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旧项目收尾,签名时的停顿
林未晚是被打印机的嗡鸣声吵醒的。
她趴在工位上浅眠了十分钟,额头还贴着微凉的文件夹,印出一道淡淡的红痕。桌上的咖啡已经凉透,杯壁凝着水珠,滴落在摊开的旧项目文件上,晕开一小片浅褐色的印记。苏晓端着一杯热奶茶走过来,把杯子轻轻放在她手边:“又熬夜改文件了?你这旧项目都收尾了,还这么拼。”
林未晚揉着眼睛坐起身,指尖碰到热奶茶的杯壁,暖意顺着指尖爬上来。“最后一遍核对了,甲方明天就要最终版的签字文件,不能出错。”她掀开奶茶盖,珍珠的甜香混着红茶的醇厚飘出来,是她常喝的三分糖常温款——苏晓总记得她的喜好,就像以前顾时砚记得她不吃香菜、奶茶要三分糖一样。
桌上摊着的是去年夏天做的社区公园改造项目,也是她和顾时砚分开前,最后一次“间接合作”的项目。当时她负责景观设计,顾时砚在另一家公司做结构顾问,两人没见过面,只通过几次工作邮件。现在翻着文件里的设计图,她还能想起当时对着电脑屏幕发呆的样子——邮件里他的措辞依旧简洁专业,结尾的“请查收”三个字,和以前他们一起加班时,他递过来的文件上写的一模一样。
“对了,总监刚才说,下午让你去趟会议室,和甲方对接签字流程。”苏晓把一叠刚打印好的文件放在她桌上,“这是最后需要确认的附件,你再看看。”
林未晚点点头,拿起文件开始核对。纸张翻过的沙沙声里,她的目光忽然停在一份结构审核意见上——落款处是顾时砚的名字,字迹清隽,笔锋带着他特有的力度,最后一笔的弯钩总是微微上翘,像他笑起来时眼角的弧度。以前她总笑他写字“太张扬”,他却会握着她的手教她写自己的名字:“签名要有力气,才像个能扛事的设计师。”
指尖抚过纸上的字迹,纸质已经有些发脆,是时间留下的痕迹。她忽然想起项目中期,她因为一处景观小品的结构问题卡了很久,深夜发了封邮件请教,没想到顾时砚很快回复,附件里是详细的受力分析图,末尾还加了句“注意休息,别熬太晚”。那时候她盯着这句话看了很久,手指在键盘上敲了又删,最后只回复了“谢谢”两个字。现在想来,那或许是他们分开后,最靠近“关心”的一次。
下午对接很顺利,甲方对项目收尾工作很满意,笑着说:“林设计师,你这项目做得细致,连我们没提到的细节都考虑到了,以后有项目还找你。”林未晚笑着道谢,心里却掠过一丝恍惚——以前和顾时砚一起做项目时,他总说“设计要多站在使用者角度想”,这句话她记到了现在,也用到了每个项目里。
回到工位,她开始整理最终签字文件。文件册的最后一页是项目负责人签名处,她拿起笔,钢笔尖刚触到纸面,忽然顿住了。签名栏旁边,预留了结构顾问的签字位置,虽然这次甲方没要求顾时砚到场,但看着那片空白,她忽然想起以前他们一起签文件的场景——他总是让她先签,自己则站在旁边看,等她签完,他会笑着说“字还是这么秀气”,然后一笔一划写下自己的名字,两个名字挨在一起,在纸上显得格外协调。
笔尖在纸上悬了几秒,墨水晕开一小点痕迹。她深吸一口气,低头签下自己的名字。“林未晚”三个字,她练了很多年,以前总觉得写得不好看,顾时砚就陪她一起练,说“等你练好了,以后所有文件都让你签”。现在她的字终于写得工整了,却再也没机会和他的名字挨在一起。
签完字,她把文件册合上,放在桌角。阳光透过百叶窗照进来,在文件册上投下一道道细长的影子,像极了以前他们一起加班的办公室里,窗帘缝隙漏下的光。她拿起手机,想给苏晓发消息说文件整理好了,指尖却无意间划到了通讯录里那个熟悉的名字——备注还是“顾先生”,号码早已烂熟于心,却再也没拨通过。
她点开对话框,里面还停留在去年冬天的最后一条消息——她发的“冬至快乐”,他没有回复。后来她才知道,那天他正在外地出差,项目出了紧急状况,忙到凌晨才看到消息,想回复时,却发现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最后只能默默关掉对话框。这些都是后来从共同朋友那里听到的,当时她心里没什么波澜,只是觉得,有些错过,或许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手机屏幕渐渐暗下去,映出她眼底的平静。她想起早上整理文件时,翻到一张夹在里面的便签——是顾时砚的字迹,写着“景观小品的预埋件位置需调整,已标注在图3-2”。便签边缘已经卷了边,上面还沾着一点咖啡渍,应该是当时他打印文件时不小心蹭到的。她把便签轻轻夹回文件册里,像藏起一份小小的秘密。
下班时,苏晓约她去吃火锅,说庆祝旧项目收尾。林未晚答应了,收拾东西时,她把那份签好字的文件册放进包里——明天要交给甲方,今晚得带回家再检查一遍。包里的常春藤叶子蹭到了文件册,发出轻轻的声响,她想起早上给它浇水时,发现藤蔓又长了一小节,嫩绿的新芽顶着绒毛,像个好奇的小脑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