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华却是面不改色,同样呵呵一笑,从容应道:
“王爷,自从大明朝覆灭以来,这天底下唯独我台湾郑氏尚未归顺清廷。那些心怀大明的百姓们,无时无刻不在期盼着有人能够重振大明雄风。
而我等正是顺应民心之举。如今,双方结盟之事已然迫在眉睫。
待我大军挥师进发大陆之时,必然需要一处稳固的驻军之地。只要王爷肯高抬贵手,让出厦门和泉州两地,如此一来,我方便能以这两处要地作为根基,进而向南进军攻打广东;而王爷则可率领麾下精锐部队朝北进击江南。如此南北夹击之势一成,岂不是两全其美的上上之策么?”
耿精忠听后,眉头微皱,眼中闪过一丝疑虑,追问道:“倘若本王不肯应允此事,又当如何?”
陈永华依旧面带微笑,不紧不慢地回答道:“王爷定然不会拒绝这般有利无害的提议!”
耿精忠听闻此言,好奇心瞬间被勾了起来,连忙追问:“哦?何以见得本王不会拒绝?愿闻其详。”
原来啊,他与那郑经之间,常常通过书信往来保持着联系。
说得好听点儿呢,可以称之为彼此互为援兵;可要讲得难听些,实际上就是在搞走私以及相互勾结的勾当。
这不,吴三桂不仅给耿精忠发去了书信,同时也给郑经寄去了信件。
毕竟他们双方可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对于接下来要干的事情心里都跟明镜儿似的。
就在近期,双方的书信交流变得愈发频繁起来。
然而,尽管如此,耿精忠却依旧没有点头应允将泉州和厦门交给郑经。
此时,只见陈永华缓缓地站起身来,然后面向耿精忠深深地作了一个揖,并开口说道:
“靖南王,如今天子分身火耳这个预言已经传扬得沸沸扬扬、人尽皆知啦!
在当下这偌大的天下,如果单论实力的话,自然是非吴三桂莫属了;但要是说起声望来,除了您耿精忠之外,还真找不出第二个人能够与之相媲美!
虽说吴三桂那谋反之举早已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但是依我看哪,就凭他吴三桂一人之力,又怎么可能会是清廷的敌手呢?”
说到这里,陈永华踱步,继续说道:“东南沿海一带,兵多将广,而且盛产粮食,江南鱼米之乡,更是天下人的粮仓。只要耿王爷向北发兵,直取江南,控制天下粮仓,便可以为根本,待吴三桂与清廷拼的两败俱伤,便可坐收渔翁之利。”
陈永华这番说辞,犹如一把利剑,直直地刺向了问题的核心要害之处。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所提出的策略,竟然与谋士张乙之前精心谋划的方案如出一辙,简直就是天衣无缝般的契合。
这一惊人的巧合,使得原本稳坐在虎皮交椅之上的耿精忠不禁心中一颤,脸上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之色。
“你说的有些道理,但既然我耿精忠可以做到的事情,为什么要与你们结盟?”
这是耿精忠最为疑惑的,也是他不得不考虑的事情。
耿精忠心道:我自己便可能拿下江南,能拿下全国,自己当皇帝,又何必与你们台湾弹丸之地合作呢?
“王爷此言差矣!”陈永华言辞恳切,语气激昂,“我主郑经,那可是大汉的英雄郑成功之子啊!其威名赫赫,不仅继承了其父的英勇无畏,更是心怀壮志,立志要重振汉室雄风,实乃天下汉人之楷模!”
耿精忠闻听此言,微微颔首,表示认同。
那人见耿精忠有所反应,继续说道:“王爷若有意逐鹿中原、谋取天下,我主愿倾尽所有力量,肝脑涂地在所不惜,只为完成老延平王之遗愿——驱逐满清鞑子,恢复我华夏山河!”
耿精忠听到此处,不禁连连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兴奋之色。
这时,那人话锋一转,接着道:“不过……”
耿精忠心中一紧,忙追问道:“但是如何?快快讲来!”
只见那人不慌不忙,缓声道:
“我主有言在先,倘若此番能协助王爷夺得这天下,那么福建以南以及以西等地,则需划归我主管辖。我主愿自此成为藩属之国,每年向朝廷进献贡品,岁岁对大王俯首称臣。如此一来,双方皆可各得其所,岂不美哉?”
陈永华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讲述着条件,直说得耿精忠心花怒放,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君临天下的辉煌景象。
“敢问陈先生,倘若我主未能顺利取得这天下,又该如何?”只见那张乙缓缓站起身来,面色凝重地向陈永华发问道。
陈永华微微一笑,从容不迫地回答道:
“依在下之见,若是吴三桂胆敢举兵造反,那么半壁江山势必为之震动。要知道,但凡由汉人所执掌之地,必然会大开城门,欣然归降于义师。
如今满清王朝已然气数将尽,而我泱泱中华的锦绣江山则如破晓之阳,呼之欲出啊!
且有那推算预言‘天子分身火耳’作为佐证,耿王爷必定会成为这天下万民共同拥戴之主君。”
他这番言辞流畅、条理清晰的说辞,着实令人叹服不已。
就连张乙也不禁对其口才暗自钦佩起来。
然而,张乙并未就此罢休,他紧接着追问道:
“陈先生莫要忘却了,我军既有实力向北攻取繁华富庶的江南,亦可挥师南下夺取潮州等战略要地。如此一来,又何必与尔等合作呢?待到那时,待我大军一举平定中原,实现全国大一统之伟业,岂不美哉?”
说罢,他目光炯炯地凝视着陈永华,似是想要从对方的表情变化中捕捉到一丝破绽。
面对张乙咄咄逼人的追问,陈永华依旧面带微笑,不急不缓地回应道:“张先生此言可就有所偏颇啦!”
“天下即将大乱,这局势可谓是风起云涌、变幻莫测啊!您虽身为尊贵无比的藩王,但麾下兵力不过区区三四万之数罢了,实在难以做到面面俱到、分身有术。倘若你们胆敢贸然向北攻伐江南,我等又怎会坐视不管呢?
必定会毫不犹豫地调兵遣将,发兵直取福建,对你们的老巢发起猛烈袭击和骚扰。”
喜欢康熙正史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康熙正史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