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皇太后轻捋发丝,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嗯,所言极是。昔日有八王议政,今可改作九王议政,这般众人之权皆会稍减些许,此魏裔介果真乃经世之才啊。”
康熙眼中闪过一丝兴奋之色,继续说道:“皇祖母,往后朕再多册封几位议政王,待他们尽数入朝参政……”
话说至此,康熙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一幅美妙绝伦的景象。
朝堂之上,数十位王爷济济一堂共商国是,但最终却无人能一言九鼎,唯有自己方能执掌乾坤、发号施令。
正当康熙沉浸于美好幻想之际,太皇太后突然发问:“玄烨,魏裔介将常宁推举出来,那他本人又当如何?”
康熙闻言,原本滔滔不绝的话语戛然而止,脸上露出一丝尴尬之色。
没错,正是这个魏裔介将常宁推举到台前,而就在今天,他竟然还同时开罪了六位议政王……
哦不对,应该说是五位议政王。
太皇太后嘴角泛起一丝冰冷的笑意:“要说这魏裔介啊,向来都是直肠子,说话做事从不拐弯抹角,完完全全就是个耿直的读书人。
也正因如此,福临才会让他担任了这么多年的左都御史……可这回他力荐常宁参与朝政,这种行事风格可不像是他一贯的作风啊!”
不得不说,太皇太后这番话确实言之有理。
遥想当年,魏裔介初入仕途之际,便深得顺治皇帝的赏识与敬重,并被尊称为老师。
故而,魏裔介的声名迅速远扬,几乎无人不知晓。
尽管他享有极高的声誉和威望,然而却始终摆脱不了读书人的那股迂腐之气——总是自视甚高,觉得自己才华盖世,对其他人压根儿就不屑一顾。
那些清高自傲且自以为是的表现,仿佛已经成为了读书人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
然而,能够像明珠那般八面玲珑,逢人便说合适话语之人却是寥寥无几。
魏裔介身任左都御史之职期间,其所弹劾的官员数量众多,甚至足以组建起一支庞大的军营。
正因如此,待到鳌拜掌权之际,魏裔介旋即遭到罢黜,失去了继续担任左都御史的资格。
康熙暗自思忖道:“的确如此啊,虽说魏裔介成功地将常宁推举上位,但此事发生于朝堂之上,众人皆心知肚明此计乃出自他手,此番举动无疑再度触怒了议政王们!”
言罢,康熙不禁连连摇头叹息。
即便自己有心庇护魏裔介,但若照其这般行事风格发展下去,究竟该如何才能保全得了他呢?
一旁的太皇太后亦是轻吁一口气,感慨道:“魏裔介实乃忠臣一枚……只可惜其性情过于耿直了些……”
然而幸运的是,常宁登上了朝堂,对于康熙而言,在议政王之中,他又增添了一颗重要的棋子,同时也拥有了更多属于自己的心腹之人。
恰在此刻,忽然有一名太监在门外高声禀报:“皇上,来自云南的密折已经送达……”
康熙微微颔首,表示同意:“呈上来吧。”
实际上,康熙在云南设立的情报体系时常会传递来密折。
这个情报系统乃是专为监视吴三桂而建立的,所以每当收到密旨时,康熙总是格外小心谨慎。
太皇太后目睹此情此景,开口言道:“还是回去处理政务吧!”
康熙却轻轻摆了摆手:“不必担忧,皇祖母不妨试着猜测一下,此次究竟所为何事?”
太皇太后缓缓摇头道:“后宫不可干预政事….…”
康熙仅是微微一笑,随后拿起一把小刀,小心翼翼地划开了那被蜜蜡严密封住的奏折。
康熙面带笑容地轻轻展开那道神秘的奏折,目光迅速扫过其中的文字。
片刻之后,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仰头发出一阵爽朗的大笑声。
“皇祖母,您快瞧瞧……”话音未落,康熙已然迫不及待地将手中的密折恭敬地递到太皇太后跟前。
太皇太后接过奏折,仔细端详起来。
不多时,她那原本庄重的面容上也渐渐浮现出一抹笑意,最后竟忍不住轻声笑了出来。
原来,这一切皆因吴三桂收到了朝廷下达的旨意——允许其子吴应熊返回云南为自己贺寿。
接到这个消息后的吴三桂喜不自禁,放声大笑道:“看来朝廷对我毫无猜忌之心呐!
我的儿子不仅能够顺利回到云南,更是荣升少傅并兼任太子太傅一职,皇上真是恩泽深厚、广施洪福啊!”
康熙微笑着回应道:“皇祖母,您瞧,魏裔介所献之策果然奏效了呢。”
太皇太后微微点头,表示赞同,缓声道:“嗯,确实如此。
只要能够稳住吴三桂,让其暂时安下心来,咱们这番谋划就算是大功告成啦。”言语间尽是欣慰与满意之情。
时光荏苒,转眼间已至康熙十年正月二十一。
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常宁获封为恭亲王,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
紧接着,康熙十年二月初二,建宁公主与驸马吴应熊踏上归程,启程前往遥远的云南。
而这两件大事,皆是在康熙皇帝的精心策划与安排之下,有条不紊地得以推进。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系列巧妙布局背后的智囊,正是那位向康熙进言献策的魏裔介。
这康熙不禁发出由衷地感慨道:“朕之朝堂能得魏裔介这般忠肝义胆之士辅佐,实乃我朝之幸、百姓之福啊!如此一来,我大清必将日益昌盛,走向繁荣富强之路!”
时光荏苒,转眼间已至康熙十年二月初十。
“启禀皇上,魏裔介大人在外求见!”一名太监急匆匆地跑进乾清宫,向正埋首于案牍之上批阅奏折的康熙禀报。
康熙听闻魏裔介到来,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欣喜的笑容,轻声说道:“快快有请魏爱卿进殿!”
片刻之后,魏裔介迈着稳健的步伐走进乾清宫,恭敬地跪地行礼:“微臣魏裔介拜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喜欢康熙正史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康熙正史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