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闻此,不禁爽朗地笑出声来:“哈哈,爱卿所言甚是,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要知道,这索额图和明珠二人曾屡次三番绞尽脑汁、想尽办法,一心只想让王辅臣赶紧离开京城,然而对此康熙始终不以为意。
未曾想到,今日这高士奇的一番话语竟是这般顺耳动听。
只听得高士奇谦逊地回应道:“皇上过奖了,京城当下的局势错综复杂,变幻莫测。那明相与索相平素里本是如同水火般难以相容,可是现今却为了同一个人竟能够暂且搁置分歧,保持意见一致,由此可见,他们二人亦都清晰地洞察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呀!”
康熙如何能不清楚高士奇的心思呢?
王辅臣倘若当真踏入内阁,必然会遭受明珠与索额图的联手打压,恐怕最终落得个家破人亡的凄惨下场。
想到此处,康熙不禁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终于开口说道:“罢了,就让王辅臣于元宵节过后赶赴陕西上任吧!”
“皇上圣明啊!”听到康熙此言,高士奇心中的石头总算落地了。
待退出乾清宫后,他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一直悬着的心总算稍稍安定下来。
此次成功扳倒王辅臣,不仅成功地将两位权倾朝野的宰相卷入其中,更是让皇上清楚地认识到,在这二人身旁,绝不容许出现第三个足以与之抗衡之人。
其实不止是高士奇,就连康熙自己此刻也已然洞悉了其中的关键所在。
要想维持官场的平稳有序,唯有令明珠和索额图彼此牵制、相互制衡方可达成。
正所谓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而一旦有了三个和尚,恐怕就谁都喝不上水喽。
如今朝堂之上既有索额图又有明珠,二者互为掣肘,如此一来,朝局自然也就不至于陷入混乱。
况且,康熙早已将王辅臣之子扣留在京城之中,此番再让其父亲前往陕西就职,这样双管齐下,康熙心中自是安稳许多。
康熙又再次召见了王辅臣,并且命王辅臣正月十五与自己一同观灯。
正月十五这一天,康熙与王辅臣等人,出宫在京城观灯。
众人行至热闹之处,花灯绚烂,百姓欢声笑语。
康熙兴致颇高,指着一盏精美的走马灯对王辅臣道:“此灯犹如朕之朝堂,众星环绕而有序运行。”
王辅臣忙恭敬应道:“陛下圣明,朝堂上下皆仰仗陛下之治理。”
正说着,人群忽然一阵骚乱。
原来是几个顽童追逐嬉闹撞倒了卖糖人的小摊。
康熙见状微微皱眉,王辅臣赶忙上前喝止孩童,并拿出些银钱补偿摊主。
康熙点头赞许,“爱卿心怀仁爱,朕心甚慰。”
康熙十一年正月十八。
王辅臣临行前向康熙辞行。
“爱卿此去陕西,责任重大,朕望你保一方安宁。莫要辜负朕对你的信任以及朕对你儿子的关照。”
王辅臣伏地叩首,“陛下隆恩,臣万死不辞。定当殚精竭虑,不负圣望。”
康熙满意地笑了笑:“王辅臣,众人都说你跟了吴三桂近二十年,必定忠于吴三桂.....”
王辅臣心中一惊,赶忙说道:“臣虽然跟着吴三桂在云南二十年,可臣是大清的臣子,生是大清的人,死是大清的鬼,臣对皇上的忠心日月可鉴!”
“起来吧!朕自然知道,你王辅臣是忠义之人,否则朕怎么会让你去陕西担任提督?这陕西可是连接东西的门户,你去了陕西,一定不要辜负了朕呐!”
王辅臣再拜:“嗻,皇上放心,臣会做到的。”
“好,你到陕西之后,要经常跟朕上折子,尤其是陕西的风土人情,朕甚是喜欢。”
王辅臣点了点头:“皇上,今日臣就要出发了。”
康熙点了点头:“嗯,朕授你经略陕西方略。”
此时徐圆梦用托盘端起一个奏折模样的东西,来到了王辅臣的身边。
王辅臣双手拿起,举过头顶:“多谢皇上!”
此刻徐圆梦又端来了另外一个托盘,这王辅臣看到托盘上的东西,吓了一跳。
原来这托盘上是两把枪,王辅臣还以为,这康熙是要自己的自裁呢,不过听了康熙话后,王辅臣却跪在地上,痛哭不已。
“王辅臣,这两支枪名叫蟠龙豹尾枪,是先帝留给朕的,朕时时带在身边,每次看到这枪就会想起先帝。
朕是先帝的儿子,你王辅臣乃是先帝的臣子,这两把枪朕分你一把,你随身携带即可。日后见到蟠龙豹尾枪就如同见到了朕,如同见到了先帝。朕看到这把枪,就如同见到了你!”
“皇上......皇上......”王辅臣声泪俱下,磕头如捣蒜一般,痛哭流涕。
康熙此时也红了眼圈,再加上王辅臣的痛哭,竟然把持不住,泪流满面。
“王辅臣,陕西就交给你了.......”
“皇上放心,只要臣还活着,必定为皇上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王辅臣一边哭,一边表着忠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