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晚的短信,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打破了林默试图维持的平静。
他盯着屏幕上那句简短的“你还好吗?”,指尖在回复框上方悬停了许久。那条连接着他与苏晚的因果线,因为这条信息的存在,微微发着热,传递着一种持续的、温和的牵引力。
最终,他没有选择用短信回复。有些话,隔着屏幕说不清,也有些东西,他需要当面确认——确认那晚的“奇遇”是否留下了什么他未曾察觉的尾巴,也确认这位女刑警,究竟只是出于职业性的关切,还是别的什么。
他拨通了苏晚的电话。
电话响了两声就被接起,那边传来苏晚清冽而略带一丝疲惫的声音:“喂,林默?”
“苏警官。”林默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平稳,“我没事。谢谢关心。关于那天晚上的事,如果你方便的话,我想……当面再补充一些细节。”
他找了个合情合理的借口。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似乎有些意外,但很快回应:“好。我今晚刚好值班结束,八点左右有空。地点你定?”
林默想了想,报出了一个离档案馆和他家都不算太远,环境相对安静的茶室名字。
“好,八点见。”
挂断电话,林默能感觉到那根因果线的波动平缓下来,带着一种“约定达成”的稳定感。
晚上八点,林默准时抵达茶室。他特意提前了一点,选了个靠窗的僻静卡座。茶室的灯光柔和,空气中浮动着淡淡的茶香和轻柔的音乐,与档案馆的陈旧肃穆、出租屋的清冷孤寂截然不同。
他刚坐下没多久,就看到苏晚推门走了进来。
她换下了警服,穿着一件简单的白色T恤和牛仔裤,外套一件浅蓝色的休闲衬衫,头发随意地扎在脑后,少了几分穿警服时的英气凛然,多了些生活化的清秀与利落。但她的眼神依旧明亮而专注,走进来时习惯性地扫视了一眼环境,目光很快锁定了林默的位置。
“抱歉,久等了。”苏晚走到卡座对面坐下,语气自然。
“没有,我也刚到。”林默将菜单推过去,“喝点什么?”
“柠檬水就好,谢谢。”
点完单,短暂的沉默在两人之间弥漫。这不是那种尴尬的沉默,更像是一种相互的、谨慎的观察。
林默能“看”到,苏晚周身缠绕的因果线比普通人要复杂和清晰许多。几条代表“案件”、“调查”的灰色和深蓝色线条紧密缠绕,显示她工作压力不小;连接着她与自己的那根白色因果线稳定而清晰,代表着持续的感激和初步建立的联系;但除此之外,他还隐约看到一丝极淡的、代表“疑惑”或“未解之谜”的浅灰色细线,萦绕在她与自己之间。
她果然没有完全相信他那套“巧合”的说辞。
“你的伤,都好了吗?”苏晚率先打破了沉默,目光落在林默之前擦伤的手肘位置,那里现在已经结痂脱落,只留下淡淡的粉色印记。
“差不多了,小伤。”林默点点头,切入正题,“苏警官,那天晚上之后,那三个人的身份……有线索了吗?”
苏晚端起柠檬水喝了一口,摇了摇头:“现场遗留的刀具上没有提取到有效指纹,巷子附近的监控要么坏了,要么角度不对,没能拍到清晰的正脸。根据你和我的描述做了模拟画像,但目前还没有比对出结果。那一片流动人口多,排查难度很大。”
这个结果在林默的预料之中。那三个混混显然是老手,反侦察意识不弱。
“不过,”苏晚话锋一转,目光锐利地看向林默,“有件事,我觉得有点奇怪。”
林默心中微凛,面上不动声色:“什么事?”
“我们事后还原现场,发现了一些……不太符合常理的地方。”苏晚组织着语言,“比如,那个绊倒持刀嫌疑人的铁桶,它的位置和滚动轨迹,按照物理角度来说,非常……巧合。还有那块松动的砖头,掉落的时间和角度,也像是……计算好的一样。”
她的用词很谨慎,但眼神里的探究意味却很明显。“林默,你当时,真的只是情急之下胡乱躲闪和反抗吗?”
来了。林默知道,这才是今晚见面的核心。
他迎上苏晚的目光,没有躲闪。在来的路上,他已经想好了对策。完全否认会引起更大的怀疑,适当的承认部分“异常”,反而能解释得通。
“不是胡乱。”林默缓缓开口,语气带着一种回忆的斟酌,“我当时……很害怕。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注意力变得特别集中。我好像……能感觉到他们的动作意图,能看到环境中一些……可以利用的点。比如,我感觉到那个拿刀的人重心前倾,可能会被绊倒,就看到了一边的铁桶;感觉到另一个人要扑上来,就注意到了墙上的砖头好像不结实……”
他描述得半真半假,将“因果洞察”简化、包装成了一种在极端压力下爆发的、超常的“观察力”和“直觉”。这听起来虽然依旧有些玄乎,但比直接说“我能看见线”要可信得多,也更容易被接受——毕竟,人在危急关头潜力爆发的事例,并非没有先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