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可谓是考虑得面面俱到呀,只因他一心想要让这两人能够尽早地抵达云南。
为此,不仅为他俩各自预备了两匹矫健的蒙古马以供换乘之用,以确保路途的顺利;更是派遣了足足二十位身经百战的骑兵侍卫相随左右。
如此一来,这一路之上他们便能够彼此照应、互相扶助,同时这些骑兵侍卫们亦可充当跑腿打杂之人供其差遣使唤。
“多谢吾皇隆恩浩荡!我等定然不负陛下所托,坚决完成此次艰巨之使命!”
二人言辞恳切,满怀感激之情向康熙皇帝叩头谢恩完毕之后,便怀揣着激动不已的心境匆匆辞别京城,踏上了南下的漫漫征程。
而就在同一时刻,朝廷中的另外两位大臣——梁清标与陈一炳,亦是分别领受圣命,马不停蹄地赶赴广东和福建两地,监督催促平南王尚可喜,以及靖南王耿精忠尽快整顿兵马、拔营起寨。
傅达礼和折尔肯在接获圣上旨意之后,不敢有丝毫耽搁,旋即跨上马背,率领一众随从风驰电掣般地朝着云南方向疾驰而去。
一路上,傅达礼心中暗自思忖着此番面见吴三桂之后,可能会出现的诸般状况。
一旁的折尔肯瞧出了他内心的顾虑重重,于是轻声宽慰道:“傅兄啊,您大可不必如此忧心忡忡。咱们只需谨遵圣上的旨意行事便可保无虞矣。”
傅达礼紧蹙眉头,面色凝重地说道:
“折尔肯兄,虽然咱俩皆奉圣上旨意前来办事,但事到如今,你我就如同被系在同一根绳索上的蚂蚱一般,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呐!
老实讲,我的心里老是七上八下的,难以安宁。那吴三桂当真会乖乖地拔营起寨,就此告老还乡吗?”
折尔肯轻叹了一口气,缓缓摇了摇头道:
“唉……说实话,我对此也心存疑虑呀。然而,圣上既然对我们委以重任,信得过咱哥俩儿,那咱们也只能随机应变、相机而动啦,尽可能好言相劝,让吴三桂离开云南这块宝地。”
尽管折尔肯内心同样没底,但圣命难违,他们唯有谨遵皇命,依令行事。
此时,远在云南昆明的平西王府内却是另一番景象。
只见吴三桂满脸怒容,气得吹胡子瞪眼,嘴里不停地咒骂着康熙皇帝:
“这个乳臭未干的黄毛小子,竟然当面一套,背后又是一套!他口口声声夸赞老夫功勋卓着,可背地里却暗下毒手,批准了老夫自请撤藩的折子……”
原来就在一天之前,吴三桂收到了儿子吴应熊从京城寄来的家信,得知康熙有意要撤销自己的藩位,至于具体情形究竟怎样,目前尚不明晰。
就在今天,吴三桂才刚刚接到康熙送来的奏折。
然而,他甚至都还没来得及因为这份奏折而大发雷霆呢,紧接着便又收到了来自儿子吴应熊的第二封家书。
这封家书里面,详尽地讲述了康熙同意撤藩一事的整个来龙去脉,其中包括太皇太后前往乾清宫的具体情形,以及她回来之后跟吴三桂所说的那些话。
透过吴应熊细致入微的描述,吴三桂已然完全清楚,这件事情乃是得到了康熙首肯的。
此刻的吴三桂,如同一只被困于笼中的猛虎一般,在自己的府邸之中不停地来回踱步,嘴里还愤怒地吼道:
“想当年,本王为大清王朝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立下了赫赫战功。可谁能想到啊,到了今天,我竟然会沦落到这般田地!康熙那个黄口小儿,实在是欺人太甚啦!”
站在一旁的刘玄初见状,却是轻轻地呵呵笑了一声,然后不紧不慢地说道:
“王爷呀,依目前的情况来看,康熙既然已经批准了您所呈上去的那份奏疏,那么想必接下来就要着手将我们这三藩一同给裁撤掉喽。只不过嘛……至于到底要不要把咱们撤回到辽东去,嘿嘿,那可就是康熙说了不算的事儿咯。”
听到这里,吴三桂猛地停下脚步,转头看向刘玄初,急切地追问道:
“哦?玄初啊,听你这话里的意思,莫非对此事另有高见不成?快快说来与本王听听!”
只是,此时此刻的刘玄初却仿佛突然忘记了,曾经劝说吴三桂不要上书那件事似的,闭口不谈。
就在此时,站在一旁的方光琛早已吓得噤若寒蝉,大气都不敢出一口。
想当初,正是他苦口婆心地劝说吴三桂,让其赶紧上书恳请朝廷撤销三藩。
现如今,康熙皇帝已然下旨决定撤藩之事,虽说那奏疏乃是吴三桂亲自所呈递上去的,但保不齐自己也会受到牵连啊!
关键时刻,刘玄初挺身而出,试图化解眼前的尴尬局面。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方光琛不仅对方玄初毫无感激之情,反而在心底深深地嫉恨起他来。
只见方光琛暗自咬牙切齿地咒骂着:“好你个刘玄初,待到事情闹大了你倒是开始显露出本事来了!早干嘛去了?为何不在一开始就拼尽全力劝阻王爷呢?”
面对方光琛的暗中指责,刘玄初只是微微一笑,并未将其放在心上。
接着,他转头看向吴三桂,镇定自若地说道:
“康熙此次派遣了两名钦差大臣前来,不过依我看呐,他们此番前来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只要王爷您打定主意不愿离开云南这块风水宝地,即便是天王老子亲临此地,那也是徒劳无功罢了。”
听到这话,吴三桂沉默不语,只是轻轻地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过了一会儿,他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似的,面露难色地开口说道:“可是……可是倘若真要如此行事的话……恐怕后果不堪设想啊……”
刘玄初似乎看出了吴三桂内心的顾虑,于是稍稍向前迈了一步,凑近吴三桂耳边轻声低语道:
“若是王爷果真下定决心要这么做,倒也并非完全没有胜算。我们可以向南联合尚可喜,向东与郑经和耿精忠取得联系。一旦王爷高举义旗,振臂一呼,相信这些人必然会毫不犹豫地响应,共同扛起反清复明的大旗……届时,大事必成!”
喜欢康熙正史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康熙正史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