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之芳见状,缓缓地将手从张氏脸上移开,语气轻柔地回应道:“哎呀,不必如此夸张,并非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然而,面对李之芳这番含糊其辞的说辞,张氏愈发感到困惑不解,眉头紧蹙,满脸狐疑地追问道:“既然并非如此严重,那到底是怎样一回事呢?”
李之芳无奈地叹息一声,继续解释道:“唉,实在是因为王爷命令我索要庶吉士的名单,但王兄却执意不肯向我透露半分,这样一来,明天我便无法向王爷复命了啊!”
听到这里,张氏稍稍思考片刻,然后若有所思地说:“嗯……或许他不愿意透露这份名单,其中必定存在某些缘由吧?”
李之芳嘴角泛起一抹轻蔑的笑容,不以为然地回答道:“哼,他无非就是惧怕会遭到魏裔介的责备罢了。殊不知,那魏裔介不过是一介书生罢了,又能奈他何?”
对于魏裔介这个名字,张氏自然也是耳熟能详的。
只不过,在她看来,如果仅仅只是因为害怕魏裔介的责怪而不敢交出名单,那似乎有些过于小题大做了些。
毕竟,与王爷相比,魏裔介的责罚显然无足轻重。
张氏眼神坚定地说道:“待我好好思索一番,定当想出一个万全之策,势必要拿到这份庶吉士的名单不可。”她的语气充满了自信和决心。
“哦?不知夫人究竟有何妙计?不妨说来听听。”李之芳好奇地追问道。
张氏嘴角微微上扬,发出一声轻笑:“嘿嘿,那王清此刻不正是酒醉酣眠之际么?”
李之芳闻言,无奈地叹息一声:“唉,可叹那王清已然酩酊大醉,犹如一滩烂泥般瘫倒在地,如此状态下,又怎能与之商议此事呢?”他的眉头紧紧皱起,显得忧心忡忡。
张氏移步至李之芳跟前,凑近其耳畔轻声低语了几句。
李之芳听完,脸上顿时浮现出欣喜之色,情不自禁地亲吻了一下张氏的额头,赞道:“果真是贤妻良谋啊!还是你最有法子。”
张氏面露羞涩之意,娇嗔地冲李之芳微微一笑:“既然主意已定,那就切莫拖延,趁此良机赶紧行动吧!”
“好,依计行事便是!”李之芳爽快应道,随即便与张氏一同迈步而出。
再看那位沉醉不醒的王清,此时正四仰八叉地趴在酒桌之上呼呼大睡。
李之芳赶忙嘱咐家仆们,小心翼翼地将王清抬到卧房内的床榻之上安置妥当。
张氏此刻正静静地伏在李之芳身旁,她的身侧整齐摆放着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只见张氏嘴唇轻动,低声呢喃着王清这个名字,仿佛在与某个看不见的存在对话一般。
而那被唤作王清之人,一开始仿若未闻,始终沉默不语。
然而,面对张氏坚持不懈地呼喊,王清终究还是有所回应。
只是他的声音含混不清,让人难以分辨其中的具体字眼。
不过,对于张氏来说却并非如此。
毕竟,她已陪伴王清度过了长达十余年的岁月时光。凭借对王清的深刻了解和默契,尽管王清言辞模糊,张氏仍能大致理解其含义,并不断向他发问。
王清虽然双目紧闭,但嘴巴却并未停歇,持续说着一些旁人无法完全听清的话语。
就这样,时间悄然流逝,大约过了两个多时辰之久,张氏手中的纸张终于被密密麻麻的字迹填满。
恰在此刻,李之芳迈步走来,急切地问道:“情况如何?”
张氏微微颔首,然后将那张写满字的纸递到了李之芳手中。
李之芳接过纸张后,仔细端详起来。待看清纸上所列的内容及数量时,他不禁喜出望外,心情格外舒畅。
紧接着,李之芳紧紧搂住张氏,感慨万分地说道:“若不是有你相助,恐怕我此次的任务难以顺利完成啊!”言罢,两人相视一笑,眼中尽是满足与欣慰之色。
就在此时,一阵清脆的鸡鸣声划破寂静,传入耳际。
李之芳猛地回过神来,用力将怀中的张氏推开,焦急地喊道:“快快叫醒王兄,上朝时间将至!”
张氏顺从地点点头,表示明白。
待李之芳匆匆踏出这间屋子后,她轻轻摇晃着仍沉浸于梦乡中的王清。
王清迷迷糊糊地睁开双眼,睡眼惺忪间看见张氏正一脸关切地望着自己,不禁疑惑道:“唔……现在是什么时候啦?”
张氏连忙回答:“已到上朝之时,赶紧起床吧,李大哥在外边候着呢。”
王清闻言,如梦初醒般拍了一下自己的额头,懊恼不已:“糟糕,竟是贪杯误了事!我怎会又在此处酣眠至此刻。”
言罢,他迅速翻身下床,手忙脚乱地穿戴整齐,然后快步离去。
再说这李之芳满心欢喜地拿到了那份梦寐以求的庶吉士名单,心中喜悦之情难以言表。
原来,他昨天特意设下酒宴,借口庆祝儿子满周,实则是有意邀请王清前来赴宴,其真实意图便是要获取这份重要的名单。
而对于张氏趁着王清醉酒之机套取情报一事,李之芳早已心知肚明,但却故作不知。
毕竟,只要能够达成目标,些许手段也无伤大雅。
话说那张氏本是一介草民,身世颇为凄惨,幸得李之芳出手相救才得以活命。
自此以后,张氏便将这份救命之恩铭记于心,对李之芳可谓是感恩戴德、没齿难忘。
后来虽然给李之芳当了丫鬟,但也得到李之芳的宠幸。
再加上李之芳把它送给了王清,成为了个尚书的妻子,这张氏也就成为官宦家的太太。
因此张氏更是对李之芳感激不尽。
要知道,张氏出身贫寒,能有如此机遇实属难得。
面对这样的机缘巧合,她自是对李之芳百般顺从、唯命是从。
与此同时,王清之人与李之芳相识已近二十载光阴。
作为王清最为要好的挚友,李之芳深知此人酒后常常口吐真言,胡言乱语不断。
于是乎,这场精心策划的计谋便应运而生,并在王清的巧妙布局之下按部就班、井然有序地展开。
且看今日朝堂之上,风平浪静并无甚大事发生。
只见那魏裔介手持奏折,毕恭毕敬地上前呈递给康熙皇帝。
原来,此乃一份关乎选拔庶吉士的重要名单。
喜欢康熙正史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康熙正史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