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东省委常委会民主生活会,在一种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的氛围中召开了。会议室里,椭圆形的会议桌旁,坐着汉东省权力核心的所有成员。沙瑞金端坐主位,面色平静,目光沉稳。他的左手边是省委副书记、省长刘省长,右手边则是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高育良。祁同伟作为公安厅长,虽然不是常委,但因议题涉及政法和维稳工作,也列席了会议,坐在靠后的位置。田国富、纪恒等常委悉数在座。
会议室的窗帘拉开着,秋日的阳光照射进来,却仿佛无法驱散空气中那种无形的、沉甸甸的压力。每个人都正襟危坐,面前的笔记本打开着,钢笔放在一旁,气氛严肃得近乎凝滞。按照惯例,这样的民主生活会,主要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红脸出汗、排毒治病”的效果。但在当下的汉东,这场民主生活会无疑将成为观察政治风向、试探彼此底线的重要场合。
沙瑞金作为班长,首先做了开场白,强调了民主生活会的重要性,要求大家开门见山,直面问题,真刀真枪,达到统一思想、增进团结、促进工作的目的。他的发言简洁有力,定了调子。
按照排序,接下来是省委副书记、省长刘省长做自我批评。刘省长的发言四平八稳,主要围绕政府工作中存在的“宏观调控力度有待加强”、“部分民生项目推进速度不够理想”等问题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都停留在工作层面,不痛不痒,符合他一贯的温和风格。
轮到高育良了。
会议室里所有人的目光,或明或暗,都聚焦到了这位儒雅的政法委书记身上。高育良不慌不忙地扶了扶金丝边眼镜,清了清嗓子,脸上带着惯有的、略显矜持的微笑。
“瑞金书记,各位同志,”高育良的声音温和而清晰,带着一种学者型的沉稳,“根据会议要求,下面我首先作自我批评。”
他翻开笔记本,却没有完全照着念,而是时而低头看一眼,时而抬头与在座的常委们进行目光交流,态度显得十分诚恳。
“首先,我在思想理论学习上,还存在学用脱节的现象。虽然能够坚持学习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但在将其与汉东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方面,深度和广度还有所欠缺。比如,在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过程中,有时过于强调稳妥,怕出乱子,改革的步伐迈得不够大,攻坚克难的锐气有所消退。”
这个自我批评,起点很高,但又巧妙地联系了本职工作,听起来很有深度。
他顿了顿,继续道:“其次,在工作作风上,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还不够扎实。坐办公室听汇报多,深入一线‘解剖麻雀’少。对政法系统一些深层次的问题,特别是基层干警的思想动态、执法环境中存在的顽瘴痼疾,掌握得还不够全面、不够精准,导致一些决策有时可能脱离了基层的实际。”
这番自我批评,将自己放在了较高的位置,反思的是领导方法和调研深度,既显示了谦虚,又丝毫不损及其权威。
“再次,”高育良的语气略微沉重了一些,“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一岗双责’方面,对分管领域党员干部的日常教育、管理和监督还可以更严格、更细致一些。虽然一直强调要严守纪律规矩,但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提醒、批评不够及时,存在一定的‘老好人’思想,怕影响团结,怕伤和气。”
说到这里,他特意停顿了一下,目光似是无意地扫过在场的常委们,尤其是那些与本系统有关的领导。这番话,听起来是自我批评,却隐隐戳中了许多干部在当前高压态势下的普遍心态——怕担责任、怕得罪人。
沙瑞金认真地记录着,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田国富微微蹙眉,似乎在高育良的自我批评中品出了一些不一样的味道。祁同伟则低着头,专注地做着笔记,仿佛在认真学习。
完成了看似深刻、实则避重就轻的自我批评后,高育良话锋一转,开始了他的“批评”部分,而这才是他真正的发力点。
“在自我剖析的基础上,结合平时工作中的一些感受,我也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或者说是一种担忧,供瑞金书记和同志们参考。”高育良的语气变得更加语重心长,“我认为,当前我们汉东省在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需要特别注意处理好两种倾向之间的关系。”
所有人都竖起了耳朵。重头戏来了。
“第一种倾向,是‘不作为、慢作为’。”高育良缓缓说道,“瑞金书记到任后,雷厉风行,大力整肃吏治,成效显着,赢得了干部群众的高度认可。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在李达康事件之后,在一些干部中间,确实产生了一种‘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消极心态。工作上推诿扯皮、敷衍塞责,遇到矛盾绕道走,面对难题往上交。这种‘不作为’、‘慢作为’的现象,不仅影响了工作效率,更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必须坚决纠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