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身为一国之君,康熙深知小不忍则乱大谋的道理,所以强压心头怒火,依旧按照原定计划,在乾清宫正式召见了诸位藩王派来的使者。
“臣吴应熊叩见皇上!”
“臣耿昭忠叩见皇上!”
“臣耿聚忠叩见皇上!”
“臣尚之隆叩见皇上!”
“嗯,诸位请起!”康熙面带微笑,让众人起身。
几人站起身来,又被赐座。
“多谢皇上赐座!”
这几个人,都是三藩留在京中的人质,也都是藩王的儿子。
因此朝廷待他们也不薄,吴应熊娶了建宁公主。
耿昭忠娶了饶余亲王阿巴泰的孙女为妻,视为多罗额驸。
耿聚忠娶了顺治帝养女柔嘉公主(安亲王岳乐的长女,被顺治收养为公主)。
尚之隆娶了和硕承泽亲王硕塞(清太宗皇太极第五子)的女儿和硕和顺公主。
“你们几位不仅仅是三位藩王的儿子,兄弟,还是是我大清国的额驸啊!我们既是君臣,又是亲戚呐!”
康熙说完,哈哈大笑。
下面坐着的几人,也呵呵笑着:“是啊,我们都是亲戚。”
“这说来也巧,诸位都是朕的姑父,此前朕忙于公务,没有时间召见大家,今日才得空召见,诸位可不要怪罪朕呐!”
康熙这番客套,下面几人心中一紧:“皇上折煞臣子了,皇上日理万机,我们也是怕惊扰了皇上,不敢时常来宫中探望啊。”
“嗯,朕时间不是很充裕,不过你们回去之后告诉朕的姑姑们,让他们有空多探望探望皇祖母,皇祖母可想他们呐!”康熙呵呵一笑,只能打感情牌了。
几人忙不迭地应下,“臣等定当转达。”
康熙微微颔首,目光缓缓扫过众人。
“朕知晓你们身处京城,远离家人,心中定有思念之情。但朕希望你们也明白,朕对你们的家族一直颇为倚重,只要忠心于朕,荣华富贵自是少不了的。”
众人赶忙伏地磕头,齐声道:“臣等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绝无二心。”
康熙呵呵一笑:“朕岂能不知道你们的忠心?平西王、平南王、靖南王为了大清立下赫赫战功,自然是朝廷的栋梁,而你们也是朝中的重臣呐!”
吴应熊等人,也是默默的点头。
接着,康熙又关切地问道:“你们在京中可还习惯?家中可有什么短缺?”
吴应熊率先回答:“回皇上,臣在京中一切安好,家中也并无短缺,建宁公主对臣照顾有加,臣感激不尽。”
耿昭忠也连忙说道:“臣同样一切都好,多亏了朝廷的恩典,臣才能有此安稳生活。”
耿聚忠和尚之隆也纷纷表示在京中生活得很好,并无任何不便之处。
康熙听后满意地点点头,说道:“这就好,你们能安心在京中,朕也放心。你们都是我大清国的栋梁之才,虽然暂时留在京中,但朕相信,你们将来定能为我大清国立下赫赫战功。”
几人听后,心中都涌起一股暖流,纷纷表示愿意为朝廷效力,为大清国尽忠。
康熙又与他们闲聊了一会儿家常,询问了他们的近况和家中的情况,气氛十分融洽。
最后,康熙说道:“今日召见你们,也是想让你们知道,朕一直记挂着你们。你们在京中,有任何需要,都可以随时来找朕。朕也希望你们能多学习,多进步,将来为我大清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嗻,臣子们定当为国效忠!”
实际上呀,康熙心里跟明镜儿似的,他清楚得很,这次召见这些大臣们,说到底不过就是一场戏码罢了。
他身为一国之君,需要上演一出君臣之间和谐融洽的大剧,而那些被召见的臣子们呢,则是竭尽全力地配合着他这场演出。
对于这样的召见活动,康熙打心底里就不太乐意参与,因为在这其中所说的每一句话,几乎都违背了他内心真实的想法,所谈论的事情也尽是些虚情假意的客套言辞。
然而即便如此,康熙在此次召见他们的时候,还是毫不吝啬地给予了他们诸多丰厚的赏赐。
首先,康熙亲自册封了靖南王耿精忠的妻子——那位肃亲王豪格的千金小姐,让她荣升为和硕郡主,并赐予其靖南王妃的尊贵封号。
接着,又对平西王世子吴应熊委以重任,加封为少傅一职,同时兼任太子太保。
不仅如此,康熙还特意将耿聚忠与柔嘉公主所生育的爱女,许配给了明珠的公子纳兰揆叙,成就了一段美好的姻缘。
最后,康熙更是大手一挥,一口气封耿聚忠、耿昭忠、尚之信以及尚之隆四人为太子少师,以示恩宠。
且说这消息,犹如一阵疾风骤雨般迅速传播开来,经过数日马不停蹄地传递,终于抵达了那遥远的云南之地。
当吴三桂得知此消息时,他先是微微一愣,随后便忍不住放声大笑起来,笑声回荡在整个府邸之中,震得屋瓦似乎都有些颤动。
“哈哈哈哈哈……本王早就说过吧,这小皇帝不过是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胆子比针尖还小,又怎么敢轻易得罪本王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