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局势的发展,耿精忠竟然渐渐显露出了狰狞面目,宛如一头凶猛的雄狮,让人望而生畏。
这一转变令范承谟感到极度不快,心中愤愤不平。
要知道,耿精忠之所以如此嚣张跋扈,无非是仗着他有个当将军的父亲耿继茂,还有个声名显赫的爷爷耿仲明罢了。
可若是真较起真儿来谈功劳,范承谟觉得自己的父亲范文程绝对不会输给耿仲明丝毫!
想当年,自己的父亲可是满清入关时的关键人物,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称得上是大清王朝的第一位汉人高官!
倘若没有范文程在其中出谋划策,皇太极又怎能巧妙地运用反间之计,成功地让明朝皇帝崇祯自毁长城,将忠心耿耿的大将袁崇焕处死呢?
由此可见,自己父亲所立下的赫赫功勋与耿仲明相比,简直就是不相上下啊!
只可惜,父亲手中并无兵权可用,不然的话,以他的功绩,封王拜侯也是理所当然之事。
此次康熙皇帝派遣范承谟前来福建担任总督一职,其实有着两层深意:其一自然是为了对耿精忠形成一定的牵制与制衡;其二则是希望通过范承谟来密切监视海防情况,并调查清楚耿精忠屡屡涉嫌走私等不法行为。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范承谟抵达福建之后才惊觉,这里的一切事务办理起来竟是困难重重。
原来,朝廷里几乎所有的大小官员全都一心向着耿精忠,根本无人愿意听从范承谟这个外来总督的指挥调度。
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局面,范承谟不禁感到一阵深深的无力感涌上心头……
正因如此,范承谟向康熙帝呈递奏折,详细罗列了那些归顺耿精忠的官员名单,并恳请圣上批准将他们逐一调离原职,另行派遣数十名新官员接替其位。
这般举动无疑让耿精忠怒火中烧,他对范承谟的恨意愈发深沉,两人之间的关系瞬间降至冰点,犹如仇敌相见分外眼红,每次碰面都会引发激烈争吵。
而那位身负皇命的钦差大臣陈一炳,亦是有恃无恐,凭借着范承谟,以及康熙帝的圣旨,毫不退缩地与耿精忠针锋相对、相互指责。
总而言之,在这福建撤藩之事上,各方矛盾激化,局势变得异常紧张,整个过程充满了火药味,令人感到十分不愉快。
这次会面依旧未能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只是徒增了一场毫无意义的口水战而已。
至于耿精忠究竟是否愿意搬迁离开,以及具体何时动身等关键问题,至今仍悬而未决,始终未有定论。
待范承谟和陈一炳愤然离去之后,耿精忠怒不可遏,随手抓起一只茶杯狠狠地摔在了地上,只听得一声清脆的响声过后,满地都是破碎的瓷片。
他咬牙切齿地怒吼道:“哼……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臭鱼烂虾,居然敢公然与本王作对!简直是活得不耐烦了!”
谋士张乙嘴角微微上扬,发出一阵呵呵轻笑:“王爷,此二人无需过多在意。且看昨日吴三桂送来之信函……”
说到此处,张乙稍作停顿,将目光投向了耿精忠。
只见耿精忠不紧不慢地捋着自己那浓密的胡须,原本轻松的神情突然间变得严肃起来。
原来,这封来自吴三桂的信件竟是由刘玄初亲笔书写而成。
而在信中的字里行间,刘玄初不仅使用了部分大明时期的年号,更是运用了诸多明显触犯忌讳的词汇。
此时,张乙神色凝重地继续说道:
“王爷,据可靠消息,吴三桂已然蠢蠢欲动,即将起兵谋反。在此危急时刻,咱们切不可坐以待毙,必须要精心筹谋一番才是!”
言罢,张乙的脸上渐渐浮现出一抹自信的微笑。
耿精忠听后,先是冷笑一声,然后语气冰冷地回应道:
“哼!吴三桂纵然势力庞大又如何?殊不知,天道并非眷顾于他,而是站在我耿精忠这边呐!”
话音刚落,耿精忠便仰头哈哈大笑起来,笑声回荡在整个房间之中。
紧接着,耿精忠止住笑声,眼神犀利地看着张乙,缓缓开口道:
“王爷所言极是,如今的天子不过是徒有其名而已,真正能够主宰这天下之人,非我耿氏家族莫属。既然如此,不妨就让这吴三桂充当那只出头鸟吧。待他与朝廷斗得两败俱伤之时,便是咱们趁势崛起、一举成功之日!届时,咱们定能一鼓作气,横扫千军……”
君臣二人相视一笑,那笑声仿佛能穿透云霄,回荡在整个宫殿之中。
然而,就在这欢乐祥和的氛围里,一名神色匆匆的侍卫突然闯入,单膝跪地抱拳禀报:“报……启禀王爷,台湾有信使求见!”
听闻此言,原本满脸笑容的耿精忠微微一怔,随即眉头微皱,略作思索后开口说道:“嗯?快请他到书房来。”
说罢,挥挥手示意侍卫退下办事。
没过多久,只听得一阵沉稳有力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传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