎、翟等戎族部落,在岐山、梁山、泾水、漆水以北有义渠、大荔、乌氏、朐衍等戎族部落;赵国北部有林胡、楼烦等戎族部落;燕国北部有东胡、山戎等戎族部落;这些戎族部落各自分散居住在溪谷中,有自己的君长,聚集起来的部落有一百多个,但没有一个能统一起来。后来义渠修筑城郭来防守,秦国逐渐蚕食它的土地,到秦惠王时就攻下了义渠的二十五座城池。秦昭王的时候,宣太后引诱义渠王,在甘泉宫把他杀了,然后发兵攻打义渠,灭掉了它;秦国开始在陇西、北地、上郡修筑长城来抵御胡人。赵武灵王向北打败了林胡、楼烦,修筑长城,从代郡沿着阴山脚下,一直到高阙作为要塞,还设置了云中、雁门、代郡。后来燕国的将领秦开在胡人那里做人质,胡人非常信任他;他回国后就袭击并打败了东胡,东胡后退了一千多里;燕国也修筑长城,从造阳一直到襄平,设置了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郡来抵御胡人。到了战国末期,匈奴开始强大起来。
公元前243年(秦始皇四年),春天,秦国的蒙骜率军攻打魏国,夺取了昫邑和有诡。到了三月,秦军撤兵。
在赵国做人质的秦国公子回到秦国;赵国在秦国做人质的太子也返回了赵国。
七月,发生了蝗灾,还流行瘟疫。秦国下令,百姓只要缴纳一千石粮食,就可以被授予一级爵位。
这一年,魏安厘王去世,他的儿子魏景湣王继位。
公元前242年(秦始皇五年),蒙骜再次攻打魏国,夺取了酸枣、燕、虚、长平、雍丘、山阳等二十座城池;秦国在此首次设立东郡。
当初,剧辛在赵国的时候和庞煖关系很好,后来剧辛到燕国做官。燕王看到赵国多次被秦国围困,廉颇离开了赵国,庞煖担任赵国将领,就想趁着赵国处境艰难的时候攻打它,燕王向剧辛询问,剧辛回答说:“庞煖这个人容易对付。”于是燕王派剧辛率军攻打赵国。赵国的庞煖率军抵抗,杀死了剧辛,歼灭燕军两万人。
各诸侯国担心秦国没完没了地攻打征伐。
公元前241年(秦始皇六年),楚国、赵国、魏国、韩国、卫国组成合纵联盟攻打秦国,楚王担任合纵联盟的盟主,春申君实际主持事务,联军先夺取了寿陵。打到函谷关的时候,秦军出关迎战,五国联军都战败逃走。楚王把战败的责任归咎于春申君,春申君从此逐渐被楚王疏远。观津人朱英对春申君说:“人们都认为楚国本来很强大,您主持国政后却变弱了。但在我看来不是这样。先王在世的时候,秦国和楚国关系友好,二十年都没有攻打楚国,为什么呢?因为秦国要越过黾厄要塞来攻打楚国,很不方便;要是向东西两周借道,背后是韩国和魏国,这样攻打楚国也不行。现在情况不同了。魏国很快就要灭亡,已经顾不上许地和鄢陵了,魏国把这些地方割让给了秦国,秦军距离陈地只有一百六十里。依我看,秦国和楚国早晚会发生激烈冲突。”楚国于是离开陈地,迁都到寿春,仍把都城命名为郢。春申君回到自己的封地吴地,继续行使相国的权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