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沙瑞金的初次正式会面,如同一块投入心湖的石子,在裴书文(祁同伟)心中漾开的涟漪久久未能平息。那看似随意的关于“警服线头”的提醒,以及他当时迅速而诚恳的反应,构成了一次无声的、却意义深远的互动。他明白,这仅仅是开始,沙瑞金那双锐利的眼睛绝不会停止审视。他必须用最快速度、最扎实的行动,将那个“反应迅速、态度端正”的初步印象,深化为一个“务实肯干、能力出众”的实干派形象。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而裴书文,早已在等待一个合适的契机。
重返岗位后的第一次厅党委会上,他没有急于抛出什么宏大的计划,而是将重点放在了梳理和夯实基础工作上。他听取了各分管领导关于近期治安防控、交通管理、刑事侦查、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汇报,问的问题都很具体,切中要害,显示出对公安业务的熟悉和专业。
“近期几起侵财类案件的破案率有所波动,是技术手段跟不上,还是基层摸排不够细致?”
“城区几个主要路口的早晚高峰拥堵指数,优化方案落实后效果如何?有没有最新的数据支撑?”
“关于规范执法行为的专项教育整顿,各支队的学习记录和自查报告,厅政治部抽查了没有?发现了哪些共性问题?”
这些问题,不再是以前那种笼统的“要重视”、“要加强”,而是指向具体的环节、数据和效果。党委委员们回答时,明显比以往更加谨慎和准备充分,因为他们发现,这位病愈归来的厅长,似乎对细节的掌控力更强了。
会议临近结束时,裴书文合上笔记本,目光扫过全场,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同志们,沙瑞金书记已经到任。新书记在见面会上强调了‘风清气正’和‘从严治党’。这对我们公安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是刀把子,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自身不正,何以正人?”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考虑,近期在全厅范围内,开展一次为期一个月的‘转作风、提效能、树形象’专项活动。重点聚焦几个方面:一是窗口服务单位的态度和效率,坚决整治‘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二是执法办案的规范和透明度,杜绝选择性执法、人情案、关系案;三是内部管理的精细化和纪律约束,从警容风纪、内务卫生这些小事抓起,重塑人民警察的精气神!”
这个提议并不算特别新颖,但在此刻沙瑞金强调“风清气正”的背景下提出,时机抓得恰到好处。更重要的是,裴书文紧接着的话,让在座所有人精神一振:
“这次活动,不搞形式主义,不搞花架子。我会亲自带队,采取不打招呼、不定时间、不定路线的方式,深入基层所队和窗口单位进行暗访督查。发现问题,当场指出,限期整改。对于整改不力、问题反复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追究责任,该通报的通报,该处分的处分,绝不姑息!”
亲自暗访!这意味着新厅长是动真格的,是要真正沉下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会场的气氛瞬间变得更加凝重,也隐隐透出一丝紧张。
散会后,消息迅速在公安厅内部传开。有人不以为然,觉得又是新官上任三把火;但更多的人,尤其是那些真正在一线踏实工作的干警,却感到了一种久违的振奋。厅长要动真格的了!
裴书文说到做到。接下来的几天,他轻车简从,只带着办公室主任和一名负责记录的秘书,开始了他的暗访之旅。他没有选择那些容易出成绩的“样板”单位,而是直奔问题可能最多、群众意见可能最大的地方——城乡结合部的派出所、老城区的交警执勤点、偏远地区的检查站。
在某个户籍办理大厅,他冒充普通群众排队,亲眼目睹了工作人员态度生硬、效率低下的情况,他不动声色地用手机录了像。随后亮明身份,当场召集该单位负责人,播放录像,严厉批评,要求立即整改,并让政治部跟进处理。
在一个交通事故处理点,他发现民警调解时方法简单,引发群众不满。他没有当场发作,而是在事后将相关民警和负责人叫到一边,耐心讲解调解技巧和群众工作方法,既指出了问题,也给予了指导,让当事民警心服口服。
他甚至在一个周末的深夜,突击检查了某个看守所的值班备勤情况,对发现的内务管理松懈问题,给予了严厉的训诫。
这些暗访行动,通过内部通报和口口相传,很快在全省公安系统引起了巨大震动。祁厅长的“新作风”不再是口号,而是化为了实实在在的压力和动力。基层单位的懒散风气为之一肃,服务态度和办事效率肉眼可见地提升。虽然过程中难免得罪了一些人,但也赢得了更多渴望改变、踏实干事干警的认可。
更重要的是,这些举措和成效,通过正常的政务信息渠道,以及高育良等人的有意无意提及,必然会传到沙瑞金的耳朵里。一个不尚空谈、深入基层、敢于碰硬、致力于提升队伍形象的公安厅长形象,正在被一点点塑造出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