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二十几天,施琅五次演练,的确与施琅所想一模一样,如果强行趁冬季季风攻打台湾,效果一定不好。
八月份,风向渐渐转变,如今已经是季风改变的时间了。
到了九十月份,就是康熙下达攻打郑氏最终通牒之时了。
施琅这几天心情糟糕透顶,无论他做什么事情,姚启圣都会像幽灵一样出现在他身旁,对他指手画脚,这让施琅感到异常的难受和压抑。
要知道,这次只是一次普通的演习,可姚启圣却非要按照他的要求来进行,这使得施琅原本许多精妙的想法都变得难以实施。
终于,在这一天,双方的矛盾再次激化,彻底爆发了冲突,两人竟然当着众人的面吵了起来。
“姚总督,在陆地上您或许可以一手遮天,但是在这茫茫大海之上,就必须得听我施琅的!”施琅怒目圆睁,毫不示弱地吼道。
“哼……”姚启圣同样面色阴沉,他猛地一拍桌子,震得桌上的茶杯都差点跳起来,“福建水师我说了算!”
眼看着两人就要打起来了,一旁的李光地急忙站出来打圆场,“哎哎哎……二位,你们别吵啦……”
李光地此次来福建,一来是为了监督施琅和姚启圣,二来也是为了在两人发生争执时从中调停,让主将和主帅和睦相处,共同破敌。
然而,施琅显然并不领情,他冷哼一声,继续对姚启圣冷嘲热讽道:“姚启圣,你根本就不懂海战,却偏偏要在这里瞎掺和……”
“施琅……你这话说的……我不懂海战?收复金门,那可是我姚启圣的功劳!”姚启圣瞪大了眼睛,满脸涨得通红,他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颤抖。
施琅冷笑一声,不屑地“呸”了一口唾沫,说道:
“一个小小的金门岛而已,你还真把自己当成海上战将了?上次去澎湖的时候,你晕船吐了多少次,自己心里没点数吗?”
姚启圣被施琅的话气得浑身发抖,他用手指着施琅,嘴唇哆嗦着,却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
“你……你……”姚启圣指着施琅,半晌才憋出这两个字。
一旁的李光地见状,连忙插话道:
“得得得,二位都别吵了。还有一个多月就到皇上给的期限了,你们应该清楚,朝廷为了养这支水师,耗费了多少财力啊!
如今的朝廷,可是将全部的财政收入都投入到水师上了。我看你们二位,还是放下彼此的成见,罢手言和,共同筹备攻打台湾之事吧。”
自从来到厦门进入水师后,李光地每天都在姚启圣和施琅两人之间周旋,不断地调停他们之间的矛盾。
也正是因为有了李光地这个传信人,双方才能够勉强维持表面的和平,不至于闹得太僵。
可临近康熙指定的出征日期,姚启圣是越来越狂妄、而施琅越来越烦恼。
施琅和姚启圣这两个人,几乎每天都要吵上一小架,每隔三天呢,就得来一场大的争吵。
这俩老头儿啊,都已经六十多岁,还像小孩子一样争强好胜!
而且啊,他们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特有道理,谁也不服谁。
这天,施琅的战船静静地停在海面上。
李光地站在甲板上,正悠闲地看着战船操练。
忽然,他听到有人叫他:“李先生……”
李光地连忙转过头去,只见施琅站在不远处,正一脸神秘地看着他。
李光地见状,赶忙呵呵一笑,回应道:“施琅将军……”
施琅向李光地招了招手,示意他过来。
李光地心里虽然有些疑惑,但还是快步走到了施琅身边。
“李先生,请随我来……”施琅说完,转身朝船舱走去。
李光地见状,心中的疑惑更甚了,这施琅到底要干什么呢?
不过,他的脚还是像被施了魔法一样,不由自主地跟着施琅走进了船舱。
一进船舱,施琅就“砰”的一声关上了舱门,然后冷笑一声,对李光地说道:“李先生,眼看大军就要出征了,可姚总督却处处给我使绊子,让我施琅好生难受啊!”
李光地闻听施琅诉苦,无奈的笑道:“施琅将军,您的心情我理解,然而无论是您,还是姚启圣,均是为朝廷效力,你们二人在这里做的事情,我李光地看在眼里,都是为了朝廷嘛。”
李光地的话,并没有让施琅放下,施琅继续说道:“所谓统领水师,怎能找一个不懂海战的人发号施令呢?”
“那.....”闻听施琅意有所指,李光地心中有些惊讶。
施琅将桌子上的奏折递给李光地:“李先生,这是我施琅的奏折,您看一看。”
李光地迟疑的接过奏折,翻开阅读了起来。
这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了一跳啊。
“施琅将军,这.......这.......”
施琅摇着头苦笑道:“李先生,我也是没有办法,想要攻打台湾郑氏,唯有如此。”
李光地也是无奈:“那好吧,且听皇上如何说吧。”
得到李光地的默许后,施琅呵呵笑道:“多谢李先生,只不过此事万万不可与姚启圣说啊。”
李光地点头称是:“知道了,我不会说的。”
康熙二十一年九月十六日,乾清宫。
“哎……”康熙悠悠地长叹一声,仿佛心中有千头万绪难以言说。
“皇上……”一旁的明珠见状,轻声呼唤道,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担忧。
康熙回过神来,苦笑着对明珠说:“施琅嫌弃姚启圣处处掣肘,竟然要求得到专征台湾之权啊。”
“专征之权?”明珠闻言,心中猛地一惊,他深知这意味着什么。
如果施琅真的获得了专征之权,那么姚启圣恐怕就会被边缘化,甚至可能完全失去对台湾战事的掌控权。
“是啊,”康熙无奈地摇摇头,“自从施琅上任以来,他和姚启圣之间就因为各种大小事情纷争不断,争吵更是家常便饭。”
明珠沉默了片刻,他知道这两人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而且都非常固执,要想调和他们的关系并非易事。
“呃……”康熙突然想起了什么,连忙问道,“李光地的奏折,怎么还没到?”
喜欢康熙正史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康熙正史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