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这时,一直坐在一旁的明珠突然站起身来,开口说道:“皇上圣明,朝廷实施赈灾之举乃是天经地义之事。
然而,在完成赈济工作之后,怎样妥善治理好河道才是至关重要且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啊。”
索额图亦随声应和道:“诚然如此,明珠所言甚是。”
恰于此时,乾清宫殿外蓦然传来一阵高呼:“河道急奏……”
徐圆梦轻叩乾清宫那厚重的朱红宫门,康熙沉声道:“进来吧。”
言毕,徐圆梦便携着一名传信之人踏入殿内。
那人跪地叩头行礼之后,自怀中解下一只包裹呈递与徐圆梦。
“启禀皇上,河道总督罗多让小的来给您送个紧急消息。黄河、淮河那边突然下了好大的暴雨,好多堤岸都被冲垮啦。
京杭大运河流过的地方都被洪水给淹了,从河南到山东直隶这一路上,到处都是河水乱跑的景象。
漕运的粮船被洪水一冲,都翻啦沉啦,运粮的官军也被大水给卷跑了,到底伤了多少人,死了多少人,一时半会儿也弄不清楚哟。”
这名信使将所知晓之事一五一十地呈报给圣上。
其话音甫落,但见在座参与议事的诸位王爷大臣们,个个面色阴沉如铁。
康熙展开奏折,细阅其中内容,发觉实际情形远比信使所述更为凄惨。
康熙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脸上露出忧虑之色,他缓缓地将手中的奏折递交给一旁的康亲王,示意让其传阅。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陈廷敬开口说话了:“依臣之见,如今救灾之事确实当属首要任务,但这第二项重要事务,亦是刻不容缓,不得不着手办理了。”
康熙微微颔首,表示认同陈廷敬的观点,并鼓励他继续说下去:“陈爱卿,你不妨详细讲讲。”
得到皇上的许可后,陈廷敬迈步向前,走到乾清宫中央,手指着高悬于墙壁之上的一幅巨大地图,
开始有条不紊地分析起来:“此次洪灾,乃因黄河、淮河多处决堤所致,滔滔洪流顺势涌入湖中以及大运河之中。
而江都、高邮、宝应等地,年年皆需加强防范,加高堤坝以抵御洪水侵袭。
然而,仅靠这单薄的防线,实难抵挡数千里汹涌澎湃的水流冲击。
一旦遭遇西风肆虐,掀起惊涛骇浪,那瞬间便可吞没万顷良田。
届时,不仅长江一带,就连高邮、宝应、泰州以东之地亦将沦为泽国,兴化以北更将不见城郭屋舍。
此外,诸如渌阳、平望等湖泊,水域狭小且水位较浅,根本无法容纳如此巨量的洪水。
原本就该定期清理维护的各条河港,却因各种原因未能得到及时的疏浚,导致淤泥堆积、河道变窄;
而那范公堤下方的众多闸门,也是许久未曾使用过了,早已变得锈迹斑斑、难以开启。
更为糟糕的是,就连入海口处的那些重要港口,如今也都被杂物堵塞得严严实实,无法正常通航。
尽管一众大臣曾亲自前往实地视察,并下达了极为严厉的指令要求立刻开闸放水。
但由于此项工程规模实在过于庞大,所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甚巨,再加上受到沿海地区那些心怀不轨的奸商们百般阻挠与破坏,最终这个计划仍是未能得以顺利实施。
于是乎,河水只能被迫改变流向,蜿蜒曲折地朝着东北方向的庙湾口奔涌而去,
致使沿途整整七个县的广袤农田以及无数百姓的房屋尽数被淹没于滔滔洪水中,
且每次受灾时间往往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日子。
好不容易熬到去年的积水才刚刚退去,新的一轮汹涌洪水却又如约而至了。
经过一番深入细致的剖析后,陈廷敬面色凝重地开口道:“正因如此这般状况频出,所以这洪水泛滥成灾之事,
可以说是年年有之啊!故而治理河道一事,着实堪称一项艰巨无比的重大工程呐!”
康熙听后微微颔首,表示认同:“陈爱卿所言极是,然究竟应当如何妥善治理河道呢?”
陈廷敬请示思索片刻后回答说:“臣以为,高家堰一带应当抓紧利用冬季水位下降之机,
全力以赴展开大规模的修筑工作。
具体而言,就是从西边的桃源一直延伸至东边的龙王庙这段区域内,
依照原有堤坝旧址再加高加厚筑起长达三千三百三十丈的坚固大堤。”
就在此时,安亲王脸上浮现出一丝疑惑之色,开口问道:“陈大人啊,您怎么想到要在这寒冬腊月里修筑河堤呢?这冬天可是冷得刺骨,连大地都会被冰封住呀!”
听到这话,陈廷敬微微一笑,不紧不慢地解释道:“王爷有所不知,冬季之时,降雨量锐减,河水的水位自然也就随之下降了。
可一旦冬天过去,冰雪消融,大量的水流便会涌出,届时沿河的村落和树木恐怕都会遭受洪水的冲击与洗刷。
所以我们选择在冬天进行加固工程,待到春季再加以查验,这样到了夏季便能派上大用场啦!”
陈廷敬言罢,众人顿时恍然大悟,心中的疑虑尽消。
这时,康熙皇帝发话了:“眼下当务之急还是先做好赈灾工作,诸位爱卿暂且将精力集中于此吧。”
待会议散去后,群臣们皆匆忙行动起来,全心投入到救灾事宜之中。
而康熙则独自展开那张河道的地图,眉头紧锁,忧心忡忡。
今日所发生之事确实繁多,让康熙感到头晕目眩,思绪纷乱如麻。
他深知这些问题若不能妥善解决,必将给国家和百姓带来沉重的灾难。
于是,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全力以赴,带领臣民共度难关。
康熙皇帝神情凝重地伸手取过一支精致的毛笔,轻轻蘸取些许浓郁的墨汁,而后稳稳当当地在洁白如雪的纸张之上落下苍劲有力的笔触,一笔一划地书写出“三藩、河务、漕运”这六个龙飞凤舞般的大字。
他凝视着眼前的字迹,眉头微皱,缓缓摇头叹息道:“时至今日,最为棘难之事,想必便是此三者了。”
喜欢康熙正史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康熙正史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