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罢,他目光移向殿门之外,紧接着提高音量朗声呼喊道:“徐圆梦何在?”
不多时,徐圆梦匆匆赶来,踏入乾清宫后躬身施礼道:“皇上……”
康熙皇帝脸上露出一丝温和的笑容,抬手指了指桌上那张纸,说道:“将这六个字装裱一番,悬挂于那边的立柱之上。”
徐圆梦连忙点头应诺:“嗻,奴才谨遵圣命,即刻便去办理!”
此刻,夕阳西斜,余晖渐暗,夜幕即将降临。
而另一边,长公主与驸马吴应熊已然接获太皇太后的旨意。
吴应熊面露疑惑之色,转头看向身旁的妻子,轻声询问道:“公主殿下,听闻明日太皇太后设宴相邀,不知此番所为何事?”
建宁公主亦是一脸茫然,摇了摇头回答道:“妾身亦不明其中缘由。自我嫁入吴家以来,甚少回宫走动,对于宫中之事着实知晓有限啊。”
公主每年与太皇太后相见的次数寥寥无几,甚至还不到两次。
一想到此处,她不禁嘴角泛起一抹冰冷的笑意,轻声呢喃道:“不知晓呢,既非节气,亦非生辰之类的特殊日子……”
吴应熊听闻此言,重重地叹息一声:“唉,怕是不会有什么好事情吧?”
长公主闻言,猛地瞪大眼睛,急切地追问道:“何以见得?为何就断定没有好事发生?”
原来呀,这吴应熊虽说身在京城充当人质,然而他对国家政事却是极为上心。
不仅如此,他还凭借自身之力,豢养了众多耳目,遍布全国各地以搜集情报。
据可靠消息透露,其生父吴三桂近些年来行事愈发张狂。
吴三桂屡次向朝廷索取大量的粮草,而后竟将这批粮食运往西藏、青海等地,用以交换数量庞大的战马。
此外,吴三桂大肆招募兵员,竟敢私自铸造货币。
而这一切,吴应熊皆心知肚明。
既然连吴应熊都能知晓这些内幕,那想必朝廷对此也定然有所察觉。
正因如此,吴应熊曾数次修书劝诫吴三桂,恳请其父亲能够收敛锋芒,保持低调。
然而,山高路远,皇权难以触及,吴三桂早已在云南独霸一方,俨然成为了当地的土霸王。
建宁公主听闻此事后,嘴角泛起一抹冷冽的笑容:“这朝堂与平西王之间,不过是君与臣、亦是合作伙伴罢了。”
吴应熊亦随之发出一声冷哼:“唯愿朝廷对父王予以信任,我等方能安然度过此生呐!”
那么这位建宁公主究竟是何方神圣呢?
原来此乃清太宗皇太极之第十四女,降生于公元 1642 年。
皇太极亲自为之赐名曰:“阿吉格”。
且在阿吉格降生次年,便受皇恩浩荡,获封“和硕公主”。
这般殊荣实属大清罕有之事,通常而言,帝王之女皆待及笄之年、将行婚配之际,方得册封为公主。
话说那阿吉格啊,打小便是个惹人怜爱的孩子。
她才不过两岁之龄,便已贵为公主,这等殊荣实非寻常人所能企及。
时光荏苒,来到顺治十年。
彼时,朝廷欲笼络手握重兵的吴三桂,以保天下太平。
于是乎,太皇太后布木布泰当机立断,颁下旨意,将和硕公主许配给平西王吴三桂之子吴应熊。
此消息一出,朝野震动,众人皆知此番联姻意义非凡。
不仅如此,为了彰显对和硕公主的厚爱,朝廷更是不惜耗费巨资,在京城的堂子胡同与石虎胡同之间,精心打造了一座规模宏大、气势恢宏的公主府,并慷慨地赏赐给这位尊贵的和硕公主。
这座府邸美轮美奂,亭台楼阁错落有致,雕梁画栋巧夺天工,堪称当世一绝。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到了顺治十四年,和硕公主因其贤良淑德、端庄秀丽,深得皇帝喜爱,遂晋封为和硕长公主。
然而,好运似乎并未就此止步。
就在顺治十六年十二月,顺治帝再度降下恩泽,加封和硕公主为和硕建宁长公主。
至此,和硕建宁长公主之名威震四方,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岁月流转,至康熙年间,和硕建宁长公主又更名为和硕恪纯长公主。
纵观其一生,可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在皇太极众多的女儿当中,和硕恪纯长公主无疑是最为受宠者,其地位尊崇无比,令人艳羡不已。
这位女子不仅容貌出众、气质高雅,更是才情过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深受顺治皇帝这位兄长的喜爱与宠溺。
正因如此,她得以荣膺顺治朝地位最为尊崇、名号最为显赫的公主殊荣。
时光荏苒,转眼来到顺治十年,这一年,她与吴应熊喜结连理,并自此定居于公主府邸。
婚后不久,她便为吴应熊诞下两名麟儿,一家四口其乐融融。
尽管吴应熊身为平西王世子兼当朝驸马,但他生性谦逊内敛,从不张扬跋扈。
即便在京城身负诸多官衔职位,却皆为有名无实之虚职罢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