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等就是半个多月,今天终于等到了陈梦雷的到来。
原来,按照计划,陈梦雷应该在三个月前就到达京城,但由于几个月前,郑经派遣军队袭击大陆,并且还有许多郑经的海军混入了福建闽县一带。
为了排除这些威胁,官军封锁了福建省的所有道路。
因此,陈梦雷直到十月份才能出发,最终在年底之前赶到了京城。
康熙听完,感慨万千。
这大清国的天下,众多的学子们都怀着一腔热血,相互扶持、帮助,一片和谐景象。
康熙不禁感叹道:“原来二位竟然有着如此深厚的缘分!”
李光地微笑着回答:“皇上,这天底下的读书人大多都是善良之人,我在福建时遇到了陈梦雷,到了京城又遇到了金先生,你们两位可都是我的大恩人啊!”
康熙听后微微点头表示赞同:“确实如此,大清国的读书人,多数都是心怀正义之人!”
两人一同望向陈梦雷,只见他面带微笑地回应:“是啊,如今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据我父亲所言,比起前朝真是好了太多!”
“没错,我父亲也曾说过,前朝时期我们福建地区,贪污腐败的官员比比皆是,甚至还与海盗勾结,如今的社会安定,百姓生活幸福美满!”李光地也随声附和道。
康熙见二人夸奖,心中不由得高兴。
李光地继续说道:“陈大哥,你听说了吗?如今魏裔介大人上书朝廷,将满汉官员的品级划一,我们如果当了官,遇到相同官职的满人,再也不用行礼下跪了。”
陈梦雷刚刚来到京城,对这个消息一无所知,他只能摇摇头表示自己不知道。
他疑惑地问道:“魏裔介?岂不是天下的大儒?”
康熙听到这里,也忍不住插话道:“不错,魏裔介乃是天下儒生的榜样,这次会试的主考官便是魏裔介!”
陈梦雷听后,激动得拍了一下桌子,兴奋地说:“哎呀,这魏裔介当了举子们的老师,可真是太好了!”
其实,除了福建因为特殊情况被封禁了几个月外,其他地方的人都已经得知了魏裔介将担任明年会试主考官的消息。
因此,自江浙一带前来参加考试的考生数量比往年增加了许多。
在此之前,由于金圣叹哭庙案、奏销案、通海案、明史案等一系列事件的影响,天下许多士子纷纷放弃科举,选择归隐山林。
而现在,他们看到了新的希望,纷纷回到考场,期待着能够通过科举获得功名。
朝廷想尽各种办法,请这些人出山,却始终未能成功,特别是黄宗羲。
要说起明末清初这段时间的大学者,黄宗羲当之无愧。
然而,黄宗羲受到其母亲的影响,坚决不肯为清朝效力。
清朝对他无可奈何,既不敢杀他,以免得罪天下的读书人,又无法强迫他出山。
所以,黄宗羲在民间的声誉愈发高涨。
现在,魏裔介作为朝廷中最有声望的大儒,如果想要追求功名,很多人都希望能拜魏裔介为师。
当魏裔介担任主考官的消息传开后,许多原本已经中举,但不愿意为清朝效力的读书人,纷纷来到京城参加会试。
为此,朝廷不得不租用更多的客栈,以容纳这些前来应试的考生。
康熙突然开口问道:“陈兄,你来自福建,那里最近是不是不太安宁啊?”
陈梦雷皱着眉头,深深叹息一声:“本来呢,有个逆贼名叫陈旺,他占据了铜山、达濠、舟山、南日等诸多岛屿,还时不时地登陆上岸骚扰百姓。”
康熙听后点了点头,表示知晓此人。
陈梦雷接着说:“这个陈旺被平南王尚之信逼得走投无路,只好向郑经投降,于是郑经就掌控了所有的海域,导致福建等地不断遭受郑经的侵扰。”
康熙心中大惊,自己竟然不知道这件事!
陈旺投降郑经,耿继茂、尚之信以及福建广东的总督为什么不上报?
康熙紧接着问:“你们俩都是福建人,对于郑经的问题,朝廷该如何应对呢?”
陈梦雷惊讶地望着康熙,有些犹豫地回答:“这可是国家大事……”
他的意思是,这种国家大事自己不便随意发表意见。
然而,李光地却挥了挥手,打断了他的话:“哎呀,陈大哥,我们既然立志参加科举,就必须要有胸怀天下的志向。既然是国家大事,我们更应该参与讨论。”
康熙点点头,表示认同,说道:“李光地所言甚是,我们现在只是在讨论问题,并非在战场上拼杀。”
“好,如果你们都这样认为,那我就把我的想法一吐为快吧!”陈梦雷端起酒杯,轻抿一口后缓缓放下。
他继续说道:“自从郑成功去世之后,郑氏集团内部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政变。
郑经通过残酷手段杀死了数千人,最终稳稳地坐上了延平王的宝座。
如今,郑经已经掌控了包括台湾、澎湖列岛、金门、厦门、铜山、达濠、舟山等在内的东部沿海所有岛屿。
单论其水师力量,就拥有二十多万人之众!
更不用说台湾岛上还有数百万的军民。
即使失去了来自大陆的物资供应,他们依然能够依靠海上贸易实现自给自足。”
说到此处,陈梦雷不禁轻叹一声。
康熙见状,急忙插话道:“可是,之前不是有人说郑经孤悬海外,完全依赖于大陆的物资补给吗?”
陈梦雷缓缓地摇了摇头,语气沉重地说:“非也……郑经的商船遍布各个海域,东至日本,南至南洋一带,皆处于他的掌控之下。单靠收取海上商船的税款,据闻每年便有几千万两白银之巨。”
“几千万两白银?”康熙不禁大吃一惊,瞪大了眼睛。
喜欢康熙正史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康熙正史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