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会议室的空气,总是带着一种特有的凝重。巨大的椭圆形会议桌光可鉴人,映照着与会者或严肃、或沉思、或看似平静无波的脸庞。墙上的国徽庄严悬挂,无声地强调着此地的权力与规则。今天会议的议题之一,是研究对省发改委一位名叫钱治国(原创角色,呼应第100章提到的被调查干部)的副主任是否进行停职审查的问题。
这位钱副主任,是侯亮平领导的反贪局在调查山水集团相关项目审批流程时,牵扯出来的一位关键人物。有初步证据显示,他在审批山水集团某个大型投资项目时,可能存在绕过正常程序、违规加快审批速度的问题。虽然直接收受好处的证据尚不充分,但其与山水集团高管,尤其是高小琴的交往过密,已经引起了反贪局的高度怀疑。侯亮平方面希望省委能先将其停职,以便深入调查,避免其利用职权干扰办案或销毁证据。
会议的气氛从一开始就有些微妙。沙瑞金端坐主位,面色平静,但眼神锐利地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常委和相关列席人员。他知道,这不仅仅是对一个干部的处理问题,更是当前汉东政治力量的一次公开较量。钱治国虽然级别不算最高,但其岗位敏感,牵涉甚广,对他的处理方式,将直接传递出省委对当前反腐斗争的态度和温度。
省纪委书记田国富首先通报了反贪局提交的相关情况和初步证据。他的汇报客观严谨,既指出了钱治国存在的问题嫌疑,也说明了目前证据尚需进一步核实的情况。最后,他提出了反贪局的建议:“鉴于钱治国同志所涉问题可能利用职务便利进行干扰,为确保调查顺利进行,建议省委先行对其作停职处理,配合调查。”
田国富的话音刚落,会议室内出现了短暂的沉默。所有人的目光,或明或暗,都投向了两个人:省委书记沙瑞金和省委副书记兼政法委书记高育良。
沙瑞金没有急于表态,他习惯性地用目光征询其他同志的意见。按照惯例,这种时候,分管组织或纪检的领导会先发言。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高育良轻轻扶了扶金丝边眼镜,清了清嗓子,率先打破了沉默。他没有看沙瑞金,而是将目光投向田国富,语气平和,甚至带着一丝长者般的语重心长:
“国富同志的介绍很详细,也很客观。”高育良的开场白定下了基调,肯定对方,显示自己的公允,“对于反腐败斗争,我们省委的态度是一贯的、坚决的,这一点毋庸置疑。无论涉及到谁,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一查到底,绝不姑息。”
他先高举旗帜,立场鲜明。这是他一贯的说话艺术,先站在道德和政策的制高点上。
但紧接着,他的话锋悄然一转:“不过,在具体处理干部的问题上,尤其是在证据还不是那么充分、确凿的情况下,我觉得,我们还是要格外慎重,要体现出我们党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一贯方针,要实事求是,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他稍微坐直了身体,声音提高了一些,带着理论工作者特有的思辨色彩:“钱治国这位同志,我是有些了解的。在发改委工作多年,不能说没有功劳苦劳,也参与推动了不少重大项目的落地。当然,功劳不能抵过,这是原则。但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思考一个问题:在当前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如何更好地保护那些愿意干事、敢于担当的干部的积极性?”
这个问题抛出来,立刻吸引了所有与会者的注意力。这正是近期汉东官场和舆论场上最敏感的话题之一。
高育良继续娓娓道来,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我们现在强调要营造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良好氛围。但如果我们的干部,因为一些尚未核实的举报、一些模糊的嫌疑,就轻易地被停职审查,会不会让其他同志感到寒心?会不会让他们在工作中变得缩手缩脚、明哲保身?这种‘宁可不做,也不做错’的心态,其危害性,恐怕不比个别人的腐败问题小啊。”
他巧妙地将对钱治国个人的处理,上升到了影响全省干部队伍士气和营商环境的高度。这番话,深深地触动了许多在场官员,特别是那些并非高育良核心圈子、但同样对当前“紧张”气氛心存疑虑的中立派甚至部分原本倾向沙瑞金的干部。他们不由自主地微微点头,觉得高育良副书记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
沙瑞金的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但他依然保持着沉默,听着高育良的阐述。
高育良看到了会场气氛的微妙变化,知道自己的话产生了效果。他趁热打铁,抛出了自己的核心建议:“所以,我个人认为,对钱治国同志的问题,我们要重视,要调查清楚。但在组织程序上,是否可以更稳妥一些?我建议,是不是可以让他先边工作边配合调查?如果后续查实确实有问题,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绝不手软。但如果最后证明是误会,或者问题没那么严重,也不至于因为停职而影响他的工作,影响相关项目的推进,更能体现我们组织对待干部的慎重和温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