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工作边配合调查”!这个建议,听起来既没有包庇问题,又显得宽容大度,充满了“人性化”关怀。与反贪局提出的、显得有些“不近人情”的停职建议相比,高育良的建议无疑更能赢得大多数干部,特别是那些内心同样存在“兔死狐悲”之感的官员的好感。
会场里响起了一阵低低的议论声。不少人交头接耳,显然对高育良的建议表示赞同。
“高副书记说得有道理啊,现在证据还不充分,贸然停职,影响确实不好。”
“是啊,还是要保护干部干事的积极性。”
“边工作边调查,既体现了纪律的严肃性,也给了干部机会,这个方法比较稳妥。”
就连列席会议的一些非核心部门负责人,也暗自点头。高育良的这一手,不仅将自己塑造成了“理性”、“稳健”、“爱护干部”的形象,更将沙瑞金和侯亮平这边推到了可能“急于求成”、“手段激进”的位置上。侯亮平不久前在审讯欧阳菁时的“失误”,更是为高育良的这番言论提供了绝佳的反面教材——看,急于求成,就会出问题,就会授人以柄。
沙瑞金将这一切尽收眼底。他心中冷笑,高育良这番“高风亮节”的表演,看似顾全大局,实则包藏祸心。让钱治国继续留在岗位上,无异于放虎归山,他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去串供、销毁证据、甚至利用职权给调查设置障碍。高育良此举,名为保护干部,实为保护他们那个圈子,拖延甚至破坏调查的进程。
但是,高育良的话站在了“政治正确”的制高点上,句句在理,字字恳切,让人难以在公开场合直接驳斥。尤其是在当前“理性反思”舆论甚嚣尘上的背景下,如果沙瑞金强行推动停职,很容易被解读为“不听意见”、“一意孤行”,进一步加剧干部群体的离心倾向。
沙瑞金将目光投向李达康。作为京州市委书记,钱治国是他的下属,他的态度至关重要。
李达康的脸色铁青。他对腐败深恶痛绝,对钱治国可能存在的问题感到愤怒和丢脸。从内心讲,他支持严厉查处。但另一方面,他也深知高育良这番话的煽动力。京州的经济增速下滑已经让他压力巨大,如果在这个时候再传出重要部门副手被停职审查的消息,必然会对投资环境和干部士气造成新一轮打击。而且,高育良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他如果坚决支持停职,会不会被看成是附和沙瑞金、不顾京州实际利益的表态?
李达康陷入了短暂的挣扎。最终,他采取了相对中立的立场,但语气明显偏向谨慎:“我同意要严肃查处腐败问题。对于钱治国同志,我相信组织会给出公正的处理。具体是停职还是边工作边调查,我服从省委的决定。但有一点,调查一定要加快,要尽快水落石出,不能悬而不决,影响工作。”
李达康的表态,虽然没明确支持高育良,但强调“尽快水落石出”和“不能影响工作”,无形中还是对“停职”这种可能立即影响工作的措施表达了顾虑。
沙瑞金心中了然,高育良今天是有备而来,而且精准地抓住了当前干部队伍的普遍心态。他知道,今天如果强行表决,自己未必能占到上风,甚至可能引发更大的分歧。
于是,沙瑞金在最后表态时,展现出了一把手的掌控力。他首先再次强调了反腐的坚定决心,然后话锋一转:“育良同志提出的建议,体现了对干部的爱护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值得考虑。但是,国富同志提出的风险,我们也必须重视。这样吧,这个问题暂时搁置,请纪委和反贪局进一步补充核实证据,特别是要评估钱治国同志继续任职是否会对调查造成实质性障碍。我们下次会议再议。但是,调查工作不能停,要抓紧进行。”
沙瑞金用了“拖”字诀。他没有当场否定高育良,避免了正面冲突,但也为后续行动留下了空间。他要求补充证据,实际上是将皮球又踢了回去,给了侯亮平团队更大的压力,也给了自己更多运作的时间。
会议结束了。高育良面带微笑,和其他常委寒暄着走出会议室,显得从容不迫。他知道,今天他虽然没能直接阻止对钱治国的调查,但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他在省委会议上公开亮明了的“保护干部”姿态,必将迅速传遍汉东官场,这将极大地安抚那些惶惶不安的“自己人”,也会争取到更多中间派官员的好感与同情。相比之下,侯亮平和他的反贪局,则被映衬得更加孤立和“不近人情”。
一场看似平淡的省委会议,没有激烈的争吵,没有拍桌子的对峙,却在波澜不惊的表面下,完成了一次关键的势力消长。高育良的“高风亮节”,像一层温情的面纱,巧妙地掩盖了其下涌动的暗流与锋芒。沙瑞金清楚地感觉到,脚下的路,正在变得更加崎岖难行。
喜欢宦海狂澜:祁同伟再胜天半子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宦海狂澜:祁同伟再胜天半子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