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阳光透过稀薄的云层洒向皇宫,将朝堂染上一层淡淡的金色光辉。
大臣们肃立两旁,鳌拜站在最前方,高声宣布:“六月初五,大朝之时,便是《大统历》的观念与《时宪历》一决高下之日!”他的声音如同洪钟一般响亮,回荡在整个朝堂之上。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鳌拜竟然未曾询问康熙皇帝的意见,就擅自下了这样一道旨意。
散朝之后,康熙皇帝立刻召见了汤若望。
汤若望恭敬地行了个礼后,康熙皇帝的脸色铁青,语气沉重地说:“玛法,这鳌拜要让《大统历》和您带来的《时宪历》做出比较,看起来您已经彻底得罪了鳌拜啊!”
汤若望微微皱起眉头,沉思片刻后,缓缓答道:“皇上,昨日的日食已经证明了《时宪历》比《大统历》更为先进、精确。这次比试,不仅关系到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更是一次展示双方文化精髓的机会。我们应当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应对,让两种历法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现。”
康熙皇帝点了点头,表示认同汤若望的观点,但他的眼神中却闪过一丝坚定。
他接着说:“朕明白,玛法。可是,鳌拜此举显然是想借这个机会来打压西方文化。我们不能让他得逞,必须想办法维护中西文化的平等交流。”
汤若望微笑着安慰道:“皇上,不必过于担忧。只要我们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相信这场比试会成为促进文化发展的契机。而且,我对《时宪历》充满信心,它一定能够经得起考验。”康熙皇帝听了汤若望的话,心中稍感宽慰。
汤若望嘴角轻轻上扬,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陛下,微臣有一个计策。咱们不妨邀请来自各个领域的学者和文人雅士一同参与其中,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深入探讨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及相通之妙处。这样做不但能够大大提高此次比赛的公正性,更能让更多的人领略到中西方文化各自独特的魅力所在。”
康熙皇帝闻罢,龙颜大悦,脸上流露出十分满意和赞赏的神色:“真是绝妙的点子啊!玛法,这件事就全权交给你负责筹备吧。切记,务必要保证这场比试的公平、公正,万不可出现任何差池。”
汤若望恭敬地接下旨意,转身离去之际,他在心中暗暗立下誓言,无论如何都要竭尽所能,为这场至关重要的文化之争付出一切努力。倘若能够在此次较量中胜出,那么天主教在大清国的蓬勃发展必将如鱼得水,前途一片光明。
时间转眼来到六月初五这天,盛大的早朝上,京城内所有九品及以上的官员纷纷齐聚于皇宫之中,一同前来亲眼目睹这场震撼人心的中西历法大对决。
然而,令汤若望始料未及的是,这场原本单纯的学术竞赛,竟然在不知不觉间演变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角力。
鳌拜在朝堂之上,目光扫视着汤若望和杨光先,然后开口说道:"今日汤若望要与杨光先一较高下,切磋历法以及中西文化之优劣。诸位爱卿需仔细观摩,看看究竟是何方历法更为精准、更为先进。"
汤若望率先起身,恭敬地禀告道:"陛下,六月初一的日食,《时宪历》精确地预测到了日食发生的时刻,然而《大统历》的预测却足足提前了十五分钟。由此可见,《时宪历》显然更为准确无误。"
康熙皇帝听后微微颔首,表示认同,满朝文武也纷纷低声附和:"没错啊,汤若望所制历法,在预测日食方面的确更为精准。"
杨光先霍然站立,义正辞严地反驳道:"预测日食准确,不过是凑巧猜中而已。且汤若望的《时宪历》竟敢妄言大地乃圆形,我们所居之地实则为一球体,还美其名曰'地球',岂有此理!"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回荡在朝堂之上,众人皆为之侧目。一时间,朝堂上陷入了一片死寂,众大臣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争议。
汤若望转身看着杨光先,随后斩钉截铁地说道:“正是,地球就是圆的!”
杨光先听后哈哈大笑起来,语气中带着几分嘲讽:“敢问汤先生,既然您说地球是圆的,那么我们人类为何能够稳稳地站立在地面上呢?”
说完,杨光先从自己的袖口中取出一个球体,将它举起来,接着问道:“就如同这个球一样,如果我们把人放在球的下面,他们要如何才能站立得住呢?还有,那些水又是怎么能够停留在球面上而不会掉下来呢?”
他的话音还未落,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们便纷纷哄堂大笑起来。
然而,面对这样的质疑,汤若望却显得镇定自若、不慌不忙。他清了清嗓子,然后缓缓地解释道:“各位大人,这地球的确是圆形的。如果大家有机会乘船出海,就会发现那辽阔无垠的海洋其实也是呈现出圆形的形态。而那一望无际的大陆,则同样是地球的一部分。”
杨光先似乎并不打算轻易罢休,他继续追问道:“敢问汤先生,按照您的说法,生活在地球侧面和下方的人们,难不成要像壁虎那样趴在墙壁上行走吗?或者说,他们需要倒立着用头朝下的方式走路?另外,海水是否就悬浮在地球表面,完全不流动呢?”
喜欢康熙正史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康熙正史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