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纷纷点头,表示理解和认同。
他们知道,在鳌拜掌权期间,这议政王大臣虽然名义上存在,但实际上已失去了大部分权力。
然而,当康熙成功扳倒鳌拜后,为了稳定局势并恢复朝廷秩序,他不得不恢复祖制,重新启用议政王大臣。
但经过这半年多的时间,康熙也逐渐认识到了这议政王大臣制度的弊端。
这些大臣们拥有极大的权力,可以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甚至可以影响皇帝的权威。
这种情况使得康熙感到压力重重,担心自己的统治受到威胁。
“魏大人,朕其实也想效仿明朝,改为内阁,以将所有的大权集中,可如今这八王中有五位是大爷、哥哥辈分的亲王,若想要改革,这其中的阻力,可是不小啊!”康熙说完,接连叹气。
谁都知道这想要改革,议政王们肯定会出手阻拦。
他们可不想将手中的权利分出去、甚至是丢掉权利。
“皇上,想当年顺治爷,于顺治十七年就开始着手改革,重用汉臣、儒臣,增设内阁、增设大学士。可后来的荣亲王去世、董鄂氏去世,接连打击顺治爷.....这顺治爷的梦想,就是效仿明朝,改革弊政......”魏裔介说到这里,不禁红了眼圈。
康熙皇帝静静地听着,心中感慨万千。
他深知改革的艰难,但也明白只有通过改革才能让国家更加强大。
然而,面对众多亲王和议政王们的反对,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魏裔介微微躬身,语气郑重地问康熙皇帝:“皇上,您可知顺治爷当年为何要进行改革吗?”
康熙皇帝沉默了一会儿,缓缓回答道:“朕自然知晓,顺治爷是希望通过改革来消除满汉之间的隔阂,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啊!”
魏裔介点了点头,表示认同,然后继续说道:“正是如此,顺治爷深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天下大同。而如今,皇上您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需要克服重重困难,坚定不移地推动改革。”
康熙皇帝深吸一口气,目光坚定地说:“朕明白,改革之路必然充满艰辛,但朕已下定决心,绝不退缩。”
魏裔介欣慰地看着康熙皇帝,眼中闪烁着光芒。
他坚信,这位年轻的皇帝具备足够的智慧和勇气去迎接挑战,引领国家走向繁荣昌盛。
“皇上,无论遇到多大的阻力,老臣都会全力支持您。”魏裔介郑重地表示。
作为顺治年间最为重要的汉臣之一,尤其是范文程隐退之后,顺治最重视的汉人便是魏裔介了。
可以说,顺治的汉化政策,魏裔介是全程参与其中。
从科举改革、到官吏改革、再到品级改革,每一项都是由魏裔介负责的。
然而,顺治帝英年早逝后,鳌拜彻底废除了顺治时期的汉化政策,恢复了原来的老制度。
鳌拜并不想汉化,因为这对他这样的满洲贵族极为不利。
当然,索尼、遏必隆、苏克沙哈等人也是满人,他们同样不希望朝廷汉化。
于是,在众人的支持下,鳌拜开始打压汉臣,彻底改变了顺治帝的国策。
就这样,朝廷的发展又回到了原点。
康熙看着魏裔介,沉默片刻后缓缓说道:“魏大人,你所说的朕都清楚,也都明白。但如今朝廷的局势太过复杂,想要取消八王议政,简直比登天还难......”
在场的人均是康熙的心腹大臣,他们深知康熙所言不虚。
陈廷敬默默聆听许久,此刻缓缓开口道:“皇上,臣认为魏先生言之有理,但此事需等待一个恰当的时机……”
索额图亦挺身而出,表示赞同:“陈先生所言极是,此事不可操之过急,务必待到合适的时机,方能推行改革。”
张英随声附和:“索额图所言甚是,如果仓促行事,议政王撂挑子不干,将有损朝廷的颜面。”
康熙见众人皆如此看法,便移步至魏裔介身旁,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
“魏大人,若父皇在世,此等弊政早已革除。然现今朝廷更需议政王稳定满人之信心啊!”康熙凝视着魏裔介的双眼,诚挚地说道。
魏裔介点头应道:“臣明白……”
康熙接着郑重表示:“一旦时机成熟……朕必定力挽狂澜,变革这一切!”
这一夜,康熙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他静静地躺在床上,思绪却如潮水般汹涌澎湃。
回忆起自己登上皇位的那一刻,大权便落在了四位辅政大臣的手中。
好不容易等到亲政的那一天,权力又被鳌拜紧紧握在掌心。
如今终于成功铲除鳌拜,本以为可以彻底掌控局势,但事实并非如此。
尽管自己已能独掌朝政,但真正的大权依旧掌握在满族勋贵和议政王们的手中。
面对这些人,康熙感到无奈和束缚。
他深知自己必须尊重他们,不仅因为他们是议政王,更因为他们背后代表着满族勋贵的利益以及数十万满人的支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